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张贻景专利>正文

一种可清洗压光辊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410583 阅读:143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3-14 00:56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可清洗压光辊,包括辊体、第一轴头、第二轴头、支撑管及加热装置,支撑管活动套设于辊体内,第一轴头活动套设于辊体的轴向第一端内,第一轴头的轴向第一端与支撑管的轴向第一端活动连接,第一轴头的轴向第二端与辊体的轴向第一端可拆卸固定连接;第二轴头活动套设于辊体的轴向第二端内,第二轴头的轴向第一端与支撑管的轴向第二端活动连接,第二轴头的轴向第二端与辊体的轴向第二端可拆卸固定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可将第一轴头、第二轴头和支撑管从辊体内拆卸下来清洗,避免了因辊体、第一轴头、第二轴头和支撑管内腔的碳无法清除而造成导热油的传热效果下降的问题;各部件之间的连接无焊点存在,消除了漏油隐患。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纺织机械的零部件,特别涉及一种压光机的压光辊。
技术介绍
压光机主要用于对层状材料进行表面处理以实现更好的物理化学性能。如2011年4月20日授权公告的中国专利CN101463543B公开一种新型压光机,包括机架及可转动地设于机架上的硬辊,所述硬辊包括辊体、两个轴头、支撑管及加热装置,所述辊体为柱状中空结构,两个轴头分别固设于辊体轴向两端,所述各轴头与辊体之间分别设有至少一道密封装置,所述辊体内沿轴向方向间隔设有至少两个固定盘,所述支撑管穿设于各固定盘径向中部,加热装置设于支撑管内,加热装置输入端通过旋转连接器与外部电源电连接,所述密封装置沿辊体的径向方向由内盘、环形铜管及外盘组成,所述环形铜管外侧壁分别与相邻侧的内盘外侧沿及外盘内侧沿一体相连,内盘内侧沿与轴头一体相连设置,外盘外侧 沿与辊体一体相连设置,并且位于辊体轴向一侧所述环形铜管径向内侧与径向外侧相连通。此种压光机的硬辊,其辊体与两轴头和辊体与支撑管均是一体相连的,即两轴头与支撑管均无法从辊体内拆卸出来,使操作者无法对辊体、两轴头与支撑管的内腔壁进行清洗,而导热油在长时间加热后会产生结焦结碳形成隔热层,这样若未及时清除硬辊的各部件内腔壁的结焦结碳,易导致导热油的传热效果下降;同时,辊体与两轴头的连接和辊体与支撑管的连接均是通过焊接的方式来实现一体相连接的,这样辊体与两轴头和辊体与支撑管上具有多处焊点,焊点在压力较大的情况下易开裂,使硬辊出现漏油现象。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人对压光机的压光辊结构进行深入研究,遂由本案产生。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清洗压光辊,避免了因轴头和支撑管无法拆卸下来清洗而造成导热油传热效果下降的问题,并克服漏油现象。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这样的一种可清洗压光辊,包括辊体、第一轴头、第二轴头、支撑管及加热装置,该辊体为柱状中空结构,第一轴头设于辊体的轴向第一端,且第一轴头的轴孔与辊体的中空腔室相通,第二轴头设于辊体的轴向第二端,且第二轴头的轴孔与辊体的中空腔室相通,支撑管设于辊体内,加热装置设于支撑管内;上述支撑管活动套设于上述辊体内,上述第一轴头活动套设于上述辊体的轴向第一端内,且上述第一轴头与上述辊体之间通过第一密封圈进行密封,上述第一轴头的轴向第一端与上述支撑管的轴向第一端活动连接,上述第一轴头的轴向第二端与上述辊体的轴向第一端可拆卸固定连接;上述第二轴头活动套设于上述辊体的轴向第二端内,且上述第二轴头与上述辊体之间通过第二密封圈进行密封,上述第二轴头的轴向第一端与上述支撑管的轴向第二端活动连接,上述第二轴头的轴向第二端与上述辊体的轴向第二端可拆卸固定连接。上述第一轴头的轴向第一端端部凹设有供上述支撑管的轴向第一端活动卡入安装的,并与上述第一轴头和上述支撑管相连通的凹孔,且上述第一轴头的轴向第一端内位于上述凹孔处凸设有贴紧在上述支撑管的轴向第一端端部外的凸环,上述第一轴头的轴向第一端与上述辊体的轴向第一端之间通过套装在上述第一轴头的轴向第一端外的上述第一密封圈进行密封,且上述第一轴头的轴向第一端外侧壁上凸设有与上述辊体的轴向第一端内侧壁相贴紧的第一安装环,上述第一安装环上凹设有供上述第一密封圈嵌装的第一安装凹槽;上述第一轴头的轴向第二端端部延伸设有伸出上述辊体的轴向第一端外的第一延伸部,上述第一延伸部的外侧壁上凸设有与上述辊体的轴向第一端端部相叠合的第一凸环,上述第一凸环通过第一螺丝与上述辊体的轴向第一端端部锁固连接。上述第一凸环与上述辊体的轴向第一端端部之间通过垫设在上述辊体的轴向第一端端部外的高温密封垫圈进行密封。