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双支点幕墙与钢结构建筑楼面的连接件,其包括一横向延伸的边梁,边梁包括一上端部和一下端部,连接件还包括至少一个幕墙上支点和至少一个幕墙下支点;该连接件还包括至少两块加劲肋和至少一块用于承载楼板的托板,加劲肋与边梁固定连接,所述托板垂直于所述加劲肋并固定在两块所述加劲肋之上,托板上垂直设有用于将水平载荷传至楼板的传导部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双支点幕墙与钢结构建筑楼面的连接件结构简单,设置方便,安全可靠,幕墙通过幕墙上、下支点将水平与竖向荷载传递给该连接件,水平荷载通过该连接件传递给主体结构的楼板,竖向荷载传给边梁,可以消除幕墙双支点对边梁的扭转效应,节省幕墙结构和钢边梁的材料用量和造价。(*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建筑用连接件,特别涉及一种双支点幕墙与钢结构建筑楼面的连接件。
技术介绍
现代建筑普遍采用幕墙作为围护结构,特别是高层建筑,幕墙需要承受较大风荷 载。由于经济性原因,高层建筑幕墙又往往采用双支点形式减小幕墙结构构件的截面,以此节省造价。幕墙通过两个支点将水平风荷载与自重传递到建筑主体结构,会使建筑楼面边梁产生扭矩。一般混凝土结构边梁为矩形梁,有较好的抗扭转能力,而钢结构边梁由于箱型梁加工和连接复杂,边梁一般采用工字型或H型等开口型钢梁,抗扭能力不佳,限制了双支点幕墙的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双支点幕墙与钢结构建筑楼面的连接件存在抗扭能力不佳的缺陷,提供一种双支点幕墙与钢结构建筑楼面的连接件。本技术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一种双支点幕墙与钢结构建筑楼面的连接件,其包括一横向延伸的边梁,所述边梁包括一上端部和一下端部,其特点在于,该连接件还包括至少一个幕墙上支点和至少一个幕墙下支点;所述连接件还包括至少两块加劲肋和至少一块用于承载楼板的托板,所述加劲肋与所述边梁固定连接,所述托板垂直于所述加劲肋并固定在两块所述加劲肋之上,所述托板上垂直设有用于将水平载荷传至所述楼板的传导部件。其中由混凝土浇筑的方式在托板上形成所述楼板。所述加劲肋将幕墙水平荷载直接传递到楼板上,消除钢边梁扭转效应。幕墙上支点竖向荷载通过楼板悬挑板或加劲肋传递到边梁,幕墙下支点转接件焊在边梁底部,直接传递竖向荷载。其中,所述加劲肋的内侧边缘与所述边梁固定,所述加劲肋的外侧边缘与水平面的夹角大于10° ,小于50°。其中,所述传导部件为栓钉或类似部件。其中,所述边梁为开口型钢梁。其中,所述幕墙上支点和所述幕墙下支点上均设有一用于和幕墙连接的转接件。其中,相邻的所述加劲肋的间距与转接件的宽度有关,该间距可以略微大于或者略微小于转接件的宽度,从而有效传递幕墙载荷。其中,所述幕墙上支点固定于所述楼板的悬挑板上。其中,该边梁的两侧均设有若干加劲肋,所述幕墙上支点与位于其中一侧的所述加劲肋连接。本技术中,上述优选条件在符合本领域常识的基础上可任意组合,即得本技术各较佳实施例。本技术的积极进步效果在于本技术的双支点幕墙与钢结构建筑楼面的连接件结构简单,设置方便,安全可靠,幕墙通过幕墙上、下支点将水平与竖向荷载传递给该连接件,水平荷载通过该连接件传递给主体结构的楼板,竖向荷载传给边梁,可以消除幕墙双支点对边梁的扭转效应,节省幕墙结构和钢边梁的材料用量和造价。附图说明图I为本技术的实施例I中的双支点幕墙与钢结构建筑楼面的连接件在使用过程中的侧视图。图2为沿图I中A-A剖切线剖切后的结构示意图,为了更为清楚地表达该连接件的结构,图中省略了楼板。图3为本技术的实施例2中的双支点幕墙与钢结构建筑楼面的连接件在使用过程中的侧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给出本技术较佳实施例,以详细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实施例I如图I和2所示,本实施例中的双支点幕墙与钢结构建筑楼面的连接件包括一开口型的边梁1,所述边梁I采用钢材制成。该边梁I包括上端部11和下端部12。在边梁I的同侧固定有两个加劲肋2。具体的,加劲肋2与边梁I的上端部11、下端部12以及位于上端部11和下端部12之间的腹板13焊接固定。加劲肋2的外侧边缘与水平面的夹角为45°。其中,相邻两加劲肋2的上表面通过焊接的方式固定连接若干托板5,在托板5上垂直设有若干作为传导部件的栓钉6,楼板4则通过浇筑的方式浇筑于托板5上,栓钉6埋于楼板4中。该连接件还包括若干幕墙上支点31和若干幕墙下支点32。其中幕墙上支点31固定在楼板4的悬挑板上,而幕墙下支点32则固定在边梁I的下端部12上。在幕墙上支点31和幕墙下支点32上均设有一转接件以便于所述两支点与幕墙连接。实施例2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I的不同之处在于,在边梁I的两侧分别设有两块加劲肋2和2’,其中加劲肋2的结构与实施例I完全相同。