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塑料大棚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416980 阅读:157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3-15 07:2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高效塑料大棚,其外棚和内棚均呈东西走向,它与现有大棚的技术区别在于,在外棚架(1)内设有呈北高南低的斜坡式结构的内棚架(3),位于外棚架(1)北侧壁与内棚架的北侧壁之间的呈东西走向的后墙为蓄热墙体(9),内棚架上的覆盖层上有卷帘(5),停放卷帘(5)的平台(12)设置在蓄热墙体(9)的顶部与内棚架的连接处。这种结构的大棚不论是从局部还是从整体上,均显著提高了塑料大棚的效能,实现了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高效能的技术目的。(*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的是塑料大棚,尤其是一种冬暖夏凉的高效塑料大棚
技术介绍
塑料大棚,是现代农业种植、养殖业获得高产、稳产和反季节上市不可或缺的重要技术设施,在中国已有近40年的发展史了。然而,虽经数十年的发展与改进,现有塑料大棚仍然有诸多弊端,冬季不能有效蓄热,夏季不能及时降温,效率低下。例如图I所示的是现有塑料大棚的冬季夜晚保温状态结构图,其包括外棚和内棚两部分。在拱形外棚架(I)的外层覆盖有一层外薄膜(2),内棚架(3)也为多个近似于半圆形的拱形结构,内棚架覆盖有内薄膜(4)、草帘(5)等保温层,白天时,保温层被揭开,以便使内棚里面升温、蓄热,夜晚时覆盖保温层对内棚进行保温,以促进喜温作物的生长,这种塑料·大棚结构的弊端在于1、由于塑料大棚的外棚没有蓄热体,白天阳光照射时获得的温度无蓄热载体,得不到及时蓄热,导致夜晚时内棚温度过低,作物生长缓慢;2、由于在塑料大棚内设有多个小拱形内棚,内棚与内棚之间需留有多个过道,不仅缩小了种植面积,同时也增大了散热面积,导致夜晚内棚里的温度过低。图2所示的是现有塑料大棚在夏季白天时的结构图,夏季时无需设置内棚,其在外薄膜上覆盖有一层遮阳网¢),由于外棚为拱形机构,通风口(7)预留在外棚体两侧的中下部,因此,在外棚内的中上部会形成大面积的高温区域(8),在此滞留的高温空气即使在夜晚也久久不能散去,因此,不利于喜凉作物的生长。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高效塑料大棚,技术方案可使塑料大棚在冬季夜晚保温效果良好,而夏季棚内又能保持低温凉爽,实现塑料大棚的高效能。为实现所述目的,本技术解决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是外棚和内棚均呈东西走向,外棚由外棚架和覆盖在外棚架上的外薄膜构成,外棚架的横截面呈倒“U”字形或其类似形状结构。在外棚架内设有呈北高南低的斜坡式结构的内棚架,位于外棚架北侧壁与内棚架的北侧壁之间的呈东西走向的后墙为蓄热墙体,内棚架上的覆盖层上有卷帘,停放卷帘的平台设置在蓄热墙体的顶部与内棚架的连接处。为了更好地发挥所述蓄热墙体的蓄热和放热功能,蓄热墙体的建筑材料应由作物稻杆与泥土搅拌而成的混合土,其次为实土。为了能在夏季获得棚内的凉爽环境,在内棚架的顶部与外棚架之间以及内棚架与外棚架的南侧壁之间设置有遮阳网。农作物的生长有时候需要揭去塑料薄膜接受弱光照射或接到夜间的露水,而一旦揭去覆盖物就会遭到害虫侵袭,因此,应在外棚架上设置防虫网。为了轻松实现棚内的空气流通,调节空气湿度,可在内棚架和/或外棚架的顶部及南侧壁均设有通风窗。为了提高土地利用率,产生额外的土地价值,夏季还可以在棚内的空闲地种植藤本植物,并另其攀爬在内棚或外棚棚顶,替代遮阳网遮阴。所述用于遮阴的藤本植物为丝瓜藤蔓、攀爬豆角、扁豆等。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技术效果是一、冬季在冬季使用状态下,由于内棚架为北高南低的斜坡式结构,可保证内棚架里的作物充分接受日照,促进生长,并在内棚架的北侧壁与外棚架的北侧壁之间设置用作物秸杆或土筑成的蓄热墙体,夜晚温度低时,蓄热墙体可持续缓慢地向内棚里散热,以使内棚里保持较高的温度,提高了塑料大棚的效能。二、夏季在夏季使用状态下,外棚没有薄膜层,只要防虫网和外棚组成,并在内棚与外棚之间设有用丝瓜藤蔓搭建的遮阳层,提高了塑料大棚的通透性,避免了在外棚内形成热空气无法散去的高温区域,在内棚架的顶部及南侧壁均设有通风窗,提高了内棚里空 气的对流速度,使内棚里保持较低的温度,利于喜凉作物的生长,提高了塑料大棚的效能。