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化学电池用包装材料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416474 阅读:146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3-15 06:17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显示出稳定的层压强度、密封强度、耐电解液性以及水蒸气阻隔性的电化学电池用包装材料,电化学电池用包装材料110是由基体材料层111、金属箔层112、化学转化处理层113、粘接剂层114和热粘接性树脂层115依次叠层而成的,粘接剂层114由含有含氟共聚物的主材料和固化剂构成,所述含氟共聚物不含氯基团。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化学电池用包装材料,特别是涉及环境性能优异、且显示出稳定的层压强度、密封强度、耐电解液性、水蒸气阻隔性、成形性以及绝缘性的电化学电池用包装材料。
技术介绍
锂离子电池也被称作锂二次电池,其具有液态、凝胶状或高分子聚合物状的电解液,正极/负极活性物质由高分子聚合物形成。锂离子电池的结构包括由正极集电材料/正极活性物质层/电解液层/负极活性物质层/负极集电材料构成的电池主体,以及包装所述电池主体的外包装体,使用多层膜作为形成外包装体的包装材料。图2为截面图,用于表示专利文献I中记载的现有电化学电池用包装材料的层结 构,如图2所示,现有的电化学电池用包装材料210是由基体材料层211、金属箔层212、化学转化处理层213、粘接剂层214和热粘接性树脂层215依次叠层而成的,粘接剂层214使用干式层压用粘接剂,所述干式层压用粘接剂以聚烯烃多元醇和多官能异氰酸酯固化剂作为必须成分。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I:日本特开2007-134304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问题然而,近年来由于对环境问题日益关注,对于电子机器特定有害物质的使用受到限制,有限制对象产品中氯含有率的倾向。通常,构成粘接剂层214的干式层压用粘接剂中含有氯成分,因此,需要降低氯含量以提供环境性能优异的产品,同时,需要保持电化学电池用包装材料的层压强度、密封强度、耐电解液性、成形性以及绝缘性。因此,鉴于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环境性能优异、且稳定的层压强度、密封强度、耐电解液性、水蒸气阻隔性、成形性以及绝缘性优异的电化学电池用包装材料。解决问题的方法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第I构成为电化学电池用包装材料,其至少由基体材料层、金属箔层、形成在金属箔层表面的化学转化处理层、粘接剂层和热粘接性树脂层依次叠层而成,所述粘接剂层由含有含氟共聚物的主材料和固化剂形成,所述含氟共聚物不含氯基团。通过该构成,可以削减构成粘接剂层的主材料中所含有的氯成分,进而削减电化学电池用包装材料整体的氯含量。本专利技术的第2构成为上述构成的电化学电池用包装材料中,所述含氟共聚物为四氟化型氟类多元醇树脂。本专利技术的第3构成为上述构成的电化学电池用包装材料中,所述含氟共聚物以四氟乙烯为主成分。本专利技术的第4构成为上述构成的电化学电池用包装材料中,所述含氟共聚物为由下述通式ar(3)中所示单体、和不具有交联性官能团且能够与通式ar(3)中所示单体共聚的单体进行聚合而得到的共聚物。[化学式I]CF2=CFX(I)[在通式(I)中,X表示氟原子、氢原子或三氟甲基][化学式2] CH2=CR(CH2) (2)[在通式⑵中,R表示碳原子数为f 8的烷基][化学式3]CH2=CHRl(3)[在通式⑶中,Rl表示-0R2或_CH20R2(其中,R2是具有羟基的烷基)]本专利技术的第5构成为上述电化学电池用包装材料中,粘接剂层的氯含量为50ppm以下。通过该构成,可以实现包含固化剂的粘接剂层整体的低氯化。本专利技术的第6构成为上述电化学电池用包装材料中,化学转化处理层通过含有胺化的酚醛聚合物、三价铬化合物、磷化合物以及环氧树脂的化学转化处理液而形成。通过该构成,可以使形成有化学转化处理层的金属箔层的面与低氯粘接剂层之间的层压强度、密封强度、耐电解液性、水蒸气阻隔性、成形性以及绝缘性稳定化,可以防止金属箔层和热粘接性树脂层的分层。专利技术的效果本专利技术通过削减构成粘接剂层的主材料中所含有的氯成分,可以提供环境性能优异、且稳定的层压强度、密封强度、耐电解液性、水蒸气阻隔性、成形性以及绝缘性优异的电化学电池用包装材料。附图说明[图I]为截面图,表示本专利技术的电化学电池用包装材料的层结构。[图2]为截面图,表示现有的电化学电池用包装材料的层结构。