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李凤友专利>正文

皮丝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4148 阅读:60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皮丝机由进料辊、滚状铰刀、刀前上、下输料辊、切刀、料斗、左、右轧丝辊、传送带等组成。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将猪皮刮除残毛、铲除脂肪后切削、轧切成皮丝,整个工序一次完成。本机设计科学合理、工效高,为猪皮加工成皮丝提供了一套理想的工业化生产工具。(*该技术在201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皮丝机本技术涉及一种将猪皮加工成皮丝的食品加工机。皮丝是一种用鲜猪皮加工成的具有很高营养价值的健美食品,它源于清朝,系河南省固始县的特产,古有“蓼城皮丝”的美称,名扬四方。但皮丝一直用手工生产或手工辅以简单的机械生产,其产量少、效率低,不能满足国内市场的需要。本技术的目的是根据上述情况,旨在提供一种能将猪皮除残毛、铲除脂肪后切削、轧切成皮丝的机器。本技术目的的实现方式为,皮丝机,工作台1后有将皮料送进上、下滚状铰刀3、4的进料辊2,铰刀后有将皮料至刀前、上下输料辊6、7的输料辊5,刀前上、下输料辊后有切刀8或将皮料送至下一级上、下刀前输料辊6、7的传送带15,刀片下方有料斗11、左、右轧辊12、13、传送带14。下面参照附图详述本技术。图1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料斗结构示意图图3料斗斗口展开图图4刀前上、下输料辊表面滚花图图5左、右轧辊安装示意图参照附图,本机由刮毛除油、切片、轧丝三部分组成。工作时,六成熟的猪皮表皮朝上放在工作台1上,进料辊2将皮料送至上、下滚状铰刀3、4。两滚状铰刀刀口呈互为反向螺纹状。由于螺纹反向,增加了铰刀的铲刮剪应力,在此猪皮内侧的脂肪被铰刀4刮尽,外面的残毛被铰刀3刮尽后,从铰刀的螺旋槽中排出,再由输料辊送至刀前输料上辊6和下辊7之间,在此挤压成片,以使切刀8顺利切削。为增大压力,在刀前输料上辊6上方安有压簧,采用压簧施压。为解决刀前输料上、下辊之间因失去间隙造成进料困难的问题,在其前设有触发器9、传感器10,触发控制电路通过拖动机械联动装置带动刀前输料上辊6。当猪皮在输料槽中将触发器9顶起后,触发器A端的介质便落入传感器10的触发区内,触发后的控制电路拖动机械连动装置,使刀前输料上辊瞬间跳动,使皮料能顺利进入刀口区,由导轨中快速往复运动的切刀8进行切削。切削后的猪皮片从刀口下方落入料斗11,再从斗口进入轧辊12、13轧丝,轧成的皮丝落到传送带14上-->进行脱水处理。为使猪皮片顺利轧切,防止连刀,料斗11下口呈锥状,锥角α为15-20°,斗口呈锯齿状,也可将轧辊12、13的表面滚花。根据猪皮厚度不同,切片和轧丝部分可分为若干级。猪皮最多可分5层片,因此切片和轧丝也可分为5级,每级只切一层。第一级切下后剩下的料由传送带15送到下一级切片、轧丝,以此类推。刀前输料上辊6和下辊7的转速必须一致,运转方向应相反,两辊表面滚花,以增加辊表面的摩擦力。本机设计科学合理、工效高。生产的皮丝宽度和厚度一般为1.2mm×1.2mm。本机为猪皮加工成皮丝提供了一套理想的工业化生产工具。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皮丝机,其特征在于工作台(1)后有将皮料送进上、下滚状铰刀(3)、(4)的进料辊(2),铰刀后有将皮料至刀前、上下输料辊(6)、(7)的输料辊(5),刀前上、下输料辊后有切刀(8)或将皮料送至下一级上、下刀前输料辊(6)、(7)的传送带(15),刀片下方有料斗(11)、左、右轧辊(12)、(13)、传送带(14)。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皮丝机,其特征在于工作台(1)后有将皮料送进上、下滚状铰刀(3)、(4)的进料辊(2),铰刀后有将皮料至刀前、上下输料辊(6)、(7)的输料辊(5),刀前上、下输料辊后有切刀(8)或将皮料送至下一级上、下刀前输料辊(6)、(7)的传送带(15),刀片下方有料斗(11)、左、右轧辊(12)、(13)、传送带(1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皮丝机,其特征在于刀前输料上辊(6)上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立明刘智徐燕林李凤友
申请(专利权)人:李凤友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1[中国|河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