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逆变器及光伏逆变器机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404346 阅读:185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3-08 23:2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光伏逆变器,包括柜体、位于所述柜体顶部的离心风机及装设于柜体内的变压器、电抗器、主功率模块和器件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柜体内通过钣金件分隔成第一空间和第二空间,且所述第一空间位于柜体后门板一侧、所述第二空间位于柜体前门板一侧;所述第一空间和第二空间分别具有独立的进风口和出风口,且所述第一空间和第二空间的出风口分别位于柜体的顶部;所述离心风机包括位于第一空间出风口的第一风机和位于第二空间出风口的第二风机。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上述光伏逆变器中使用的机柜。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对磁性元件与其他器件的双风道风区,实现了光伏逆变器的分区散热与防尘。(*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光伏逆变器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光伏逆变器及光伏逆变器机柜
技术介绍
随着传统能源的日益枯竭和环境意识的觉醒,太阳能的开发利用日益受到重视,其中光伏发电是利用太阳能的主要方式。大容量光伏发电系统中,通常需要将一定数量的光伏组件通过串并联组成光伏阵列。逆变器作为光伏发电的核心器件,其性能及其寿命显得非常重要。 一般光伏电站要求逆变器使用寿命达到20年以上,而目前国内外光伏逆变器机柜针对磁性元件、模块、开关器件等分别放在机柜单独空间内,对耐高温耐灰尘的器件未进行分区设计。这样的机柜结构布局方式不仅影响器件散热,而且较难保证器件防尘要求,且对器件维护也很非常方便,严重影响设备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上述光伏逆变器因机柜结构而导致设备使用寿命降低的问题,提供一种光伏逆变器机柜。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光伏逆变器,包括柜体、位于所述柜体顶部的离心风机及装设于柜体内的变压器、电抗器、主功率模块和器件平台,所述柜体内通过钣金件分隔成第一空间和第二空间,且所述第一空间位于柜体的后门板一侦U、所述第二空间位于柜体的前门板一侧;所述第一空间和第二空间分别具有独立的进风口和出风口,且所述第一空间和第二空间的出风口分别位于柜体的顶部;所述离心风机包括位于第一空间出风口的第一风机和位于第二空间出风口的第二风机。在本技术所述的光伏逆变器中,所述变压器和电抗器设于第一空间内并位于柜体的底板上;所述底板位于第一空间的部分设有通风孔;所述第一空间的进风口位于底板下方且进风口的四周设有垂向的镂空挡板。在本技术所述的光伏逆变器中,所述主功率模块和器件平台设于第二空间内;所述第二空间的进风口包括位于所述前门板上的镂空区,所述镂空区的内侧和/或外侧装设有防尘过滤网。在本技术所述的光伏逆变器中,所述主控模块设于所述第二空间的上部且所述器件平台位于主控模块的下方,所述镂空区位于前门板的中部及下部。在本技术所述的光伏逆变器中,所述前门板的内侧设有枢接到柜体的活动小门,所述活动小门位于主控模块和器件平台的外侧且该活动小门上设有通风孔。在本技术所述的光伏逆变器中,所述活动小门上的通风孔位于该活动小门的下部并至少部分通风孔与前门板上的至少部分镂空区位于同一水平高度。在本技术所述的光伏逆变器中,所述前门板和后门板分别枢接到所述柜体。本技术还提供一种光伏逆变器机柜,包括柜体及位于所述柜体顶部的离心风机,所述柜体内通过钣金件分隔成第一空间和第二空间,且所述第一空间位于柜体的后门板一侧、所述第二空间位于柜体的前门板一侧;所述第一空间和第二空间分别具有独立的进风口和出风口,且所述第一空间和第二空间的出风口分别位于柜体的顶部;所述离心风机包括位于第一空间出风口的第一风机和位于第二空间出风口的第二风机。在本技术所述的光伏逆变器机柜中,所述底板位于第一空间的部分设有通风孔,所述第一空间的进风口位于底板下方且进风口的四周设有垂向的镂空挡板。 在本技术所述的光伏逆变器机柜中,所述第二空间的进风口包括位于所述前门板上的镂空区,所述镂空区的内侧和/或外侧装设有防尘过滤网。