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抑制马铃薯卷叶病的杀菌剂,涉及马铃薯的种植技术。其特征在于:按重量份数计,其原料药为:中生菌素3~5%、代森锌32~35%、二甲基亚砜10~15%、木质素磺酸钙10~15%、十二烷基苯磺酸钠2~5%、吐温-805~8%、白炭黑3~4%、菇类蛋白多糖水剂0.5~1%、病毒必克可湿性粉剂15~19.5%。其有益效果在于:本发明专利技术有效防治马铃薯卷叶病,且发明专利技术原料易得、价格低廉、工艺简单,使用方便,对环境无污染,无残留,是一种配方合理、养分利用率高、应用效果好的长效生物杀菌剂在马铃薯种植中的应用,解决了传统药剂使用后造成马铃薯产生抗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马铃薯的种植技术,具体地说是一种抑制马铃薯卷叶病的杀菌剂。
技术介绍
马铃薯卷叶病毒是最重要的马铃薯病毒性病害,在所有种植马铃薯的国家发生非常普遍,易感品种的产量损失可高达90%。我国是马铃薯生产大国,由于马铃薯的不断开发,为了满足马铃薯日益增长的市场需求,农民大面积种植马铃薯。然而,在农业生产的实际过程中,防治病害最容易产生的问题是病菌抗药性的产 生。初期症状是流行季节由蚜虫传播感染造成的,上部叶片卷曲,尤其是小叶的基部。这些叶片趋于直立并且一般是淡黄色。对许多品种而言,它们的颜色可能是紫色、粉红色或红色。后期感染可能不会有症状,而且有些品种感染后并没有症状。高感品种的块茎薯肉中有明显的坏死组织;次生症状(从被感染的块茎长成的植株是基部叶片卷曲、矮化、垂直生长及上部叶片发白。卷曲的叶片变硬并革质化,有时它们的背面呈紫色;安第斯亚种反应不一样它从边缘开始发生并相间失绿,尤其是上部叶片明显的直立生长,通常严重矮化。一般下部叶片不卷曲。通过蚜虫自然传播是不可避免的,也通过感染的块茎传播;容易产生抗性;一些常用的防治早疫病的药剂均需要轮换使用或者与其它药剂复配使用。对于防治农业上产生抗性的病害,一种办法是推出新的与现有品种无交互抗性的新成分。但是,新的育效成分的开发成本高,开发周期长,而且永远都比不上病菌产生抗性的速度。其他的方法如作物布局调整、不同农药轮换等,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很难真正起到明显的效果。不同品种的成分进行复配,是防治抗性病菌很常见的办法。不同成分进行复配,根据实际应用的效果,来判断某种复配是增效、加和还是拮抗。复配增效很好的配方,由于明显提高了实际防治效果,降低了农药的使用量,从而大大的延缓了病菌抗药性的产生,是综合防治病害的重要手段。目前中生菌素与代森锌的复配及应用尚无人报道过。生产当中急需适合马铃薯生产的专有肥料,本专利技术就是基于生产的需求,研制出适合马铃薯生长的马铃薯专用长效复合肥。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配方合理、养分利用率高、应用效果好的长效生物杀菌剂在马铃薯种植中的应用,解决了传统药剂使用后造成马铃薯产生抗性。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所述一种抑制马铃薯卷叶病的杀菌剂,其特征在于按重量份数计,其原料药为中生菌素3 5%、代森锌32 35%、二甲基亚砜10 15%、木质素磺酸钙10 15%、十二烷基苯磺酸钠2 5%、吐温-80 5 8%、白炭黑3 4%、菇类蛋白多糖水剂O. 5 1%、病毒必克可湿性粉剂15 34. 5%。本专利技术所述,其特征在于 将中生菌素3 5%与加入二甲基亚砜10 15%的代森锌32 35%混合后,再加入分散剂木质素磺酸钙10 15%、润湿剂十二烷基苯磺酸钠2 5%、吐温-80 5 8%及一定量的灭菌水配成母液,再加入白炭黑3 4%、菇类蛋白多糖水剂O. 5 1%、病毒必克可湿性粉剂15 34. 5%,用气流粉碎机打成600目的可湿性粉剂;该配方按1800 2200倍稀释喷雾,药后8 14天防治效果为92. 3% 94%。 所述马铃薯卷叶病通过蚜虫传染,如桃蚜、棉蚜等;在植株生长期间,病毒通过昆虫或汁液等传播,引起再侵染,高温特别是土温高(> 25°c ),既有利于传毒蚜虫的繁殖和传毒活动,又会降低薯块的生活力,从而削弱了对病毒的抵抗力,往往容易感病,引起种薯退化。所述防治方法的应用首先要建立无病种薯繁殖田,远离马铃薯生产田,并选用无病毒的种薯,并且要加强栽培管理,促进早熟,保证增产,并避免在高温天气下结薯。