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插管结构,其包含一外套管及一穿刺针;所述外套管内壁凸设有一加强肋;所述穿刺针穿设于外套管,穿刺针的其中一端具有一针尖部,针尖部凸露于外套管的其中一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提供的插管结构,当穿刺针自外套管内取出后,通过加强肋以支撑外套管的内部空间,避免外套管变形而被压扁。(*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有关一种插管结构,特别是指一种其管体内壁设有用以避免管体被压扁的加强肋的插管结构。
技术介绍
为了帮助患者将胸腔内的痰液排出,改善病患的症状,加速病患康复的速度,医疗上利用医疗管材(例如插管)穿入患者的胸腔内的以抽出痰液。一般的插管具有一个管体及一个穿入管体的插针,通过插针刺穿病患的胸腔,将管体穿入胸腔后再将插针自管体内 取出,便可以通过管体抽出患者胸腔内的痰液。这些医疗管材若用较硬材质所构成,使用上容易与患者的穿入伤口摩擦,而造成疼痛、出血或溃伤的情况,导致患者病情日益严重;因此,相较下医疗管材改为软材质所构成,则可配合人体构造作弯折、挤压或是扭转的动作,进而给予患者极佳地舒适感,但是医疗管材容易变形的特点,使其在受外力而变形时容易因被压扁而引起阻塞或引流不顺的情形。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不会因变形而阻塞的插管结构。为达成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插管结构,所述插管结构包含一外套管,其内壁凸设有一加强肋;以及—穿刺针,其穿设于所述外套管,所述穿刺针的其中一端具有一针尖部,所述针尖部凸露于外套管的其中一端。较佳地,其中所述穿刺针的另一端具有一针头部,所述针头部止挡于外套管的另一端之外。较佳地,其中所述外套管包含一管体及一锥形盖,所述锥形盖套接于管体的其中一端,所述加强肋凸设于管体的内壁。较佳地,其中所述锥形盖具有一通孔,所述针尖部自所述通孔凸露出外套管。较佳地,其中所述外套管包含一接头,所述接头套接管体的另一端。较佳地,其中所述穿刺针的另一端具有一针头部,所述针头部止挡于接头之外。较佳地,其中所述外套管的侧面开设有一侧孔。较佳地,其中所述管体的侧面开设有一侧孔。较佳地,其中所述加强肋自所述管体的其中一端直线延伸至管体的另一端。较佳地,其中所述加强肋自所述管体的其中一端螺旋延伸至管体的另一端。本技术所提供的插管结构,其通过管体内的加强肋支撑管体的内部空间;当穿刺针被自管体内取出后,管体在受到弯折、挤压或是扭转时,管体内的空间因为有了加强肋的支撑,不致使管体的内壁被压至相贴而无法流通;因此本技术的插管结构有效改善了已知医疗管材容易因为受力变形被压扁而阻塞的缺点。附图说明图I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的插管结构的立体示意图; 图2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的插管结构的分解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的插管结构的剖视图;图4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的插管结构中管体的剖视图;图5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的插管结构另一态样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第二实施例的插管结构的立体示意图。主要元件符号说明100-外套管;110_管体;111_加强肋;112_侧孔;120_锥形盖;121_通孔;130_接头;200-穿刺针;210-针尖部;220_针头部。具体实施方式有关本技术的详细说明及
技术实现思路
,将配合附图说明如下,然而附图仅作为说明的用,并非用于限制本技术。参阅图I及图2,本技术的第一实施例提供一种插管结构,其包含一外套管100及一穿刺针200。参阅图2及图3,外套管100包含一管体110、一锥形盖120及一接头130。管体110为二端开放,较佳地为软质材料制成,管体110的内壁上凸设有至少一个加强肋111 ;在本实施例中,管体110的内壁上较佳地凸设有三个加强肋111,三个加强肋111沿着管体110的圆周方向环状排列于管体110内。各加强肋111呈长条状,分别自管体110的其中一端直线延伸至管体110的另一端。较佳地,管体110的侧面还开设有一侧孔112。锥形盖120套接于管体110的其中一端,锥形盖120的锥尖处开设有一通孔121,接头130则套接在管体110的另一端。穿刺针200穿设于外套管100之内,用于支撑外套管100以利于将外套管100穿入病患的胸腔。较佳地,穿刺针200为金属制成,其长度略长于外套管100,穿刺针200的其中一端具有一针尖部210,另一端则具有一针头部220。针尖部210自通孔121凸露出外套管100,针头部220则止挡于接头130之外以固定穿刺针200在外套管100内的位置。