符号说明110、210 电化学电池用包装材料111,211 拉伸尼龙膜层(基体材料层)112、212 招箔层(金属箔层)113、213 化学转化处理层114,214 氟类树脂层(粘接剂层)115,215 聚丙烯层(热粘接性树脂层)具体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提供环境性能优异、且显示出稳定的层压强度、密封强度、耐电解液性、水蒸气阻隔性、成形性以及绝缘性的电化学电池用包装材料,利用附图等进一步对其进行详细说明。需要说明的是,与现有例的图2相同的部分,省略了对其的说明。图I为截面图,表示作为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的一个例子的电化学电池用包装材料的层结构,如I所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化学电池用包装材料110是由拉伸尼龙膜层111、铝箔层112、化学转化处理层113、氟类树脂层114和聚丙烯膜层115依次叠层而成的。需要说明的是,本专利技术的电化学电池用包装材料110包含上述各层,同时,在各层之间隔着不同层的情况也包含在本专利技术的技术范围内,例如,可以在拉伸尼龙膜层111和铝箔层112之间隔着氟类树脂层,在拉伸尼龙膜层111侧的铝箔层112表面形成化学转化处理层。此外,拉伸尼龙膜层111为本专利技术中的“基体材料层”的一个例子,铝箔层112为本专利技术中的“金属箔层”的一个例子,氟类树脂层114为本专利技术中的“粘接剂层”的一个例子,聚丙烯膜层115为本专利技术中的“热粘接性树脂层”的一个例子。 其中,采用干式层压法,通过氟类树脂层114将铝箔层112和聚丙烯膜层115粘接,施加于铝箔层112表面的化学转化处理层113使氟类树脂层114和铝箔层112的粘接强度更为稳定化。氟类树脂层114通过氟类树脂形成,所述氟类树脂通过作为主材料的含氟共聚物以及与该含氟共聚物反应的固化剂发生反应而得到。此外,含氟共聚物含有羟基,由此,含氟共聚物成为有机溶剂可溶性的、且分子中具有交联部位的物质,作为交联部位,有醇性羟基(OH)等。作为上述含氟共聚物,可以列举,例如,由下述单体衍生的含氟共聚物I)式CF2 = CFX〔式中,X表示氟原子、氢原子或三氟甲基〕所示的氟烯烃单体,2)式CH2 = CR(CH2)〔式中,R表示碳原子数为广8的烷基〕所示的@甲基取代a -烯烃单体,3)式CH2 = CHRl〔式中,Rl表示-0R2或_CH20R2,(其中,R2是具有羟基的烷基)〕所示的含羟基单体,以及4)不具有交联性官能团、且能够与上述单体I)、2)、3)共聚的其他单体。作为氟烯烃单体,可以列举如下例如,四氟乙烯、三氟乙烯、六氟丙烯等。此外,作为上述¢-甲基取代a-烯烃单体,可以列举如下例如异丁烯、2-甲基-I-戊烯、2-甲基-I-己烯等。此外,作为含羟基单体,可以列举如下例如,2-羟基乙基乙烯基醚、3-羟基丙基乙烯基醚、2-羟基丙基乙烯基醚、2-羟基-2-甲基丙基乙烯基醚、4-羟基丁基乙烯基醚、5-羟基戊基乙烯基醚、6-羟基己基乙烯基醚、2-羟基乙基烯丙基醚、4-羟基丁基烯丙基醚等。此外,作为可与上述氟烯烃单体、P -甲基取代a -烯烃单体、含羟基单体共聚的其他单体,可以列举如下例如,乙酸乙烯酯、丙酸乙烯酯、(异)丁酸乙烯酯、己酸乙烯酯、月桂酸乙烯酯、硬脂酸乙烯酯、苯甲酸乙烯酯、六氟丙酸乙烯酯、三氟乙酸乙烯酯等羧酸乙烯酯类;马来酸或富马酸二甲酯、马来酸或富马酸二乙酯、马来酸或富马酸二丙酯、马来酸或富马酸二丁酯、马来酸或富马酸二(三氟甲酯)、马来酸或富马酸二(三氟甲酯)、马来酸或富马酸二(六氟丙酯)等马来酸或富马酸的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0.07.12 JP 2010-1583151.电化学电池用包装材料,其至少由基体材料层、金属箔层、形成在所述金属箔层表面的化学转化处理层、粘接剂层和热粘接性树脂层依次叠层而成, 其中,所述粘接剂层由含有含氟共聚物的主材料和固化剂形成,所述含氟共聚物不含氯基团。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电化学电池用包装材料,其中,所述含氟共聚物为四氟化型氟类多元醇树脂。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化学电池用包装材料,其中,所述含氟共聚物以四氟乙烯为主成分。4.根据权利要求广3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化学电池用包装材料,其中,所述含氟共聚物是由下述通式ar(3)中所示单体、和不具有交联性官能团且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望月洋一西田澄人秋田裕久
申请(专利权)人: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类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