一种热泵热水器的高效换热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436095 阅读:172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3-17 18:3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热泵热水器的高效换热结构,包括内胆与盖板,其中,所述内胆与盖板的连接处密封连接,内胆与盖板的密封处设有用于工质流动的螺旋压槽密封遂道,所述螺旋压槽密封遂道的顶端及底端分别设有工质进、出的上工质管与下工质管,取消传统外盘管结构中导热管;而且,在内胆与盖板多种方式相配安装,增大螺旋压槽密封遂道结构的接触面积,充分利用热量,使热能快速传递到内胆内液体中,提高换热系数,热水输出率更高,有效提高使用质量。(*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热泵热水器的高效换热结构
技术介绍
热泵热水器的换热器结构主要由内胆和导热管组成分别两种,一种导热管设于内胆内盘管结构,另一种设于内胆外盘管结构。由于内盘管结构,存在工质泄露后,冷凝污染水的隐患,从健康的角度不推荐使用。采用传统内胆外盘结构换散热效率低、加热时间长、能源效率低等缺陷,且制造成本高,目前使用效果不理想。目前视为健康加热结构为内胆外盘结构,但换热率低一直是困扰水箱发展的最大问题,为了提高换热率,有的采用D形铜管,有的采用涂导热硅脂,有的将内胆外壁设有凹槽镶嵌适配导热管,但换热效果不佳。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有效提高换热系数、提高使用质量又延长使用寿命的热泵热水器的高效换热结构。本技术的专利技术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热泵热水器的高效换热结构,包括内胆与盖板,其中,所述内胆与盖板的连接处密封连接,内胆与盖板的密封处设有用于工质流动的螺旋压槽密封遂道,所述螺旋压槽密封遂道的顶端及底端分别设有工质进、出的上工质管与下工质管。根据上述进行优化,所述盖板的表面为平板,与盖板连接的密封处的内胆表面设有凹槽,凹槽与盖板连接形成工质流动的螺旋压槽密封遂道。或者,所述内胆的表面为平板,与内胆连接的密封处的盖板表面设有凹槽,凹槽与内胆连接形成工质流动的螺旋压槽密封遂道。或者,所述内胆的表面、与内胆连接的密封处的盖体的表面分别设有凹槽,凹槽之间相应连接形成圆形或椭圆形的工质流动的螺旋压槽密封遂道。其中,所述凹槽的横断面的深度为I. 5mm 15mm,宽度为I. 5mm 15mm。根据上述进行优化,所述凹槽的横断面呈圆形、D形、椭圆形或矩形。根据上述进行优化,所述凹槽与盖板密封处形成的螺旋压槽密封遂道以单路流体遂道组合、双路流体遂道组合、三路流体遂道或多路流体组合为共同进出工质流动通道。根据上述进行优化,所述每道共同进出工质流动通道之间相互平行,且平行的螺距为10mm 40mmη另外,所述盖板为不锈钢、铜质材料或铝质材料。根据上述进行优化,所述盖板的厚度为O. 2mm 3. 0mm。本技术对现有技术中热泵热水器用的外盘换热结构进行改进,改变传统内胆与导热管传热的结构,将内胆与盖板接处密封连接,内胆与盖板密封连接具有螺旋压槽密封遂道,取消传统外盘管结构中导热管,顶端及底端分别设有工质进、出的上工质管与下工质管,其高于目前不锈内胆脉动压力要求的130% 180%,换热效率比传统外盘管提高5% 25%,大大提高本产品的使用寿命;而且,在内胆与盖板多种方式相配安装,增大螺旋压槽密封遂道结构的接触面积,充分利用热量,使热能快速传递到内胆内液体中,提高换热系数,热水输出率更高,有效提高使用质量。附图说明图I为本技术实施例I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3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I中I的放大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3中II的放大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描述。根据图I至图5所示,本技术所述热泵热水器的高效换热结构,包括内胆I和盖板2,内胆I与盖板2的连接处密封连接,内胆I与盖板2的密封处3设有螺旋压槽密封遂道4,取消传统外盘管结构中导热管。螺旋压槽密封遂道4的顶端及底端分别设有工质进、出的上工质管5与下工质管6,其高于目前不锈内胆I脉动压力要求的130% 180%,换热效率比传统外盘管提高5% 25%,大大提高本产品的使用寿命。