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尾组合装置焊接夹具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407331 阅读:180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3-13 23:14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车尾组合装置焊接夹具,属于全地形双节履带运输车的车尾甲板组合焊接的定位夹紧装置。芯轴夹紧机构放在支座上,尾部支撑座夹紧机构通过固定座与支座固定连接,插板与支座固定连接,诱导轮夹紧机构通过油缸连接座一与支座固定连接,拉臂拉耳夹紧机构通过支架与支座固定连接,尾部支撑圈夹紧机构通过油缸连接座二与支座固定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结构合理,装卸、定位、调整方便,定位精确,夹紧安全可靠。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全地形双节履带运输车的车尾甲板组合焊接的定位夹紧装置。
技术介绍
全地形双节履带运输车的车尾甲板组合包括左、右诱导轮、尾部传动支撑圈、左、右履带调整器、四个拉耳、两个拉臂等,上述零件,需要在组合定位后焊接到一起,这时就需通过合适的焊接夹具来完成 ,而目前没有专用的焊接夹具,从而给生产带来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车尾组合装置焊接夹具,以解决没有焊接夹具时存在的调整不方便,定位不精确,夹紧不安全可靠的问题。本专利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是斜8垫板与支座固定连接,芯轴夹紧机构放在支座上,芯轴夹紧机构和长轴与左诱导轮套筒插接、短轴与右诱导轮套筒插接,尾部支撑座夹紧机构通过固定座与支座固定连接,插板与支座固定连接,诱导轮夹紧机构通过油缸连接座一与支座固定连接,诱导轮夹紧机构的定位轴分别与左诱导轮套筒、右诱导轮套筒插接,拉臂拉耳夹紧机构通过支架与支座固定连接,尾部支撑圈夹紧机构通过油缸连接座二与支座固定连接;本专利技术中芯轴夹紧机构的结构是长轴和短轴通过套、挡套和背套连接,旋转手柄与套螺纹连接,左立板通过销轴与长轴连接、右立板通过销轴与短轴连接;本专利技术中尾部支撑座夹紧机构的结构是导杆通过铜套与固定座滑动连接,油缸一与固定座穿接,导杆的一端分别与连接板固定连接,油缸一的一端与连接座三固定连接,连接板与连接座三固定连接,圆筒与连接板固定连接;本专利技术中诱导轮夹紧机构的结构是油缸二与油缸连接座一固定连接,油缸二一端与连接座一固定连接,连接座一与架体一固定连接,架体与支座滑动连接,定位轴与架体固定连接;本专利技术中拉臂拉耳夹紧机构的结构是支架组底部与支座固定连接,拉臂光轴两端与支架组固定连接,拉臂芯轴两端与支架组固定连接,该拉臂芯轴中部套接拉臂长隔套,该拉臂长隔套两侧的拉臂芯轴上分别套接拉臂短隔套,该拉臂短隔套外侧的拉臂芯轴上分别套接拉臂隔套,在拉臂隔套的外侧拉臂芯轴上分别套接U型隔套,拉耳芯轴两端分别与支架组固定连接,两端的拉耳隔套一分别与拉耳芯轴套接,中间拉耳隔套二与拉耳芯轴套接;本专利技术中尾部支撑圈夹紧机构的结构是油缸连接座二与支座固定连接,油缸三与油缸连接座二固定连接,连接座二与油缸三的一端固定连接,连接座二与支座滑动连接,架体二与连接座二固定连接,履带调整器夹具与架体二固定连接,定位轴与架体二固定连接。通过本专利技术可完成车尾甲板的组合,本专利技术结构合理,装卸、定位、调整方便,定位精确,夹紧安全可靠。