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动力碟状飞行发电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408236 阅读:161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3-13 23:3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动力碟状飞行发电器,包括机体、动力装置、控制系统,动力装置包括多条用于产生磁悬浮的环形铁磁导轨、多台用于产生上升力的上升力产生车和多台用于产生前行力的前行力产生车;环形铁磁导轨的两翼设有用于发电的感应线圈及用于发电的发电机组件;控制系统控制各车沿环形铁磁导轨绕圈产生上升力和前行力供电动力碟状飞行发电器飞行,同时各车绕圈使穿过感应线圈的磁力线产生变化,以使感应线圈产生电动势发电,作为电动力供环形铁磁导轨和各车之间产生磁悬浮力及推动力,并回收存入蓄电池备用。本发明专利技术各车绕环形铁磁导轨旋转时运行平稳、易于实现自动控制,并可在用电动力飞行运输时回收能量再发电以供飞行。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飞行器,具体涉及一种利用磁悬浮技术、以电动力飞行的碟状飞行发电器。
技术介绍
现有的飞碟状飞行器有的是采用喷气方式有的采用旋翼方式来产生升力和推进力,是用燃料作为飞行动力起动源,两种方式都需要消耗巨大的能源,不利于推广应用,并且,两者都具有运行不够平稳、舒适,较难于实现自动控制;噪音大,排出有害废气,不利于环境保护等不足之处。所以至今尚未有在地球上飞行的载货/载人的大型飞碟状的飞行器。 另外,同步直线电动机和磁悬浮技术为现有比较成熟的技术,例如磁悬浮列车,车体上装有第一电磁体,导轨底部则安装线圈。通电后,导轨线圈产生的磁场极性与车体上的第一电磁体极性总保持相同,两者“同性相斥”,排斥力使车体悬浮起来。导轨两侧也装有线圈,交流电使线圈变为第一电磁体。它与车体上的第一电磁体相互作用,使车体前进。悬浮车体的驱动和同步直线电动机原理一模一样。车体的第一电磁体(N极)被导轨上靠前一点的第一电磁体(S极)所吸引,同时被导轨上稍后一点的第一电磁体(N极)所排斥——结果是一“推”一“拉”。磁悬浮车体运行时与导轨保持一定的间隙(一般为I一10cm),因此运行安全、平稳舒适、噪声小,可以实现全自动化运行。全世界城市上空的飞机航道都出现饱和,机场跑道无法有土地加建加长,地面上的车辆越来越多,马路壅塞,运输困难,现有的用于载人、载货的运输用的飞行器(如飞机)均需要航道和起飞跑道,当载人、载货的需求量上升时,必将导致航道、跑道使用紧张,增加了飞行危险。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就是提供一种电动力碟状飞行发电器,其运行平稳、噪音低、消耗能源少、无有害气体排出,并可在用电动力飞行运输时回收能量再发电以供飞行。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电动力碟状飞行发电器,它包括由碟状的上、下壳体组成的运输承载用的机体,用于驱动机体飞行的动力装置,用于控制飞行的控制系统,所述动力装置包括多条用于产生磁悬浮的环形铁磁导轨、多台用于产生所述电动力碟状飞行发电器的上升力的上升力产生车和多台用于产生所述电动力碟状飞行发电器的前行力的前行力产生车;所述环形铁磁导轨对称分布于上、下壳体的外表面,并在上、下壳体的外表面呈阶梯状;所述上升力产生车和前行力产生车均匀分布于各环形铁磁导轨上,上升力产生车和前行力产生车的车体底部均设有车轮、第一电磁体和用于作为各车初始驱动电动力源的电池,所述车轮与环形铁磁导轨滚动配合,所述第一电磁体与环形铁磁导轨配合产生磁悬浮力及推动力,以使上升力产生车和前行力产生车悬浮并沿环形铁磁导轨绕圈,各第一电磁体均与对应环形铁磁导轨之间产生磁力线,形成环绕形电磁场;所述环形铁磁导轨的两翼设有用于发电的感应线圈及用于发电的发电机组件,各环形铁磁导轨上的发电机构成发电机组群,所述机体内还设有用于储存电能的蓄电池,所述感应线圈的输出端分别接至环形铁磁导轨的供电输入端和蓄电池;所述控制系统控制各车沿环形铁磁导轨绕圈产生上升力和前行力供电动力碟状飞行发电器飞行,同时各车绕圈使穿过感应线圈的磁力线产生变化,以使感应线圈产生电动势发电,各车及感应线圈配合发电机组件形成发电机,各环形铁磁导轨上的发电机构成发电机组群,所述发电机组群的发电电能作为电动力供环形铁磁导轨和各车之间产生磁悬浮力及推动力,并回收存入蓄电池备用。本专利技术所述控制系统控制上升力产生车和前行力产生车在环形环形铁磁导轨上的速度逐渐增加转入高速回转绕圈,转速为25km/h 550km/h,以使上升力产生车和前行力产生车转移减轻所述机体往下坠的重量而处于减重状态,并使所述电动力碟状飞行发电 器平稳飞行;每个环形铁磁导轨上的环绕形电磁场汇合成与地球磁场相互推斥的电磁场体,该相互推斥的推斥力成为上升力供所述电动力碟状飞行发电器上升飞行。