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民族弓弦乐器汉琴。属于一种全新的民族弓弦乐器。针对现有中国民族弓弦乐器如:(二胡等)音域稍窄等不足,本发明专利技术创造出一全新的弓弦乐器。在高音区和低音区分别增加一根弦,扩大了音域。本发明专利技术独创的琴码托弦结构,延生一种中西合璧的全新拉奏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一改发音板材料,用木料制作,并在发音板内立装低音共振板。本发明专利技术在发音筒的基础上又增加一个扩音筒,使发出的声音在留存接近人声的基础上更加清脆洪亮,并有自己独特的音色,且彻底解决了狼音问题。本发明专利技术改变了出音方向使声音更清晰明了。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一种全新的中国民族弓弦乐器。适用于各种乐曲的独奏、合奏及各种戏曲、歌曲的伴奏。
技术介绍
现有的中国民族弓弦乐器如高胡、二胡、板胡等,音色优美,对中国民族音乐有较强的表现力。但是因其结构所限,其音域稍窄,在演奏很多种乐曲时,或乐曲变调以后,易产生丢音现象,只能用降低8度或者升高8度(即民间伴奏所说的高拉低唱、低拉高唱)来解决。这无疑对乐曲的整体感和优美感都打了折扣,这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现有的中国民族弓弦乐器之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专利技术一新品种的民族弓弦乐器对其加以完全克服。该乐器应扩展音域,声音清脆洪亮,并且有独特的音色和拉奏方法。更可加强对音乐的表现力。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以下的技术方案实现的本专利技术综合中西弓弦乐器结构,创造出一全新的弓弦乐器。由琴杆、发音筒、扩音筒、连接筒、支架、托板、护板、琴弓、琴弦、琴码、弦总等组成。本专利技术的琴杆由龙头形旋钮总成、琴弦旋钮、弦枕、杆身、杆座等组成。经连接螺丝与发音筒相连。本专利技术的发音筒由椭圆凸形发音板、舌形低音共振板、八角锥形筒身等组成,经连接筒和支架与扩音筒相连接。本专利技术的扩音筒由,六角喇叭形筒身,花窗等组成,经连接筒和支架与发音筒连接。本专利技术的托板由托板,托板连接架组成,经托板连接架与扩音筒相连接。本专利技术的连接筒与相关件的连接系插接。支架、托板、连接架、护板、琴弦旋钮、弦总与相关件的连接系自攻螺钉连接。本专利技术除上述连接方法外均为胶粘接。本专利技术除琴弓、琴弦、琴弦旋钮、连接筒、连接螺栓、自攻螺钉可市购外均为专利技术者创意制作。本专利技术系由高音汉琴、中音汉琴、次中音汉琴、低音汉琴组成的弓弦乐器系列。其形状原理一致,只是尺寸不同,音域、音色有异。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及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较前述中国民族弓弦乐器现状,在高音区和低音区分别增加一根弦,扩展了音域,较二胡而言增加了八度音,使其对各类乐曲的演奏表现力大大增强。比较好的解决了演奏很多种乐曲时或乐曲变调以后易产生的丢音现象之问题,并使得演奏时变调更加顺畅便捷。本专利技术独创的琴码托弦结构延生一种既保留了中国民族弓弦乐器(如二胡)的拉奏方法,又融进了西洋弓弦乐器(如小提琴)的拉奏方法的中西合璧的全新拉奏方法。使中国民族弓弦乐器演奏者既保留原有的演奏习惯,又有新的更加 丰富的感受。根据需要,还可拉奏双音。有中国民族弓弦乐器演奏基础者,稍加练习即可熟练掌握,对演奏者个性风格的表现会更加得心应手、挥洒自如。对有冲击性和欢快、跳跃性较强的乐曲会表现得更加完美。对初学乐器者也是简单易学,很快即可上手。本专利技术一改中国传统弓弦乐器的发音板材料(蟒皮),用木料制作。本专利技术在发音筒的基础上又增加一扩音筒,使发出的声音在留存接近人声的基础上更加清脆洪亮,并有自己独特的音色,且彻底解决了狼音问题。本专利技术改变了出音方向使声音更加清晰明了。本专利技术整体结构简洁优美,科学合理,达到了扩展音域,声音清脆洪亮,有其独特音色,加强了对乐曲的表现力的目的。 本专利技术为绚丽多彩的中国民族乐器之林增添了新的成员,开拓了中国民族弓弦乐器的新领域,是对中国民族乐器的发展所作的一重大贡献。