本技术的光伏逆变器及光伏逆变器机柜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通过对柜体内磁性元件与其他器件的双风道分区,实现了光伏逆变器的分区散热与防尘。本技术不仅解决了散热风道与风尘之间互相干扰的问题,而且通过分区将需要经常维护的器件,放置在温度低、环境好、易维护的空间里,可有效提高设备的使用寿命。附图说明图I是本技术光伏逆变器实施例的整体外部示意图。图2是图I中光伏逆变器的侧视图。图3是图I中光伏逆变器在前门板开启状态下的示意图。图4是图I中光伏逆变器在前门板及活动小门开始状态下的示意图。图5是图I中光伏逆变器在后门板开启状态下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如图1-5所示,是本技术光伏逆变器的实施例的示意图。在本实施例中,该光伏逆变器包括柜体11、离心风机12、变压器15、电抗器16、主功率模块13和器件平台14等。上述柜体11由前门板114、后门板113、两个侧门板、顶板及底板围合而成。离心风机12位于柜体11顶部(固定在顶板上表面),变压器15、电抗器16、主功率模块13和器件平台14等则装设于柜体11内部。上述柜体11内通过钣金件分隔成第一空间111和第二空间112,且第一空间111位于柜体的后门板113 —侧、第二空间112位于柜体的前门板114 一侧。为便于对第一空间111和第二空间112内设备进行维护,上述前门板114和后门板113分别枢接到柜体11,从而前门板114和后门板113可分别开启。此外,在实际应用中,也可将柜体11内通过钣金件分隔成两个分别靠近侧门板的独立空间。上述第一空间111和第二空间112分别具有独立的进风口和出风口,且第一空间111和第二空间112的出风口分别位于柜体11的顶部。相应地,离心风机12包括位于第一空间出风口的第一风机121和位于第二空间出风口的第二风机122。变压器15和电抗器16设于第一空间111内并位于柜体11的底板119上。上述底板119位于第一空间111的部分设有通风孔,而该底板119位于第二空间112的部分则无通风孔。上述第一空间111的进风口位于底板119下方并且该进风口的四周设有垂向的镂空挡板118。上述第一空间111的散热过程如下外部的空气通过镂空挡板118进入底板119通风孔,第一风机121抽风使第一空间111的空气对流从而给变压器15与电抗器16散热。主功率模块13和器件平台14设于第二空间112内。第二空间112的进风口包括位于前门板114上的镂空区120,该镂空区120的内侧和/或外侧装设有防尘过滤网117。特别地,上述主控模块13设于第二空间112的上部且器件平台14位于主控模块13的下方,相应地,前门板114上的镂空区120位于前门板114的中部及下部。此外,在前门板114的内侧还可设置枢接到柜体11的活动小门115,该活动小门115可以自由旋转,从而方便维护与操作。上述活动小门115位于主控模块13和器件平台14的外侧且该活动小门115上设有通风孔116。特别地,在活动小门115上的通风孔116位于该活动小门115的下部并至少部分通风孔116与前门板114上的至少部分镂空区120 位于同一水平高度(即至少部分镂空区120与通风孔116相叠)。上述第二空间112的散热过程如下外部的空气穿过前门板114上的镂空区120并经防尘过滤网117过滤后进入到活动小门115的通风孔116内,空气到达器件平台14后可以对器件平台14上元器件进行对流散热,最后空气通过第二风机122抽风到柜体外部,从而实现第二空间112的热交换过程。与现有光伏逆变器的结构布局相比,上述光伏逆变器既实现了分区的散热与防尘,又解决了维护的要求。即通过对磁性元件与其他器件的分区,解决散热风道与风尘之间互相干扰问题,并通过分区将常需要维护器件,放置在温度低、环境好、易维护的空间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光伏逆变器,包括柜体、位于所述柜体顶部的离心风机及装设于柜体内的变压器、电抗器、主功率模块和器件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柜体内通过钣金件分隔成第一空间和第二空间,且所述第一空间位于柜体的后门板一侧、所述第二空间位于柜体的前门板一侧;所述第一空间和第二空间分别具有独立的进风口和出风口,且所述第一空间和第二空间的出风口分别位于柜体的顶部;所述离心风机包括位于第一空间出风口的第一风机和位于第二空间出风口的第二风机。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左家根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汇川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苏州汇川技术有限公司苏州默纳克控制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