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输料管,具体涉及一种超高分子量增强聚乙烯管。
技术介绍
目前,粮食加工行业的面粉厂、杂粮加工厂、大米厂以及储粮库对小麦、大米、谷物、大豆、玉米等粮食的运输一般是通过金属管道利用高速风力进行吹送,高速运动的谷粒使得金属管道存在严重的磨损问题,通常金属管道使用四个月左右就被磨损而报废;火力发电厂所产生的粉煤灰大都采用以水为载体通过金属管道输送,输送粉煤灰的长达几公里·的金属管道内壁容易结垢而堵塞,通常是金属管道使用一年半后就需要通过人工敲打去垢而所花费的时间为四个月左右,一般使用六年的输送粉煤灰金属管道因结垢、磨损及腐蚀等而不能再使用。因此金属管道在输送物料时存在不耐磨、易腐蚀及结垢严重等问题,不但提高企业的生产成本,需要经常维修或更换管道也影响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耐磨损、耐冲击、耐腐蚀及自润滑的超高分子量增强聚乙烯管。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超高分子量增强聚乙烯管设置有内层及外层,所述内层为超高分子量聚乙烯内层,外层为高密度聚乙烯外层。所述超高分子量聚乙烯内层的分子量大于150万道尔顿,高密度聚乙烯外层的分子量为4万至12万道尔顿。所述超高分子量聚乙烯内层的厚度与高密度聚乙烯外层的厚度相等。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的超高分子量增强聚乙烯管结构简单,生产成本低;可热熔连接,安装方便;外层为高密度聚乙烯层,能承受较大压力;内层为超高分子量聚乙烯层,起耐磨损、耐冲击、耐腐蚀及自润滑的作用;本技术比一般金属输送管道的耐磨性提高了 7至10倍,也大大降低了噪音。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超高分子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超高分子量增强聚乙烯管,其特征在于,所述超高分子量增强聚乙烯管设置有内层及外层,所述内层为超高分子量聚乙烯内层,外层为高密度聚乙烯外层。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曹源泉,潘惠柱,张明月,朱代军,任钢,邢凯,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伊亚格管业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