因此,须因地制宜,适时播种,高畦栽培,合理用肥,拔除病株等。所述中生菌素代森锌为I :1 40配比,用灭菌水将母液稀释至适当系列浓度。所述中生菌素与代森锌混配,对马铃薯卷叶病病菌有很好防治效果。中生菌素,是一种新型的杀菌剂。属于一种N-糖甙类抗生素。其抗菌谱广,对多种细菌、真菌均有良好效果。对革兰氏阴性和阳性的的细菌有很好效果。对真菌能引起菌丝细胞内原生质凝聚,对病原菌孢子的萌发有强烈的抑制作用。与常规药剂无交互抗性。代森锌,是一种广谱保护性杀菌剂。对多种病害有很好预防作用。其有效成份在水中易被氧化成异硫氰化合物,对病原菌内含有-Sh基的酶有强烈的抑制作用。本专利技术所述一种抑制马铃薯卷叶病的杀菌剂,其有益效果在于本专利技术有效防治马铃薯卷叶病,且专利技术原料易得、价格低廉、工艺简单,使用方便,对环境无污染,无残留,是一种配方合理、养分利用率高、应用效果好的长效生物杀菌剂在马铃薯种植中的应用,解决了传统药剂使用后造成马铃薯产生抗性。本专利技术的杀菌剂的各种成分的作用机制不同,他们之间相互增效,病菌的抗药性降低,所以本专利技术杀菌剂的杀菌效果明显高于单个组分的杀菌效果。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实施例为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出阐述。实施例I 1.量取中生菌素3kg、代森锌32kg、二甲基亚砜10kg、木质素磺酸I丐10kg、十二烧基苯磺酸钠2kg、吐温-80 5kg、白炭黑3kg、燕类蛋白多糖水剂O. 5kg、病毒必克可湿性粉剂34. 5kg ; 2.将中生菌素3kg与加入二甲基亚砜IOkg的代森锌32kg混合后,再加入分散剂木质素磺酸1丐10kg、润湿剂十二烧基苯磺酸钠2 kg、吐温-80 5 kg及一定量的灭菌水配成母液,再加入白炭黑3 kg、菇类蛋白多糖水剂O. 5 kg、病毒必克可湿性粉剂34. 5kg,用气流粉碎机打成600目的可湿性粉剂,该配方按2000倍稀释喷雾,药后14天防治效果为92. 3%。实施例2 I.量取中生菌素4kg、代森锌33kg、二甲基亚砜13kg、木质素磺酸I丐12kg、十二烧基苯磺酸钠3kg、吐温-80 6kg、白炭黑4kg、燕类蛋白多糖水剂O. 8kg、病毒必克可湿性粉剂24. 5kg ; 2.将中生菌素5kg与加入二甲基亚砜IOkg的代森锌35kg混合后,再加入分散剂木质素磺酸韩10kg、润湿剂十二烧基苯磺酸钠5kg、吐温-80 8kg及一定量的灭菌水配成母液,再加入白炭黑4kg、菇类蛋白多糖水剂O. 5kg、病毒必克可湿性粉剂22. 5kg,用气流粉碎机打成600目的可湿性粉剂,药后14天防治效果为93%。实施例3 1.量取中生菌素5kg、代森锌35kg、二甲基亚砜10kg、木质素磺酸I丐10kg、十二烧基苯磺酸钠5kg、吐温-80 8kg、白炭黑4kg、燕类蛋白多糖水剂O. 5kg、病毒必克可湿性粉剂22. 5kg ; 2.将中生菌素5kg与加入二甲基亚砜IOkg的代森锌35kg混合后,再加入分散剂木质 素磺酸韩10kg、润湿剂十二烧基苯磺酸钠5kg、吐温-80 8kg及一定量的灭菌水配成母液,再加入白炭黑4kg、菇类蛋白多糖水剂O. 5kg、病毒必克可湿性粉剂22. 5kg,用气流粉碎机打成600目的可湿性粉剂;该配方按2000倍稀释喷雾,药后14天防治效果为94%。权利要求1.一种抑制马铃薯卷叶病的杀菌剂,其特征在于按重量份数计,其原料药为中生菌素3 5%、代森锌32 35%、二甲基亚砜10 15%、木质素磺酸钙10 15%、十二烷基苯磺酸钠2 5%、吐温-80 5 8%、白炭黑3 4%、菇类蛋白多糖水剂O. 5 1%、病毒必克可湿性粉剂15 19. 5%ο2.如权利要求I所述一种抑制马铃薯卷叶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抑制马铃薯卷叶病的杀菌剂,其特征在于:按重量份数计,其原料药为:中生菌素3~5%、代森锌32~35%、二甲基亚砜10~15%、木质素磺酸钙10~15%、十二烷基苯磺酸钠2~5%、吐温?80?5~8%、白炭黑3~4%、菇类蛋白多糖水剂0.5~1%、病毒必克可湿性粉剂15~19.5%。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安华芳,
申请(专利权)人:安华芳,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