以及,本产品的内胆I与盖板2设有多种方式相配安装,从而形成不同形式的螺旋压槽密封遂道4,表现如下实施例一;根据图I及图4所示,所述盖板2表面为平板型金属件,与盖板2密封连接的内胆I表面经过高强精密技术压有凹槽7,在提高内胆I的可靠的前提下,内胆I表面与适配密封连接的盖板2形成螺旋压槽密封遂道4,流体工质通过上工质管5与下工质管6进入遂道并快速热传递到内胆I内的流体,使热能充分利用。实施例二 根据图2所示,与内胆I表面过适配密封连接的盖板2设有凹槽7,盖板2为金属件,内胆I表面为平面型,在提高内胆I的可靠的前提下,内胆I表面与过适配密封连接的盖板2的凹槽7形成螺旋压槽密封遂道4,流体工质通过上工质管5与下工质管6进入螺旋压槽密封遂道4并快速热传递到内胆I内的流体,使热能充分利用。实施例三根据图3及图5所示,与内胆I表面过适配密封连接的盖板2的表面与内胆I表面分别经过高强精密技术压有凹槽7,在提高内胆I的可靠的前提下,内胆I的凹槽7与盖板2的凹槽7相配连接形成圆形或椭圆形的螺旋压槽密封遂道4,流体工质通过上工质管5与下工质管6进入螺旋压槽密封遂道4并快速热传递到内胆I内的流体,使热能充分利用。根据上述进一步优化,根据图4所示,内胆I表面经过高强精密技术压成的凹槽7,该凹槽7的横断面的深度a为I. 5mm 15mm及宽度b为I. 5mm 15mm,有效增大内胆I的接触面积及脉冲强度。以及,经过平板型的盖板2与内胆I的凹槽7适配密封连接形成的螺旋压槽密封遂道4为单通道或多通道组合,即以单路流体遂道组合、双路流体遂道组合、三路流体遂道组合或多路流体遂道组合,且每通道之间相互平行设置,这些通道为共同进出工质流动通道,有效提高使用质量。凹槽7通道为单通道或多通道,每通道之间相互平行设置,且平行的螺距为IOmm 40mm,提高使用质量。这样,内胆I与盖板2多种方式相配安装,增大螺旋压槽密封遂道4结构的接触面积,充分利用热量,使热能快速传递到内胆I内液体中,提高换热系数,热水输出率更高,有效提闻使用质量。再者,根据图5所示,内胆I、盖板2表面经过高强精密技术压成凹槽7,同样,该内胆I表面与盖板2表面分别设有对应的凹槽7的横断面的深度a为I. 5mm 15mm及宽度b-Ι为I. 5mm 15mm,有效增大内胆I的 接触面积及脉冲强度。经过盖板2与内胆I适配密封连接形成螺旋压槽密封遂道4同样为单通道或多通道组合,即以单路流体遂道组合、双路流体遂道组合、三路流体遂道组合或多路流体遂道组合,且每通道之间相互平行设置,且平行的螺距为IOmm 40mm,这些通道为共同进出工质流动通道,有效提高使用质量。此外,所述凹槽7的横断面可以呈圆形、D形、椭圆形或矩形,而盖板2为不锈钢、铜质材料或铝质材料,盖板2的厚度为O. 2mm 3. Omm,根据实际应用进行选择所需,有效扩大使用范围,使用灵活的同时确保使用质量。上述具体实施例仅为本技术效果较好的具体实施方式,凡与本结构相同或等同的热泵热水器的高效换热结构,均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内。权利要求1.一种热泵热水器的高效换热结构,包括内胆(I)与盖板(2),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胆(1)与盖板(2)的连接处密封连接,内胆(I)与盖板(2 )的密封处(3 )设有用于工质流动的螺旋压槽密封遂道(4),所述螺旋压槽密封遂道(4)的顶端及底端分别设有工质进、出的上工质管(5)与下工质管(6)。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热泵热水器的高效换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盖板(2)的表面为平板,与盖板(2)连接的密封处的内胆(I)表面设有凹槽(7),凹槽(7)与盖板(2)连接形成工质流动的螺旋压槽密封遂道(4 )。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热泵热水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热泵热水器的高效换热结构,包括内胆(1)与盖板(2),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胆(1)与盖板(2)的连接处密封连接,内胆(1)与盖板(2)的密封处(3)设有用于工质流动的螺旋压槽密封遂道(4),所述螺旋压槽密封遂道(4)的顶端及底端分别设有工质进、出的上工质管(5)与下工质管(6)。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蔡佰明杨桐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长菱空调冷气机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