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电力载波通信的路灯智能控制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404690 阅读:259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3-08 23:3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路灯智能控制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路灯智能控制系统中的集中控制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一种基于电力载波通信的路灯智能控制器,包括MCU微控制单元、电源模块、三相电力载波通信模块、单灯控制器管理模块、RS485通信模块、蓄电池充电管理电路、无线数据传输模块、电参量计量与监测模块、时钟电路、存储电路、显示设备、门节点检测模块和声光报警模块。还设有防误控制模块、电缆出线三相继电器控制模块和控制结果反馈模块,对路灯控制结果以及路灯故障情况及时进行反馈,以便及时发现因误操作而导致路灯管理错误,方便监管人员的管理。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应用于路灯集中控制。(*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路灯智能控制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路灯智能控制系统中的集中控制器。
技术介绍
随着我国城市化步伐的加快,城市照明建设作为体现城市形象的作用日益受到重视。在城市照明的控制管理范围日益扩大的同时,建设发展也对城市照明也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其中,路灯作为城市照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照明管理的重点。目前路灯的控制管理方式主要有路灯线路集中控制与单灯控制两种。根据建·设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加强城市照明管理促进节约用电工作意见》(建城204号)的要求,大城市的亮灯率要达到97%,中小城市的亮灯率要达到95%。因城市照明中的灯具数量很多,例如一个中小城市一般设有五、六万盏路灯,则可采用集中控制方式对其集中管理,可实现对所有路灯统一定时开关控制(或者人工手动控制),节省人力物力资源。但是现有的集中控制方式中的集中控制器无法对路灯控制结果以及单盏路灯故障情况进行反馈,给相关维护管理部门带来诸多不便,管理效率低下。本技术主要针对集中控制器的上述问题进行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应用于路灯智能控制系统中的基于电力载波通信的路灯智能控制器,在该路灯智能控制器内增设防误控制模块、电缆出线三相继电器控制模块和控制结果反馈模块,对路灯控制结果以及路灯故障情况及时进行反馈,以便及时发现因误操作而导致路灯管理错误,方便监管人员的管理。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基于电力载波通信的路灯智能控制器,包括MCU微控制单元、电源模块、三相电力载波通信模块、单灯控制器管理模块、RS485通信模块、蓄电池充电管理电路、无线数据传输模块、电参量计量与监测模块、时钟电路、存储电路、显示设备、门节点检测模块和声光报警模块。所述电源模块的电源端连接至MCU微控制单元的电源端,为MCU微控制单元以及连接至MCU微控制单元的电路模块进行供电;所述三相电力载波通信模块的输入输出端、单灯控制器管理模块的输入输出端、RS485通信模块的输入输出端、蓄电池充电管理电路的输入输出端、无线数据传输模块的输入输出端、电参量计量与监测模块的输入输出端、时钟电路的输入输出端、存储电路的输入输出端和门节点检测模块的输入输出端连接至MCU微控制单元的输入输出端;所述显不设备的输入端和声光报警模块的输入端连接至MCU微控制单兀的输出端。进一步的,该路灯智能控制器还包括防误控制模块、电缆出线三相继电器控制模块和控制结果反馈模块,所述防误控制模块的输入端连接至MCU微控制单元的输出端,所述防误控制模块的输出端连接至电缆出线三相继电器控制模块的输入端,所述电缆出线三相继电器控制模块的输出端连接至控制结果反馈模块的输入端,所述控制结果反馈模块的输入输出端连接MCU微控制单元的输入输出端。进一步的,所述防误控制模块包括与非门U8A、与非门U8B、电阻R212、电阻R202、电阻R213、电阻R203、电阻R89、电容C118、电容C119,所述与非门U8A和与非门U8B的输入、输出端交叉连接,即与非门U8A的第二输入端连接至与非门U8B的输出端,与非门U8A的输出端连接至与非门U8B的第一输入端,与非门U8A的第一输入端连接电阻R212的一端、电阻R202的一端和电容C118的一端,电容C118的另一端接地,电阻R202的另一端接3. 