附图说明 图I是本专利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中I.旋钮总成,2.琴弦旋钮,3.杆身,4.杆座,5.发音筒身,6.连接筒,7.支架,8.托板连接架,9.托板,10.弦枕,11.琴弦,12.护板,13.琴码,14.发音板,15.弦总,16.扩音筒。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琴码托弦结构示意图。图中I.琴码,2.琴弦。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连接筒及内部结构,发音筒及内部结构,扩音筒及内部结构示意图。图中I.发音筒筒身,2.发音板,3.低音共振板,4.连接筒,5.扩音筒筒身,6.花窗。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做进一步详述。图I中(I)贯通状旋钮总成与龙头外形组成的共鸣腔体结构。图2中(I)琴码托弦结构将整套(2)琴弦分上下两排交错排列,使其不在琴码顶端的一个平面上。图3中(2 )椭圆凸形发音板内立装一(3 )舌形低音共振板与(I)八角锥形筒身组成发音筒结构。图3中(4)U形连接筒,(6)花窗与(5)六角喇叭形扩音筒筒身组成的扩音筒结构。本专利技术的发音原理是琴弦磨擦架在琴杆及发音筒上的琴弦使其振动,并通过琴码带动发音板振动发音。从而带动发音筒中空气振动产生共鸣,推向连接筒及扩音筒,进一步混合共鸣及扩音。终而推出优美的琴声。其中低音共振板和花窗起到加强振动、共鸣和改善音色的作用。权利要求1.一种新民族弓弦乐器汉琴由龙头形旋钮总成、杆身、琴码托弦结构、发音筒、连接筒、扩音筒、等依次连接所组成的整体结构。2.其特征是龙头贯通状旋钮总成结构;改变现有托弦方式的琴码托弦结构,由椭圆凸形发音板,加舌形低音共振板的发音筒结构;由连接筒和扩音筒组成的扩音结构。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新民族弓弦乐器汉琴,其特征是贯通状旋钮总成与龙头外形组成一个共鸣腔体结构。4.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新民族弓弦乐器汉琴,其特征是琴码托弦结构将整套琴弦分成上下两排交错排列,使其不在琴码顶端的一个平面上。5.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新民族弓弦乐器汉琴,其特征是椭圆凸形发音板内立装一 舌形低音共振板,与八角锥形筒身组成发音筒结构。6.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新民族弓弦乐器汉琴,其特征是U形连接筒、花窗与六角喇叭形筒身组成的扩音筒结构。7.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新民族弓弦乐器汉琴,其特征是本专利技术系由高音汉琴、中音汉琴、次中音汉琴、低音汉琴组成弓弦乐器系列。全文摘要新民族弓弦乐器汉琴。属于一种全新的民族弓弦乐器。针对现有中国民族弓弦乐器如(二胡等)音域稍窄等不足,本专利技术创造出一全新的弓弦乐器。在高音区和低音区分别增加一根弦,扩大了音域。本专利技术独创的琴码托弦结构,延生一种中西合璧的全新拉奏方法。本专利技术一改发音板材料,用木料制作,并在发音板内立装低音共振板。本专利技术在发音筒的基础上又增加一个扩音筒,使发出的声音在留存接近人声的基础上更加清脆洪亮,并有自己独特的音色,且彻底解决了狼音问题。本专利技术改变了出音方向使声音更清晰明了。文档编号G10D1/00GK102968980SQ201210502968公开日2013年3月13日 申请日期2012年11月30日 优先权日2012年11月30日专利技术者孟建军 申请人:孟建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新民族弓弦乐器汉琴由龙头形旋钮总成、杆身、琴码托弦结构、发音筒、连接筒、扩音筒、等依次连接所组成的整体结构。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孟建军,
申请(专利权)人:孟建军,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