所述幕墙上支点31固定在加劲肋2’的上端部。其余部分与实施例I完全相同,在此不再赘述。虽然以上描述了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这些仅是举例说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是由所附权利要求书限定的。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背离本技术的原理和实质的前提下,可以对这些实施方式做出多种变更或修改,但这些变更和修改均落入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权利要求1.一种双支点幕墙与钢结构建筑楼面的连接件,其包括一横向延伸的边梁,所述边梁包括一上端部和一下端部,其特征在于,该连接件还包括至少一个幕墙上支点和至少一个幕墙下支点;所述连接件还包括至少两块加劲肋和至少一块用于承载楼板的托板,所述加劲肋与所述边梁固定连接,所述托板垂直于所述加劲肋并固定在两块所述加劲肋之上,所述托板上垂直设有用于将水平载荷传至所述楼板的传导部件。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双支点幕墙与钢结构建筑楼面的连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劲肋的内侧边缘与所述边梁固定,所述加劲肋的外侧边缘与水平面的夹角大于10°,小于50。。3.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双支点幕墙与钢结构建筑楼面的连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导部件为检钉。4.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双支点幕墙与钢结构建筑楼面的连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边梁为开口型钢梁。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双支点幕墙与钢结构建筑楼面的连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幕墙上支点和所述幕墙下支点上均设有一用于和幕墙连接的转接件。6.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双支点幕墙与钢结构建筑楼面的连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幕墙上支点固定于所述楼板的悬挑板上。7.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双支点幕墙与钢结构建筑楼面的连接件,其特征在于,该边梁的两侧均设有若干加劲肋,所述幕墙上支点与位于其中一侧的所述加劲肋连接。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一种双支点幕墙与钢结构建筑楼面的连接件,其包括一横向延伸的边梁,边梁包括一上端部和一下端部,连接件还包括至少一个幕墙上支点和至少一个幕墙下支点;该连接件还包括至少两块加劲肋和至少一块用于承载楼板的托板,加劲肋与边梁固定连接,所述托板垂直于所述加劲肋并固定在两块所述加劲肋之上,托板上垂直设有用于将水平载荷传至楼板的传导部件。本技术双支点幕墙与钢结构建筑楼面的连接件结构简单,设置方便,安全可靠,幕墙通过幕墙上、下支点将水平与竖向荷载传递给该连接件,水平荷载通过该连接件传递给主体结构的楼板,竖向荷载传给边梁,可以消除幕墙双支点对边梁的扭转效应,节省幕墙结构和钢边梁的材料用量和造价。文档编号E04B2/88GK202787585SQ20122034770公开日2013年3月13日 申请日期2012年7月18日 优先权日2012年7月18日专利技术者胡振青, 薄曦 申请人:上海联创建筑设计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双支点幕墙与钢结构建筑楼面的连接件,其包括一横向延伸的边梁,所述边梁包括一上端部和一下端部,其特征在于,该连接件还包括至少一个幕墙上支点和至少一个幕墙下支点;所述连接件还包括至少两块加劲肋和至少一块用于承载楼板的托板,所述加劲肋与所述边梁固定连接,所述托板垂直于所述加劲肋并固定在两块所述加劲肋之上,所述托板上垂直设有用于将水平载荷传至所述楼板的传导部件。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振青,薄曦,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联创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