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400kV直流输电线路的直线塔,包括塔身、导线横担和地线支架;导线横担对称的设置于塔身顶部;地线支架的两个分支对称设置在导线横担上;导线横担的下平面为梯形;导线横担与塔身的连接处和塔身的变坡处均设置有休息平台;导线横担与塔身连接处的休息平台宽度为2.6米,塔身的变坡处的休息平台宽度为4米。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一种用于±400kV直流输电线路的直线塔,为了节省塔重,降低造价,导线横担下平面设计成梯形,且左右等长;因地处高原地区,设置双休息平台,方便了组塔架线人员及检修人员组塔或检修;采用全塔防松措施,减少了高原地区检修人员的工作量,确保了线路安全运行。(*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高压铁塔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400kV直流输电线路的直线塔。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中,±500kV是我国直流闻压输电线路的最低电压等级,对于像格尔木 拉萨输电线路工程,由于西藏电网的负荷较小,采用±500kV经济性不佳。为了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实施“西部大开发”的战略目标,缓解藏中电网近期缺电局面,满足远期西藏社会经济对电力发展的要求,同时兼顾经济可行性,我国已成功完成±400kV直流输电技术的开发研制。 土 400kV直流输电线路负荷相对较小,同时挂线金具也有所不同,不能照搬已有其它电压等级的线路铁塔。因此,设计±400kV直流输电线路的直线塔,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急 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400kV直流输电线路的直线塔,以满足±400kV直流输电线路的要求。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400kV直流输电线路的直线塔,包括塔身、导线横担和地线支架;导线横担对称的设置于塔身顶部;地线支架的两个分支对称设置在导线横担上;导线横担的下平面为梯形;导线横担与塔身的连接处和塔身的变坡处均设置有休息平台;导线横担与塔身连接处的休息平台宽度为2. 6米,塔身的变坡处的休息平台宽度为4米。本技术进一步的改进在于塔身的变坡处距离导线横担与塔身的连接处的距离为12米。本技术进一步的改进在于塔身的底部设置有公用段,公用段底部设置有塔腿。本技术进一步的改进在于导线横担的下部设有导线挂点。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优点本技术一种用于±400kV直流输电线路的直线塔,为了节省塔重,降低造价,导线横担下平面设计成梯形,且左右等长;因地处高原地区,设置双休息平台,方便了组塔架线人员及检修人员组塔或检修;采用全塔防松措施,减少了高原地区检修人员的工作量,确保了线路安全运行。附图说明图I为本技术一种用于±400kV直流输电线路的直线塔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I所示,本技术一种用于±400kV直流输电线路的直线塔,包括塔身I、导线横担2、地线支架3、共用段4和塔腿5。地线支架3设置在塔身I顶端的导线横担2上。地线支架3包括两个分支,分别位于塔身I顶端的左右两侧,其上平面为收口梯形,向塔头左右两边水平伸展并保持等长。地线支架3的两个分支最外端30到塔身的中轴线的距离为10. 3米,地线支架3的高度为2.5 米。地线支架3用于悬挂地线,对两相输电导线起保护作用。导线横担2位于地线支架3下部。导线横担2包括两个分支,分别位于塔头下部的左右两侧,其下平面为收口梯形,向塔头左右两边水平伸展并保持对称。导线横担2用于悬挂两极输电导线,并满足电气间隙要求。导线横担2总长为31. 6米,高度为2. 6米。 本技术直线塔的两相导线均采用V型绝缘子串,减少了掉串事故,降低风偏闪络概率,保障了工程的安全运行。本技术直线塔设置双休息平台。针对高海拔缺氧,工作降效严重等特点,为保证组塔架线人员及检修人员充分休息和人身安全,在导线横担2与塔身I连接处12和塔身变坡处11均设置了休息平台,导线横担2与塔身I连接处12的休息平台宽度为2. 6米,塔身的变坡处11的休息平台宽度为4米,有足够的空间供检修人员休息;塔身的变坡处11距离导线横担2与塔身I的连接处12的距离为12米;变坡处11距离塔腿5底部为36米。塔身I底部通过公用段4连接塔腿5,减少了加工难度,使铁塔接腿使用更加灵活;公用段4高度为2. 5米。本技术直线塔的导线V型绝缘子串的挂点分别设置在横担的端部和根部,均采用双角钢结构,该种结构避免了挂点处的焊接工作,对于高海拔低气温条件下的线路铁塔来说,可以有效加强挂线节点的受力能力,保证挂线节点的强度等各项要求。本技术直线塔采用全塔双帽螺栓防松措施,在青藏高原寒冷、缺氧等恶劣气候条件下,减少了检修人员的工作量,同时也提高了线路运行的安全性。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技术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技术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权利要求1.一种用于±400kV直流输电线路的直线塔,其特征在于,包括塔身(I)、导线横担(2)和地线支架(3);导线横担(2)对称的设置于塔身(I)顶部;地线支架(3)的两个分支对称设置在导线横担(9)上;导线横担(9)的下平面为梯形;导线横担(2)与塔身(I)的连接处(12)和塔身(I)的变坡处(11)均设置有休息平台;导线横担(2)与塔身(I)连接处(12)的休息平台宽度为2. 6米,塔身(I)的变坡处(11)的休息平台宽度为4米。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用于±400kV直流输电线路的直线塔,其特征在于,塔身(I)的变坡处(11)距离导线横担(2)与塔身(I)的连接处(12)的距离为12米。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用于±400kV直流输电线路的直线塔,其特征在于,塔身(I)的底部设置有公用段(4),公用段(4)底部设置有塔腿(5)。4.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用于±400kV直流输电线路的直线塔,其特征在于,导线横担(2)的下部设有导线挂点。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用于±400kV直流输电线路的直线塔,包括塔身、导线横担和地线支架;导线横担对称的设置于塔身顶部;地线支架的两个分支对称设置在导线横担上;导线横担的下平面为梯形;导线横担与塔身的连接处和塔身的变坡处均设置有休息平台;导线横担与塔身连接处的休息平台宽度为2.6米,塔身的变坡处的休息平台宽度为4米。本技术一种用于±400kV直流输电线路的直线塔,为了节省塔重,降低造价,导线横担下平面设计成梯形,且左右等长;因地处高原地区,设置双休息平台,方便了组塔架线人员及检修人员组塔或检修;采用全塔防松措施,减少了高原地区检修人员的工作量,确保了线路安全运行。文档编号E04H12/10GK202788135SQ201220312860公开日2013年3月13日 申请日期2012年6月29日 优先权日2012年6月29日专利技术者谭蓉, 许万军, 孙菊海 申请人:陕西省电力设计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400kV直流输电线路的直线塔,其特征在于,包括塔身(1)、导线横担(2)和地线支架(3);导线横担(2)对称的设置于塔身(1)顶部;地线支架(3)的两个分支对称设置在导线横担(9)上;导线横担(9)的下平面为梯形;导线横担(2)与塔身(1)的连接处(12)和塔身(1)的变坡处(11)均设置有休息平台;导线横担(2)与塔身(1)连接处(12)的休息平台宽度为2.6米,塔身(1)的变坡处(11)的休息平台宽度为4米。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谭蓉,许万军,孙菊海,
申请(专利权)人:陕西省电力设计院,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