夹紧装置采用液压方式,方便工人一次性焊接,焊接结束后夹紧装置退回原位,装置移动方便、结构可靠。转换车型生产时,调整方法方便准确,且具有较好的检测性。附图说明图I是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中9为エ件;图2是图I的俯视图; 图3a是本专利技术芯轴夹紧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3b是图3a的剖视图;图3c是本专利技术芯轴夹紧机构的立体图;图4a是本专利技术尾部支撑座夹紧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4b是图4a的俯视图;图4c是本专利技术尾部支撑座夹紧机构的立体图;图5a是本专利技术诱导轮外部夹紧机构图5b是图5a的俯视图;图5c是本专利技术尾部支撑座夹紧机构的使用状态图;图6a是本专利技术尾部支撑圈夹紧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6b是图6a的俯视图;图6c是本专利技术尾部支撑圈夹紧机构的使用状态图;图7a是本专利技术拉臂拉耳夹紧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7b是本专利技术拉臂拉耳夹紧机构的使用状态图;图8a是本专利技术焊接零件的结构示意图,图中没有放诱导轮,相应位置是ー个诱导轮孔;图8b是图8a的右视图;图8c是图8a的俯视图;图8d是图8c的B-B剖视图;图8e是本专利技术焊接零件的立体图;诱导轮孔901,尾部支撑座902,尾部支撑圈903,履带调整器904,拉臂905,拉耳906,弯板 907。具体实施例方式斜8垫板2与支座I固定连接,芯轴夹紧机构3放在支座2上,芯轴夹紧机构和长轴301与左诱导轮套筒310插接、短轴303与右诱导轮套筒309插接,尾部支撑座夹紧机构4通过固定座401与支座I固定连接,插板5与支座I固定连接,诱导轮夹紧机构6通过油缸连接座一 601与支座I固定连接,诱导轮夹紧机构的定位轴604分别与左诱导轮套筒、右诱导轮套筒插接,拉臂拉耳夹紧机构7通过支架701与支座I固定连接,尾部支撑圈夹紧机构8通过油缸连接座ニ 801与支座I固定连接;本专利技术中芯轴夹紧机构3的结构是长轴301和短轴303通过套304、挡套305和背套306连接,旋转手柄302与套304螺纹连接,左立板307通过销轴与长轴连接、右立板308通过销轴与短轴连接;本专利技术中尾部支撑座夹紧机构4的结构是导杆403通过铜套402与固定座401滑动连接,油缸一 407与固定座穿接,导杆的一端分别与连接板405固定连接,油缸一的一端与连接座三404固定连接,连接板405与连接座三404固定连接,圆筒406与连接板405固定连接;本专利技术中诱导轮夹紧机构6的结构是油缸二 605与油缸连接座一 601固定连接,油缸二一端与连接座一 602固定连接,连接座一与架体一 603固定连接,架体603与支座I滑动连接,定位轴604与架体固定连接; 本专利技术中拉臂拉耳夹紧机构7的结构是支架组701底部与支座I固定连接,拉臂光轴707两端与支架组固定连接,拉臂芯轴706两端与支架组固定连接,该拉臂芯轴中部套接拉臂长隔套703,该拉臂长隔套703两侧的拉臂芯轴上分别套接拉臂短隔套704,该拉臂短隔套外侧的拉臂芯轴上分别套接拉臂隔套702,在拉臂隔套的外侧拉臂芯轴上分别套接U型隔套705,拉耳芯轴710两端分别与支架组固定连接,两端的拉耳隔套一 708分别与拉耳芯轴710套接,中间拉耳隔套二 709与拉耳芯轴710套接;本专利技术中尾部支撑圈夹紧机构8的结构是油缸连接座二 803与支座I固定连接,油缸三806与油缸连接座二 