本专利技术所述上升力产生车的车体顶部设有兜风罩,该兜风罩为一端具有大口、另一端具有小口的喇叭状罩体,兜风罩的大口朝向与上升力产生车的前进方向相同,所述兜风罩内设有用于关闭或打开兜风罩的大口的兜风调节装置;所述前行力产生车的车体两侧部往外伸出有沿环形铁磁导轨径向的风叶,该风叶具有杆部和可扫风的翼部,风叶的杆部与前行力产生车的车体铰接,并在该铰接处设有用于调节风叶的翼部倾斜角度的倾斜调节装置,该倾斜调节装置的调节端与风叶的杆部相连,该倾斜调节装置与控制系统的相应控制端电连接;所述控制系统先控制所述电池输出电力,驱动上升力产生车和前行力产生车通过车轮在环形铁磁导轨上绕圈,同时控制环形铁磁导轨对各上升力产生车和前行力产生车的推动方向,使相邻环形铁磁导轨上的上升力产生车或前行力产生车的绕圈方向相反;当上升力产生车和前行力产生车悬浮后,控制系统控制倾斜调节装置将风叶的翼部调节至与风叶前进方向夹角为45°,使前行力产生车兜风产生上升力;当所述电动力碟状飞行发电器上升至合适高度需要前行时,由控制系统控制兜风调节装置,闭合兜风罩的大口,并控制倾斜调节装置调节风叶的翼部,使该翼部以环形铁磁导轨的半圈为周期,翼部与风叶前进方向的夹角在0°和90°间转动切换,并且相邻半圈环形铁磁导轨上的翼部倾斜方向相反,实现各前行力产生车风叶的翼部扫风前行。本专利技术所述环形铁磁导轨的横截面呈顶部开有矩形槽的“T”形;所述上升力产生车和前行力产生车的车体底部中央均具有向下伸出的用于容置所述电池的矩形凸起,该矩形凸起与环形铁磁导轨的矩形槽相适配。本专利技术所述上壳体顶端的环形铁磁导轨及下壳体底端的环形铁磁导轨上均设置上升力产生车,其余环形铁磁导轨上均设置前行力产生车。所述前行力产生车的顶部也设有兜风罩;所述风叶的翼部的横截面依前行力产生车的前进方向前薄后厚。本专利技术所述兜风罩的小口后方还设有用于回收电能的风力发电机,各风力放电机与控制系统电连接,以将电能存储至蓄电池。本专利技术所述上升力产生车和前行力产生车的车体底部的两侧均具有横截面呈“J”形的弯折部,用于包裹环形铁磁导轨;每一车的车轮为四个,分别承托于环形铁磁导轨左右侧的上下端面;所述第一电磁体设于弯折部及矩形凸起上靠近环形铁磁导轨的一端。本专利技术所述机体内设有空心的球形充电球,充电球内部由下至上分为用于储存锂离子电池液的电池层、用于放置充电装置的充电层和用于放置货物的货物层,所述控制系统将回收的电能输送至充电层的充电装置充电,再进入电池层的液态锂离子电池液中储存;所述充电球外围设有用于隔离充电球福射的封闭球壳。本专利技术所述封闭球壳内还设有载货平台,该载货平台上设有用于磁悬浮的圆环形导轨及用于承载货物的载货车,所述载货车设于圆形导轨上并经磁悬浮驱动绕圈行进,该载货车的行进速度为100km/h 200km/h,以使载货车转移减轻货物往下坠的重量而处于减重状态;所述充电球的下方还设有用于给充电球产生磁悬浮的底座,该底座固定封闭球壳上,所述充电球的下端设有第二电磁体和初始旋转支撑用的滚轮组,以使充电球在底座 上方旋转。本专利技术所述封闭球壳内的下壳体上设有用于盛装水的水池。所述水池内设有多个用于使水体整体旋转的水泵,所述水池的水面置有多个用于防止水花溅起的三角形或十字形水袋。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I)本专利技术避免了使用燃料作为飞行动力源,而是利用电力作为动力产生磁悬浮,并具有用于回收电能的磁感应线圈,带有磁感应线圈的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动力碟状飞行发电器,其特征在于:它包括由碟状的上、下壳体(1、2)组成的运输承载用的机体,用于驱动机体飞行的动力装置,用于控制飞行的控制系统,所述动力装置包括多条用于产生磁悬浮的环形铁磁导轨(3)、多台用于产生所述电动力碟状飞行发电器的上升力的上升力产生车(4)和多台用于产生所述电动力碟状飞行发电器的前行力的前行力产生车(5);所述环形铁磁导轨(3)对称分布于上、下壳体(1、2)的外表面,并在上、下壳体(1、2)的外表面呈阶梯状;所述上升力产生车(4)和前行力产生车(5)均匀分布于各环形铁磁导轨(3)上,上升力产生车(4)和前行力产生车(5)的车体底部均设有车轮(6)、第一电磁体(7)和用于作为各车初始驱动电动力源的电池,所述车轮(6)与环形铁磁导轨(3)滚动配合,所述第一电磁体(7)与环形铁磁导轨(3)配合产生磁悬浮力及推动力,以使上升力产生车(4)和前行力产生车(5)悬浮并沿环形铁磁导轨(3)绕圈,各第一电磁体(7)均与对应环形铁磁导轨(3)之间产生磁力线,形成环绕形电磁场;所述环形铁磁导轨(3)的两翼设有用于发电的感应线圈(23)及用于发电的发电机组件,所述机体内还设有用于储存电能的蓄电池,所述感应线圈(23)的输出端分别接至环形铁磁导轨(3)的供电输入端和蓄电池;所述控制系统控制各车沿环形铁磁导轨(3)绕圈产生上升力和前行力供电动力碟状飞行发电器飞行,同时各车绕圈使穿过感应线圈的磁力线产生变化,以使感应线圈(23)产生电动势发电,各车及感应线圈(23)配合发电机组件形成发电机,各环形铁磁导轨(3)上的发电机构成发电机组群,所述发电机组群的发电电能作为电动力供环形铁磁导轨(3)和各车之间产生磁悬浮力及推动力,并回收存入蓄电池备用。...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梁锡球
申请(专利权)人:力保企业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