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光学镜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412633 阅读:176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3-14 01:5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光学镜头,包括有从物方到像方共光轴直线上依次设有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第五透镜、第六透镜、第七透镜、第八透镜、第九透镜和第十透镜,在第三透镜和第四透镜之间设有光阑,所述第五透镜、第六透镜、第七透镜为减少可见光与红外光共焦产生的色差问题的三胶合透镜。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光学镜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光学镜头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光学镜头,是一款新型的用于拍摄白/夜景物的安防监控成像光学镜头。
技术介绍
目前,安防监控镜头使用的越来越广泛,但是目前使用的安防镜头往往像面尺寸较小,焦距较短,所以不能形成较大像面及不能有效的拍摄到较远物距的物体。并且在夜间,白天用的镜头虽然能接收到的红外光,但是不能有效地聚焦到像面上,从而造成夜间不能成像。而市面上出现的少量可见光与红外光共焦的镜头,往往用的镜片较多和玻璃材料价格较高,从而限制了这类镜头广泛推广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克服了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大像面、可见光与红外光共焦的成像光学镜头。为了解决上述存在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下列技术方案一种光学镜头,其特征在于包括有从物方到像方共光轴直线上依次设有第一透镜I、第二透镜2、第三透镜3、第四透镜4、第五透镜5、第六透镜6、第七透镜7、第八透镜8、第九透镜9和第十透镜10,在第三透镜3和第四透镜4之间设有光阑12,所述第五透镜5、第六透镜6、第七透镜7为减少可见光与红外光共焦产生的色差问题的三胶合透镜。如上所述的一种光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镜I、第三透镜3、第五透镜5、第七透镜7、第八透镜8第九透镜9的焦距为正,所述第二透镜2、第四透镜4、第六透镜6、第十透镜10的焦距为负,且第十透镜的凹面14朝向像面方向。如上所述的一种光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镜I和第三透镜3采用高折射率材料,第七透镜7采用低色散材料。如上所述的一种光学镜头,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十透镜10的后面设有感光芯片11。如上所述的一种光学镜头,其特征在于在第十透镜10与感光芯片11之间设有滤光片13。如上所述的一种光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镜I、第二透镜2、第三透镜3组成第一透镜群;第四透镜4、第五透镜5、第六透镜6、第七透镜7组成第二透镜群;第八透镜8、第九透镜9和第十透镜10组成第三透镜群。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的优点I、本系统能够实现红外光和可见光共焦,物距为+ c 到I. 0m,可满足不同拍摄物距及24小时工作需要。2、本镜头光学设计具有结构紧凑、体积小等特点,同时,对可见光或是红外光成像都有很强的解像力。3、本系统所用感光芯片为I",有较大的有效像面,更利于满足安防监控需要。附图说明图I为是本镜头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该镜头可见光成像性能的MTF图。图3为该镜头红外光成像性能的MTF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一种光学镜头,包括有从物方到像方共光轴直线上依次设有第一透镜I、第二透镜2、第三透镜3、第四透镜4、第五透镜5、第六透镜6、第七透镜7、第八透镜8、第九透镜9和第 十透镜10,在第三透镜3和第四透镜4之间设有光阑12,所述第五透镜5、第六透镜6、第七透镜7为减少可见光与红外光共焦产生的色差问题的三胶合透镜。红外光的波长为850nm。所述第一透镜I、第二透镜2、第三透镜3组成第一透镜群;第四透镜4、第五透镜5、第六透镜6、第七透镜7组成第二透镜群;第八透镜8、第九透镜9和第十透镜10组成第三透镜群。每个透镜群中各个透镜之间结构紧凑,这三个透镜群之间相互配合,能够较好地消除色差,从而保证了可见光与红外光共焦。本案例在设计时采用宽光谱,且设计的理论解像力适当高于理论需求值,保证了图像锐利度和色彩还原性。