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于DCS的时钟同步电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414683 阅读:275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3-14 21:4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应用于DCS的时钟同步电路。本发明专利技术包括电源模块、通讯模块以及控制模块,电源模块主要是以电源管理芯片AMS1117为核心的3.3V电压转换电路,通讯模块由串行网络通信模块、JTAG接口和以太网通讯模块组成;以电压转换芯片AMS1117为核心的3.3V电压转换电路为控制模块以及通讯模块中的JTAG接口、以太网通讯模块和串口通讯模块提供3.3V电压;通讯模块中的RS232接口和JTAG接口用于和外部计算机之间的数据传送,RJ45接口J4用于分布式系统之间的数据传输。本发明专利技术电路功耗低、精度高、适用于工业现场的精确时钟同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技术保护点】
应用于DCS的时钟同步电路,包括电源模块、通讯模块以及控制模块,电源模块主要是以电源管理芯片AMS1117为核心的3.3V电压转换电路,通讯模块由串行网络通信模块、JTAG接口和以太网通讯模块组成;以电压转换芯片AMS1117为核心的3.3V电压转换电路为控制模块以及通讯模块中的JTAG接口、以太网通讯模块和串口通讯模块提供3.3V电压;通讯模块中的RS232接口和JTAG接口用于和外部计算机之间的数据传送,RJ45接口J4用于分布式系统之间的数据传输,其特征在于:3.3V电压转换电路包括第一保险熔断器F1、第一防反接二极管D1、第一开关S1、第六电容C6、第七电容C7、第八电容C8、第九电容C9、第十电容C10、第十一电容C11、第十二电容C12、第十三电容C13、第一电阻R1和第一发光二极管LED1和电源管理芯片AMS1117;第一保险熔断器F1的一端和5V供电电源连接,第一保险熔断器F1的另一端和第一二极管D1的阴极连接并连到第一开关S1的第五引脚,第一二极管D1的阳极接地;第一电阻R1的一端、第十一电容C11的一端、第十二电容C12的一端、第六电容C6的一端和第十三电容C13的正极与电源管理芯片AMS1117的第三引脚相连并接到开关S1的第五引脚,第七电容C7、第八电容C8、第九电容C9和第十电容C10的正极与电源管理芯片AMS1117的第二引脚相连,第六电容C6的另一端、第七电容C7的另一端、第八电容C8的另一端、第九电容C9的另一端、第十电容C10的负极、第十一电容C11的另一端、第十二电容C12的另一端、第十三电容C13的负极、第一开关S1的第四引脚与电源管理芯片AMS1117的第一引脚相连并接地,第一电阻R1的另一端与第一发光二极管LED1的阳极相连,第一发光二极管LED1的阴极接地;通信模块包括第一电容C1、第二电容C2、第三电容C3、第四电容C4、第五电容C5、第十四电容C14、第十五电容C15、第十六电容C16、第十七电容C18、第十八电容C18、第十九电容C19、第二十电容C20、第二十一电容C21、第二十二电容C22、第二十三电容C23、第二十四电容C24、第二十五电容C25、第二十六电容C26、第二十七电容C27、第二十八电容C28、第二十九电容C29、第三十电容C30、第三十一电容C31、第二电阻R2、第三电阻R3、第四电阻R4、第五电阻R5、第六电阻R6、第七电阻R7、第八电阻R8、第九电阻R9、第十电阻R10、第十一电阻R11、第十二电阻R12、第十三电阻R13、第十四电阻R14、第十五电阻R15、第十六电阻R16、第十七电阻R17、第十八电阻R18、第十九电阻R19、第二十电阻R20、第二十一电阻R21、第二十二电阻R22、第二十三电阻R23、第二十四电阻R24、第二十五电阻R25、第二十六电阻R26、第二十七电阻R27、第二十八电阻R28、第二十九电阻R29、第三十电阻R30、第三十一电阻R31、第三十二电阻R32、第三十三电阻R33、第三十四电阻R34、第三时钟晶振Y3、RJ45网口J4、JTAG接口J3、串口通信电平接口转换芯片MAX3232、串口COM0、以太网PHY控制器DP83848、1*3排针J2、第二发光二极管LED2、第三发光二极管LED3、第四发光二极管LED4;第一电容C1两端分别接串口通信电平接口转换芯片MAX3232的第一引脚和第三引脚,第五电容C5两端分别接串口通信电平接口转换芯片MAX3232的第四引脚和第五引脚,串口通信电平接口转换芯片MAX3232的第十六引脚和第二电容C2一端相连并接到3V3,第三电容C3的一端和第四电容C4的一端分别接到串口通信电平接口转换芯片MAX3232的第二引脚和第六引脚,第二电容C2的另一端、第三电容C3的另一端、第四电容C4的另一端和串口通信电平接口转换芯片MAX3232的第十五引脚相连并接地,串口通信电平接口转换芯片MAX3232的第十一引脚和第十二引脚分别接到主控制器STM32F107VCT6的第六十八引脚和第六十九引脚,串口COM0的第二引脚和排针J2的第一引脚相连并连接到串口通信电平接口转换芯片MAX3232的第十四引脚,串口COM0的第三引脚和排针J2的第三引脚相连并连接到串口通信电平接口转换芯片MAX3232的第十三引脚,串口COM0的第五引脚和排针J2的第二引脚相连并接地;JTAG接口J3的第一引脚和第二引脚相连并连接到3V3,第三引脚连接到控制模块中控制器STM32F107VCT6第九十一引脚,JTAG接口J3的第四...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孔亚广孙祥祥薛安克徐哲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