3V电源,电阻R212的另一端连接至MCU微控制单元的RELAY0A引脚。与非门U8B的第二输入端连接电阻R213的一端、电阻R203的一端和电容Cl 19的一端,电容Cl 19的另一端接地,电阻R203的另一端接3. 3V电源,电阻R213的另一端连接至MCU微控制单元的RELAY0B引脚。与非门U8B的输出端通过电阻R89连接至电缆出线三相继电器控制模块。所述电缆出线三相继电器控制模块是由三极管及其外围电路构成,具体包括三极管Q10、三极管Q11、光耦U24、继电器U25、电阻R90、电阻R52、电阻R92、电阻R93、电阻R59、 电容C55、电容C26、电容C40、电容C34和二极管D6,电容C55和电阻R90并联后的一端接地,另一端连接防误控制模块的电阻R89的一端和三极管QlO的B极,三极管QlO的E极接地,三极管QlO的C极连接光耦U24的第I脚,光耦U24的第2脚通过电阻R52连接3. 3V电源,光耦U24的第4脚连接12V电源,光耦U24的第3脚连接电阻R92的一端和电阻R93的一端,电阻R92的另一端接地,电阻R93的另一端连接电容C26的一端和三极管Qll的B极,电容C26的另一端和三极管Qll的E极接地,三极管Qll的C极通过电阻R59连接至二极管D6的一端和继电器U25的第2脚,二极管D6的另一端、继电器U25的第I脚和电容C40的一端连接12V电源,电容C40的另一端接地;继电器U25的第3脚和第4脚通过电容C34连接。优选的,上述光耦U24是型号为PS2051的光耦。上述防误控制模块和电缆出线三相继电器控制模块的实现电路中,与非门U8A和与非门U8B的输入、输出端交叉连接,构成基本RS触发器,RS触发器的R、S输入端分别连接MCU微控制单元的两个I/O 口,RS触发器的输出端用来控制继电器U25。由于RS触发器的特性,R、S同输入“I”时,输出端保持状态不变,只有当R、S的状态都发生翻转是,RS触发器的输出端才改变状态。利用这个特性,在R、S输入端分别设置上拉电阻R202和电阻R203,当MCU微控制单元由于某种原因发生复位,RS触发器的输入端都为1,则RS触发器的输出端保持原状态,从而保证继电器不会发生误动作。当RS触发器的输出端输出高电平,三极管Qll饱和导通,三极管Qll的C极变为低电平,因此继电器U25的线圈通电,触点位置闭合。进一步的,所述控制结果反馈模块包括电容ClOO、光耦U19、电容C53、稳压管DV2、电阻R75、电阻RAl、电阻RA2、电阻RA3和电阻RA4,所述电阻RAl、电阻RA2、电阻RA3和电阻RA4串联连接后的一端连接电缆出线三相继电器控制模块,另一端连接稳压管DV2的一端、电容C53的一端和光稱U19的第4脚,稳压管DV2的另一端、电容C53的另一端和光率禹U19的第3脚连接至电缆出线三相继电器控制模块;光耦U19的第I脚连接电阻R75的一端、电容ClOO的一端以及MCU微控制单元,电阻R75的另一端连接3. 3V电源,光耦U19的第2脚、电容ClOO的另一端接地。上述控制结果反馈模块中,首先采集电缆电压,经降压、光耦隔离反馈给MCU微控制单元。若拉闸控制成功,MCU微控制单元得到低电平信号,若拉闸控制不成功,MCU微控制单元得到高电平信号。其中,各器件作用如下电阻RAl、电阻RA2、电阻RA3和电阻RA4为降压电阻,稳压管DV2为5. IV稳压管,保护光耦U19的二极管在220V交流电负半周不至于被反向击穿,同时限制光耦U19的输入端电压不超过5. IV。光耦U19起隔离作用,电阻R75为上拉电阻,电容C5 3起滤波整形作用。进一步的,所述无线数据传输模块是GPRS/CDMA DTU0进一步的,该路灯智能控制器还包括开关量检测模块、继电器控制回路模块,所述开关量检测模块的输入输出端、继电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基于电力载波通信的路灯智能控制器,其特征在于:?包括:MCU微控制单元、电源模块、三相电力载波通信模块、单灯控制器管理模块、RS485通信模块、蓄电池充电管理电路、无线数据传输模块、电参量计量与监测模块、时钟电路、存储电路、显示设备、门节点检测模块和声光报警模块;所述电源模块的电源端连接至MCU微控制单元的电源端,为MCU微控制单元以及连接至MCU微控制单元的电路模块进行供电;所述三相电力载波通信模块的输入输出端、单灯控制器管理模块的输入输出端、RS485通信模块的输入输出端、蓄电池充电管理电路的输入输出端、无线数据传输模块的输入输出端、电参量计量与监测模块的输入输出端、时钟电路的输入输出端、存储电路的输入输出端和门节点检测模块的输入输出端连接至MCU微控制单元的输入输出端;所述显示设备的输入端和声光报警模块的输入端连接至MCU微控制单元的输出端。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炳炎陈聪敏潘云相陈志亮陈洪新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市致创能源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