作为较优的实施方式,所述第一透镜I、第三透镜3、第五透镜5、第七透镜7、第八透镜8第九透镜9的焦距为正,所述第二透镜2、第四透镜4、第六透镜6、第十透镜10的焦距为负,且第十透镜的凹面14朝向像面方向。本光学镜头的可见光与红外光共焦主要通过以下方法实现I、在构思镜头初始结构时,着重考虑可见光与红外光(850nm)共焦的要求,选取有利于实现该要求的光学结构,在设计过程中,重视校正可见光与红外光的像差。2、合理有效的选配镜片材料,尤其是第一透镜I和第三透镜3采用高折射率材料,第七透镜7采用低色散材料。3、在镜头关键部位采用三胶合结构,第五透镜5、第六透镜6、第七透镜7为三胶合镜片。从结构上减少可见光与红外光850nm共焦产生的色差问题。以上三种措施保证了镜头实现可见光与红外光共焦。采用上述结构后,可见光及红外光通过镜头后焦点相差很小,在同一像面上,能同时满足两种波段的成像需求。可见光成像时,中心视场125线对处MTF值大于O. 55,边缘视场120线对处MTF值大于O. 3。红外光850nm成像时,中心视场90线对处MTF值为O. 4,边缘视场90线对处MTF值为O. 3。作为较优的实施方式,在所述第十透镜10的后面设有感光芯片11,该感光芯片11的外形尺寸为20320 μ mX 15240 μ m,芯片尺寸12850 μ mX9640 μ m,像素大小为5. 5 μ mX 5. 5 μ m。作为较优的实施方式,在第十透镜10与感光芯片11之间设有滤光片13。下面举一本光学系统的实际设计案例序号类型半径间隔厚度光学材料直径1标准24.04I 96N-L.ASF41 15.82标泄180.98I 131^53标拙-63.060.8SF8152 4标准15.263.4714.65标准16.893.68SF5716.36标准-44.180.1516.17标准无穷大1.8215 38标准-27.35O 8SF214 69标准14.321.5613 710标准74.294.04LAKlO13.711标准-9.510.8SF1513.812标淮11.853.48LAKlO14 I13标准-63.076.8814.114标准77.762.26N-LASF41 17.815标准-43.121.518.016标准17.742.80N-LASF41 18.317标淮78.920.8LLFlHTPM18标推11.8412416 I19标准无穷大3.00BK717220标准无穷大16717.5。权利要求1.一种光学镜头,其特征在于包括有从物方到像方共光轴直线上依次设有第一透镜(I)、第二透镜(2)、第三透镜(3)、第四透镜(4)、第五透镜(5)、第六透镜(6)、第七透镜(7)、第八透镜(8)、第九透镜(9)和第十透镜(10),在第三透镜(3)和第四透镜(4)之间设有光阑(12),所述第五透镜(5)、第六透镜(6)、第七透镜(7)为减少可见光与红外光共焦产生的色差问题的三胶合透镜;所述第一透镜(I)和第三透镜(3)采用高折射率材料,第七透镜(7)采用低色散材料。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光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镜(I)、第三透镜(3)、第五透镜(5)、第七透镜(7)、第八透镜(8)第九透镜(9)的焦距为正,所述第二透镜(2)、第四透镜(4)、第六透镜(6)、第十透镜(10)的焦距为负,且第十透镜的凹面(14)朝向像面方向。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光学镜头,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十透镜(10)的后面设有感光芯片(11)。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光学镜头,其特征在于在第十透镜(10)与感光芯片(11)之间设有滤光片(13)。5.根据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一种光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镜(I)、第二透镜(2)、第三透镜(3)组成第一透镜群;第四透镜(4)、第五透镜(5)、第六透镜(6)、第七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光学镜头,其特征在于:包括有从物方到像方共光轴直线上依次设有第一透镜(1)、第二透镜(2)、第三透镜(3)、第四透镜(4)、第五透镜(5)、第六透镜(6)、第七透镜(7)、第八透镜(8)、第九透镜(9)和第十透镜(10),在第三透镜(3)和第四透镜(4)之间设有光阑(12),所述第五透镜(5)、第六透镜(6)、第七透镜(7)为减少可见光与红外光共焦产生的色差问题的三胶合透镜;所述第一透镜(1)和第三透镜(3)采用高折射率材料,第七透镜(7)采用低色散材料。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柳振全邹文镔王晓龚俊强
申请(专利权)人:中山联合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