上述第二轴头的轴向第一端上设有套紧于上述支撑管的轴向第二端外的套环,上述第二轴头的轴向第一端与上述辊体的轴向第二端之间通过套装在上述第二轴头的轴向第一端外的上述第二密封圈进行密封,且上述第二轴头的轴向第一端外侧壁上凸设有与上述辊体的轴向第二端内侧壁相贴紧的第二安装环,上述第二安装环上凹设有供上述第二密 封圈嵌装的安装凹槽;上述第二轴头的轴向第二端端部延伸设有伸出上述辊体的轴向第二端外的第二延伸部,上述第二延伸部的外侧壁上凸设有与上述辊体的轴向第二端端部相叠合的第二凸环,上述第二凸环通过第二螺丝与上述辊体的轴向第二端端部锁固连接。上述套环的中空腔室呈从辊体I的轴向第一端向辊体I的轴向第二端方向渐缩的喇叭口状。上述第二凸环与上述辊体的轴向第二端端部之间通过垫设在上述辊体的轴向第二端端部外的高温密封垫圈进行密封。上述支撑管的外侧壁上凸设有夹紧于上述支撑管的外侧壁与上述辊体的内侧壁之间的夹紧环。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可将第一轴头、第二轴头和支撑管从辊体内拆卸下来,使操作者可定期对辊体、第一轴头、第二轴头和支撑管内腔的碳进行分别清除,避免了因辊体、第一轴头、第二轴头和支撑管内腔的碳无法清除而造成导热油的传热效果下降的问题;且辊体与支撑管的连接,第一轴头与辊体和支撑管的连接,及第二轴头与辊体和支撑管的连接均不采用焊接,无焊点存在,消除了漏油隐患。附图说明图I为本专利技术的剖视图(省略加热装置);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立体分解图。图中辊体I螺丝孔11、12第一轴头 2轴孔21凹孔22凸环23第一安装环 24第一延伸部25第一凸环 251 螺丝孔251a第二轴头 3轴孔31套环32第二安装环33第二延伸部 34第二凸环341螺丝孔341a支撑管4夹紧环41通液孔42加热装置5第一密封圈6第二密封圈7高温密封垫圈8、9具体实施例方式为了进一步解释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来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阐述。 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可清洗压光辊,包括辊体I、第一轴头2、第二轴头3、支撑管4及加热装置5,该棍体I为柱状中空结构,支撑管4活动套装于棍体I内,且支撑管4的外侧壁上凸设有夹紧于支撑管4的外侧壁与辊体I的内侧壁之间的夹紧环41,第一轴头2内开设有沿第一轴头2的轴向方向延伸的轴孔21,第一轴头2活动套设于辊体I的轴向第一端内,且第一轴头2的轴向第一端与支撑管4的轴向第一端活动套接,即第一轴头2的轴向第一端端部凹设有供支撑管4的轴向第一端活动卡入安装的,并与第一轴头2的轴孔21和支撑管4相连通的凹孔22,且第一轴头2的轴向第一端内位于凹孔22处凸设有贴紧在支撑管4的轴向第一端端部外的凸环23,即第一轴头2通过凹孔22与凸环23的配合,使第一轴头2的轴向第一端可对支撑管4的轴向第一端起到支承作用,并在第一轴头2的轴向第一端的径向上安装有其端部顶紧在支撑管4的轴向第一端外侧壁上的顶紧螺栓(图中未示出),该第一轴头2的轴向第一端上开设有供顶紧螺栓安装的螺栓孔,通过此顶紧螺栓使支撑管4固定在第一轴头2内,且第一轴头2的轴向第一端与辊体I的轴向第一端之间通过套装在第一轴头2的轴向第一端外的第一密封圈6进行密封,第一轴头2的轴向第一端外侧壁上凸设有与辊体I的轴向第一端内侧壁相贴紧的第一安装环24,第一安装环24上凹设有供第一密封圈6嵌装的第一安装凹槽(图中未示出);第一轴头2的轴向第二端与辊体I的轴向第一端可拆卸固定连接,即第一轴头2的轴向第二端端部延伸设有伸出辊体I轴向第一端外的第一延伸部25,该第一延伸部25的外侧壁上凸设有与辊体I的轴向第一端端部相叠合的第一凸环251,第一凸环251通过第一螺丝(图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可清洗压光辊,包括辊体、第一轴头、第二轴头、支撑管及加热装置,该辊体为柱状中空结构,第一轴头设于辊体的轴向第一端,且第一轴头的轴孔与辊体的中空腔室相通,第二轴头设于辊体的轴向第二端,且第二轴头的轴孔与辊体的中空腔室相通,支撑管设于辊体内,加热装置设于支撑管内;其特征在于:上述支撑管活动套设于上述辊体内,上述第一轴头活动套设于上述辊体的轴向第一端内,且上述第一轴头与上述辊体之间通过第一密封圈进行密封,上述第一轴头的轴向第一端与上述支撑管的轴向第一端活动连接,上述第一轴头的轴向第二端与上述辊体的轴向第一端可拆卸固定连接;上述第二轴头活动套设于上述辊体的轴向第二端内,且上述第二轴头与上述辊体之间通过第二密封圈进行密封,上述第二轴头的轴向第一端与上述支撑管的轴向第二端活动连接,上述第二轴头的轴向第二端与上述辊体的轴向第二端可拆卸固定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贻景
申请(专利权)人:张贻景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