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室内悬臂起重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428876 阅读:355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3-16 16:1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室内悬臂起重机,包括设有轨道的悬臂梁和设置在轨道上的电动葫芦,其特点是悬臂梁为斜拉的桁架结构,其一端由两套管座与立柱活动连接;所述立柱上设有支撑架;所述支撑架为两端设有螺栓连接的抱箍。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结构简单,起重量大,起升高度高,悬臂安装在室内建筑立柱上,使建筑立柱只承受水平方向的力,垂直荷载则通过螺栓连接的抱箍传递给地面,减少土建立柱所承受的荷载。?(*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起重设备和结构
,具体地说是一种室内悬臂起重机
技术介绍
目前,国内、外的室内悬臂起重机,普遍采用悬臂梁与铰接拉索或拉杆的结构形式,为充分利用铰接拉索或拉杆的效用,须保证一定的悬臂梁与铰接拉索或拉杆的铰接高度距离,这样,由于室内高度限制,势必减少了起升高度。另外,安装起重机的立柱不仅承受了水平方向的力,还承受垂直方向的荷载。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是悬臂结构复杂,起升高度和起重量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而设计的一种室内悬臂起重机,采用斜拉桁架结构的悬臂,有效保证了较高的起升高度,充分利用悬臂强度和刚度,桁架结构简单,悬臂安装在室内建筑立柱上,使建筑立柱只承受水平方向的力,垂直荷载则通过螺栓连接的抱箍传递给地面,减少土建立柱所承受的荷载。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室内悬臂起重机,包括设有轨道的悬臂梁和设置在轨道上的电动葫芦,其特点是悬臂梁为斜拉的桁架结构,其一端由两套管座与立柱活动连接;所述立柱上设有上支撑架、中支撑架和下支撑架;所述上支撑架、中支撑架和下支撑架为两端设有螺栓连接的抱箍,上支撑架、中支撑架和下支撑架由螺栓分别固定在立柱的上、中和下部位;所述悬臂梁一端的两套管座设置在上支撑架和中支撑架之间的立柱上。所述套管座由套管与管座套装而成,套管与管座为活动连接,套管和管座分别与悬臂梁和立柱固定连接。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结构简单,起重量大,起升高度高,悬臂安装在室内建筑立柱上,使建筑立柱只承受水平方向的力,垂直荷载则通过螺栓连接的抱箍传递给地面,减少土建立柱所承受的荷载。附图说明图I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图具体实施方式参阅附图,本技术包括设有轨道7的悬臂梁5和设置在轨道7上的电动葫芦6 ;所述悬臂梁5为斜拉的桁架结构,其一端由两套管座11与立柱3活动连接;所述套管座11由套管12与管座13套装而成,套管12与管座13为活动连接;套管12与悬臂梁5为固定连接;管座13与立柱3为固定连接;所述立柱3上设有上支撑架I、中支撑架2和下支撑架4 ;所述上支撑架I、中支撑架2和下支撑架4为两端设有螺栓8连接的抱箍,上支撑架I、中支撑架2和下支撑架4由螺栓8分别固定在立柱3的上、中和下部位;所述悬臂梁5—端的两套管座11设置在上支撑架I和中支撑架2之间的立柱3上。参阅附图2,本技术是这样安装和使用的上支撑架I、中支撑架2和下支撑架4通过螺栓8将立柱3固定在室内建筑柱9上,立柱3与室内建筑柱9同高,上支撑架I安装在立柱3的顶部,下支撑架4安装在近地面的立柱3上,根据悬臂梁5 —端两套管座11的高度安装中支撑架2,将悬臂梁5 —端的两套管座11设置在上支撑架I和中支撑架2之间的立柱3上。悬臂梁5可绕立柱3作180度旋转,电动葫芦6可在悬臂主梁5的轨道7上移动。悬臂梁5为斜拉的桁架结构,有效保证了电动葫芦6的起升高度,使立柱3只承受水平方向的力。上支撑架I、中支撑架2和下支撑架4通过螺栓8将立柱3固定在室内建筑柱9上,将立柱3的垂直荷载与室内建筑柱9 一起传递给地面,大大减少室内建筑柱9所承受的荷载,方便室内安装和设备的维护保养。 以上只是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并非用以限制本专利,凡为本技术等效实施,均应包含于本专利的权利要求范围之内。权利要求1.一种室内悬臂起重机,包括设有轨道(7)的悬臂梁(5)和设置在轨道(7)上的电动葫芦(6),其特征在于悬臂梁(5)为斜拉的桁架结构,其一端由两套管座(11)与立柱(3)活动连接;所述立柱(3)上设有上支撑架(I)、中支撑架(2)和下支撑架(4);所述上支撑架(I)、中支撑架(2)和下支撑架(4)为两端设有螺栓(8)连接的抱箍,上支撑架(I)、中支撑架(2)和下支撑架(4)由螺栓(8)分别固定在立柱(3)的上、中和下部位;所述悬臂梁(5) —端的两套管座(11)设置在上支撑架(I)和中支撑架(2 )之间的立柱(3 )上。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室内悬臂起重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管座(11)由套管(12)与管座(13)套装而成,套管(12)和管座(13)分别与悬臂梁(5)和立柱(3)为固定 连接。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室内悬臂起重机,包括设有轨道的悬臂梁和设置在轨道上的电动葫芦,其特点是悬臂梁为斜拉的桁架结构,其一端由两套管座与立柱活动连接;所述立柱上设有支撑架;所述支撑架为两端设有螺栓连接的抱箍。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结构简单,起重量大,起升高度高,悬臂安装在室内建筑立柱上,使建筑立柱只承受水平方向的力,垂直荷载则通过螺栓连接的抱箍传递给地面,减少土建立柱所承受的荷载。文档编号B66C23/16GK202785387SQ201220494019公开日2013年3月13日 申请日期2012年9月26日 优先权日2012年9月26日专利技术者董胜龙, 潘润道, 张罕冰, 李永凤 申请人:中船第九设计研究院工程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室内悬臂起重机,包括设有轨道(7)的悬臂梁(5)和设置在轨道(7)上的电动葫芦(6),其特征在于悬臂梁(5)为斜拉的桁架结构,其一端由两套管座(11)与立柱(3)活动连接;所述立柱(3)上设有上支撑架(1)、中支撑架(2)和下支撑架(4);所述上支撑架(1)、中支撑架(2)和下支撑架(4)为两端设有螺栓(8)连接的抱箍,上支撑架(1)、中支撑架(2)和下支撑架(4)由螺栓(8)分别固定在立柱(3)的上、中和下部位;所述悬臂梁(5)一端的两套管座(11)设置在上支撑架(1)和中支撑架(2)之间的立柱(3)上。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董胜龙潘润道张罕冰李永凤
申请(专利权)人:中船第九设计研究院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