本技术的插管结构通过凸露的针尖部210刺穿病患的胸腔,再通过锥形盖120的导引而将管体110穿入病患的胸腔内。当管体110的位置设置妥当后便将穿刺针200自管体110中取出,较佳地,操作者可以通过拉动针头部220将穿刺针200自管体110中拉出。病患胸腔内的废液通过侧孔通孔111以及112吸入外套管内100,接头130用于套接另一医疗管材以连接至一负压源而将病患胸腔内的废液抽出。参阅图4,当穿刺针200被自管体110中取出后,管体110便可任意弯折扭曲。当管体110受到弯折扭曲而变形时,或者是因承受负压而致变形时,管体110内壁的加强肋111对管体110内的空间提供支撑,因此管体110不致于被完全压扁而使其内壁贴合,借此而防止管体110阻塞或者是其内的废液流动不顺。在本技术中不限定直条状加强肋111的设置数量,例如图5中所示,视管体110所需不同的支撑力或流量,管体110的内壁上也可以凸设有四个直条状的加强肋111。参阅图6,本技术的第二实施例提供一种插管结构,其包含一外套管100及一穿刺针200。外套管100包含一管体110、一锥形盖120及一接头130。管体110为二端开放,较佳地为软质材料制成,管体110的内壁上凸设有一个加强肋111 ;在本实施例中加强肋111呈螺旋状,其自管体110的其中一端螺旋延伸至管体110的另一端。较佳地,管体110的侧面还开设有一侧孔112。锥形盖120套接于管体110的 其中一端,锥形盖120的锥尖处开设有一通孔121,接头130则套接在管体110的另一端。穿刺针200穿设于外套管100之内,用于支撑外套管100以利于将外套管100穿入病患的胸腔。较佳地,穿刺针200为金属制成,其长度略长于外套管100,穿刺针200的其中一端具有一针尖部210,另一端则具有一针头部220。针尖部210自通孔121凸露出外套管100,针头部220则止挡于接头130之外以固定穿刺针200在外套管100内的位置。在本实施例中,外套管穿入病患的胸腔内,其设置如同前述第一实施例,在此不再累述。病患胸腔内的废液通过侧孔112以及通孔121吸入外套管内100,接头130用于套接另一医疗管材以连接至一负压源而将病患胸腔内的废液抽出。当管体110受到弯折扭曲而变形时,或者是因承受负压而致变形时,管体110内壁的加强肋111对管体110内的空间提供支撑,因此管体110不致于被完全压扁而使其内壁贴合,借此而防止管体110阻塞或者是其内的废液流动不顺。本技术的插管结构通过管体110内的加强肋111支撑管体110的内部空间。当管体110受外力而变形时,管体110内的空间因为有了加强肋111的支撑,不致使管体110的内壁相贴而无法流通。因此相较于已知医疗管材容易因变形被压扁而阻塞,本技术的插管结构有效改善了已知技术的缺点。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用以限定本技术的专利保护范围,其它运用本技术专利精神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等,均应同理属本于技术的专利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插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插管结构包含:一外套管,其内壁凸设有一加强肋;以及一穿刺针,其穿设于所述外套管,所述穿刺针的其中一端具有一针尖部,所述针尖部凸露于外套管的其中一端。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插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插管结构包含 一外套管,其内壁凸设有一加强肋;以及 一穿刺针,其穿设于所述外套管,所述穿刺针的其中一端具有一针尖部,所述针尖部凸露于外套管的其中一端。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插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穿刺针的另一端具有一针头部,所述针头部止挡于外套管的另一端之外。3.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插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套管包含一管体及一锥形盖,所述锥形盖套接于管体的其中一端,所述加强肋凸设于管体的内壁。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插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锥形盖具有一通孔,所述针尖部自所述通孔凸露出外套管。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锺仁,
申请(专利权)人:太平洋医材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