803固定连接,连接座二 805与油缸三的一端固定连接,连接座二与支座I滑动连接,架体二 804与连接座二固定连接,履带调整器夹具802与架体二固定连接,定位轴801与架体二固定连接;将斜8 垫板2固定在支座I上,把芯轴夹紧机构3放在支座2上,将长轴301插到左诱导轮套筒310中进行内定位,短轴303插到右诱导轮套筒309中进行内定位,长轴和短轴靠套304,挡套305,背套306连接,通过旋转手柄302进行调整芯轴的行程,左立板307右立板308起固定作用,和弯板907配合保证车尾倾斜8角,然后利用诱导轮夹紧机构6将左右诱导轮908在外部夹紧,把定位轴一 604插到诱导轮套筒中,保证定位轴一和长短轴组成的芯轴同心,以确保两诱导轮同心。诱导轮的位置确定以后利用尾部支撑座夹紧机构4将零件尾部支撑座902进行定位夹紧,夹紧装置上的圆筒406与尾部支撑座同心,尾部支撑座的位置要准确,因为支撑座的位置会影响到尾部支撑圈903的位置,尾部支撑座位置固定好以后,利用尾部支撑圈夹紧机构8同时将左右履带调整器和尾部支撑圈进行定位夹紧,定位轴二 801与圆筒406同心,定位轴二与履带调整器夹具802,保证履带调整器安装一次到位,同时保证尾部支撑圈和尾部支撑座同心。最后用图7a所示的拉臂拉耳夹紧机构,将四个拉臂和两个拉耳利用穿轴的方式进行装夹定位,拉臂光轴707保证拉臂的角度,隔套保证拉臂、拉耳的位置,最终保证了拉臂和拉耳的位置。利用车尾组合焊接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车尾组合装置焊接夹具,其特征在于:斜8?垫板与支座固定连接,芯轴夹紧机构放在支座上,芯轴夹紧机构和长轴与左诱导轮套筒插接、短轴与右诱导轮套筒插接,尾部支撑座夹紧机构通过固定座与支座固定连接,插板与支座固定连接,诱导轮夹紧机构通过油缸连接座一与支座固定连接,诱导轮夹紧机构的定位轴分别与左诱导轮套筒、右诱导轮套筒插接,拉臂拉耳夹紧机构通过支架与支座固定连接,尾部支撑圈夹紧机构通过油缸连接座二与支座固定连接;所述芯轴夹紧机构的结构是:长轴和短轴通过套、挡套和背套连接,旋转手柄与套螺纹连接,左立板通过销轴与长轴连接、右立板通过销轴与短轴连接;所述尾部支撑座夹紧机构的结构是:导杆通过铜套与固定座滑动连接,油缸一与固定座穿接,导杆的一端分别与连接板固定连接,油缸一的一端与连接座三固定连接,连接板与连接座三固定连接,圆筒与连接板固定连接;所述诱导轮夹紧机构的结构是:油缸二与油缸连接座一固定连接,油缸二一端与连接座一固定连接,连接座一与架体一固定连接,架体与支座滑动连接,定位轴与架体固定连接;所述拉臂拉耳夹紧机构的结构是:支架组底部与支座固定连接,拉臂光轴两端与支架组固定连接,拉臂芯轴两端与支架组固定连接,该拉臂芯轴中部套接拉臂长隔套,该拉臂长隔套两侧的拉臂芯轴上分别套接拉臂短隔套,该拉臂短隔套外侧的拉臂芯轴上分别套接拉臂隔套,在拉臂隔套的外侧拉臂芯轴上分别套接U型隔套,拉耳芯轴两端分别与支架组固定连接,两端的拉耳隔套一分别与拉耳芯轴套接,中间拉耳隔套二与拉耳芯轴套接;所述尾部支撑圈夹紧机构的结构是:油缸连接座二与支座固定连接,油缸三与油缸连接座二固定连接,连接座二与油缸三的一端固定连接,连接座二与支座滑动连接,架体二与连接座二固定连接,履带调整器夹具与架体二固定连接,定位轴与架体二固定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秀才苗立琴章学国冯达夫张大舜姜合萍王静徐向兰姜继春崔万瑞乔欢于航李雷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兵器工业集团第五五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