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图I为传统塑料大棚的冬季保温状态结构图。图2为传统塑料大棚在夏季的结构图。图3为本技术在冬季白天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在夏季的结构图。图5为本技术在冬季夜晚的结构示意图。图中标号1、外棚架,2、外薄膜,3、内棚架,4、内薄膜,5、卷帘,6、遮阳网,7、通风口,8、高温区域,9、蓄热墙体,10、内覆盖层,11、外覆盖层,12、平台,13、通风窗,15、遮阳层,16、铁丝,17、防雨膜。具体实施方式如图3所示,在冬季结构中,本技术所述的塑料大棚包括呈东西走向的外棚和内棚,采用内、外棚双层式结构,它特别适应了长江流域冬春季节阴雨连绵天气较多的气候特点,外棚起到了屏蔽外界不良天气的作用,使得内棚里的覆盖层起到充分的保温和防潮作用,外棚由外棚架I和覆盖在外棚架上的外薄膜2组成,外棚架可采用钢框架结构的,其横截面基本呈近似于倒“U”字形,内棚的内棚架呈北高南低的斜坡式结构,内棚架也采用钢框架结构的,在外棚架内设置有东西走向的由作物秸杆或土筑成的蓄热墙体9,蓄热墙体设置在外棚架的北侧壁与内棚架的北侧壁之间,它可与内棚架的北侧壁连成一体,内棚架上的覆盖层设置为卷帘式结构,包括由内薄膜构成的内覆盖层10和由无纺布及中薄膜构成的外覆盖层11,白天时,为了让内棚里的作物接受阳光照射,可将覆盖层卷起放置在蓄热墙体与内棚架连接处的平台12上,为了使塑料大棚内有较好地通风,外棚架两侧壁的外薄膜2卷起,使得通风口 7处于敞开状态,即可形成空气对流、实现通风换气。如图4所示,在夏季结构中,本技术所述的塑料大棚包括呈东西走向的外棚和内棚,外棚由外棚架I和覆盖在外棚架上的防虫网组成,外棚架可采用钢框结构的,其横截面基本呈近似于倒“U”字形,内棚架呈北高南低的斜坡式结构,内棚架也采用钢框架结构的,在内棚架的顶部与外棚架之间以及内棚架与外棚架的南侧壁之间设置有遮阳层15,避免内棚直接受阳光照射,设置遮阳层时,可通过在外棚架上攀拉铁丝16,在铁丝16上再攀附丝瓜藤蔓形成遮阳层。为了规避夏季的突然降雨落入内棚里,导致叶菜类作物因溃涝怄根而死亡,在内棚架上自顶部通风窗至南侧壁通风窗之间设置有卷帘式的防雨膜17。平时防雨膜的两端翻卷在顶部通风窗及南侧壁通风窗处,突然降雨时,由雨水的重量将卷起的防雨膜展开,并覆盖住通风窗,即可规避雨水落入内棚。上述技术方案和结构措施,不论是局部还是从整体上,均显著提高了塑料大棚的效能,实现了本技术的技术目的。如图5所示,夜晚状态下,为了让内棚里保温,须将让内覆盖层10及外覆盖层11放下,同时也须将外棚架两侧壁的外薄膜2放下,使得通风口 7处于关闭状态,以利于保温,这种结构的塑料大棚在冬季夜晚保温效果良好,原因在于1、内棚整体呈北高南低的斜 坡状结构,白天时,内棚里能最大限度地接受日光照射进行蓄热,由作物秸杆或土筑成的蓄热墙体也能接受日光照射进行蓄热,夜晚时,覆盖层放下并将内棚架覆盖,对内棚里进行保温,同时,蓄热墙体的向阳面与内棚架的北侧壁连成一体,蓄热墙体会将白天吸收聚焦的热量缓慢地向内棚里释放,因此,在夜晚时内棚里也能维持较高温度,利于喜温作物的生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高效塑料大棚,其外棚和内棚均呈东西走向,外棚由外棚架(1)和覆盖在外棚架(1)上的外薄膜(2)构成,外棚架(1)的横截面呈倒“U”字形结构,其特征在于:在外棚架(1)内设有呈北高南低的斜坡式结构的内棚架(3),位于外棚架(1)北侧壁与内棚架的北侧壁之间的呈东西走向的后墙为蓄热墙体(9),内棚架上的覆盖层上有卷帘(5),停放卷帘(5)的平台(12)设置在蓄热墙体(9)的顶部与内棚架的连接处。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效塑料大棚,其外棚和内棚均呈东西走向,外棚由外棚架(I)和覆盖在外棚架(I)上的外薄膜(2)构成,外棚架(I)的横截面呈倒“U”字形结构,其特征在于在外棚架(I)内设有呈北高南低的斜坡式结构的内棚架(3),位于外棚架(I)北侧壁与内棚架的北侧壁之间的呈东西走向的后墙为蓄热墙体(9),内棚架上的覆盖层上有卷帘(5),停放卷帘(5)的平台(12)设置在蓄热墙体(9)的顶部与内棚架的连接处。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高效塑料...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毛凤昌
申请(专利权)人:合肥三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