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建筑物墙板挂件,它包括相互配合的悬挂器和定位器,悬挂器由盒体和挂轴组成,盒体呈矩形,盒体的高度大于盒体宽度,盒体上的盒口开设在盒体的前侧,挂轴呈水平向安装在盒体内,并与盒体的左右侧壁连接,挂轴与盒体的后侧壁间有距离,定位器由挂钩和连接板组成,连接板呈垂直向设置,连接板上连接挂钩,挂轴与挂钩相配合。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分别安装在建筑物框架上和建筑物的外墙板上,它能够大大简化外墙板安装在框架上的工作,它能够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安装费时费力、施工效率较低、施工成本较高的问题。(*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建筑物挂件
,具体地说是一种建筑物墙板挂件。
技术介绍
我国住宅建设正逐步向产业化方向发展。住宅建设产业化是将建筑物上的墙板等构件事先通过工业化车间生产,然后再将墙板等构件安装在建筑物的框架上,以此大大减少了现场施工的工作量,它能够从根本上提高施工效率和降低施工成本,并能够大大减轻现场施工给环境造成的污染。目前,传统技术对建筑物外墙板的安装方式,大都为两种形式一、建筑物框架为钢筋混凝土时,在每层框架的周边和每块外墙板周边须预留钢筋,起重设备通过托架将外墙板吊到每层框架处,框架和外墙板上的预留钢筋经相互连接并浇注混凝土使其成为一个·整体,待养护期后再拆除托架。二、建筑物框架为钢结构时,在每层框架的周边上开设固定孔,并在每块外墙板周边上安装连接件,起重设备将外墙板吊到每层框架处,使外墙板上的连接件与框架上的固定孔配合紧固,以此使外墙板固定在框架上。由此,传统技术存在安装费时费力、施工效率较低、施工成本较高的缺点,它给施工人员带来了诸多的烦恼和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建筑物墙板挂件,它分别安装在建筑物框架上和建筑物的外墙板上,它能够大大简化外墙板安装在框架上的工作,它能够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安装费时费力、施工效率较低、施工成本较高的问题。本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建筑物墙板挂件,它包括相互配合的悬挂器和定位器,悬挂器由盒体和挂轴组成,盒体呈矩形,盒体的高度大于盒体宽度,盒体上的盒口开设在盒体的前侧,挂轴呈水平向安装在盒体内,并与盒体的左右侧壁连接,挂轴与盒体的后侧壁间有距离,定位器由挂钩和连接板组成,连接板呈垂直向设置,连接板上连接挂钩,挂轴与挂钩相配合。为进一步实现本技术的目的,还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完成挂钩由悬臂和折弯臂组成,悬臂的右端与连接板连接,悬臂的左端上连接折弯臂,悬臂的右端低于左端呈倾斜状,挂轴与悬臂相接触并配合。悬臂与连接板之间的α角为40° -80°,悬臂与折弯臂之间的β角为100° -120°。悬臂与连接板之间的α角为70°,悬臂与折弯臂之间的β角为110°。本技术能够产生的有益效果由于采用将悬挂器安装在外墙板上,将定位器安装在建筑物框架上,所以,它通过悬挂器和定位器的相互配合,使得外墙板能够方便快捷的安装在建筑物框架上,它与传统技术相比施工效率能够提高3倍以上,施工成本能够降低50%以上。本技术广泛应用在建筑业能够产生较好的社会、经济效益。附图说明图I为本技术悬挂器的结构示意图,主要示意盒体I内安装挂轴2的结构形式;图2为图I的A-A视图;图3为本技术定位器的结构示意图,主要示意悬臂Ila的右端与连接板11连接,悬臂Ila的左端上连接折弯臂11b,悬臂Ila右端低于左端的形状;图4为图3的左视图;图5为本技术的使用状态图,主要示意悬挂器的盒体I安装在外墙板B上,定位器的连接板11安装在建筑物框架J上,盒体I内的挂轴2与悬臂Ila相接触并配合,以及外墙板B安装在建筑物框架J上的形式。具体实施方式对照附图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建筑物墙板挂件,它包括相互配合的悬挂器和定位器,悬挂器由盒体I和挂轴2组成,盒体I呈矩形,盒体I的高度大于盒体I宽度,盒体I上的盒口 Ia开设在盒体I的前侧,挂轴2呈水平向安装在盒体I内,并与盒体I的左右侧壁连接,挂轴2与盒体I的后侧壁间有距离,定位器由挂钩和连接板11组成,连接板11呈垂直向设置,连接板11上连接挂钩,挂轴2与挂钩相配合。挂钩由悬臂Ila和折弯臂Ilb组成,悬臂Ila的右端与连接板11连接,悬臂Ila的左端上连接折弯臂11b,悬臂Ila的右端低于左端呈倾斜状,挂轴2与悬臂Ila相接触并配合。悬臂Ila与连接板11之间的α角为40° -80°,悬臂Ila与折弯臂Ilb之间的β角为100° -120°。悬臂Ila与连接板11之间的α角为70°,悬臂Ila与折弯臂Ilb之间的β角为110°。制作时,按上述要求加工好各种零部件组装即可。安装时,将悬挂器的盒体I安装在外墙板B的金属边框内,并使盒口 Ia设置在外墙板B的内侧面上。在建筑物框架J上预埋定位板,将定位器的连接板11焊接在定位板上,并在建筑物框架J周边上预埋若干个金属焊接点。此时,通过起重设备吊起外墙板B,将外墙板B内侧面上的盒口 Ia与定位器相对应,并将盒体I内的挂轴2置入定位器的悬臂Ila上,以此将外墙板B挂在建筑物框架J上。由于悬臂Ila的右端与连接板11连接,悬臂Ila的左端上连接折弯臂11b,悬臂Ila的右端低于左端呈倾斜状,因此挂轴2挂在悬臂Ila上后则由左端的高处向右端的低处位移,以此使得外墙板B能够自动与建筑物框架J相接触,这时,将外墙板B的金属边框焊接在建筑物框架J周边上预埋的若干个焊接点上即可,以此完成外墙板B的安装工作。悬臂Ila上的折弯臂Ilb能够有效防止在安装外墙板B时容易出现挂轴2与悬臂Ila相脱离的现象。挂轴2位于盒体I内的中上部位置,来加大盒体I内挂轴2下部的空间,以满足挂轴2方便越过折弯臂Ilb而置入悬臂Ila上的需要。盒体I也可采用矩形管形式。本技术所述的前后左右方向均以说明书附图所示为准。本技术所述技术方案不仅限于本实施例记载的实施方式,还可以有其它实施方式完成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本技术未详细描述的技术、形状、构造部分均为公知技术。权利要求1.建筑物墙板挂件,其特征在于它包括相互配合的悬挂器和定位器,悬挂器由盒体(I)和挂轴(2)组成,盒体(I)呈矩形,盒体(I)的高度大于盒体(I)宽度,盒体(I)上的盒口(Ia)开设在盒体(I)的前侧,挂轴(2)呈水平向安装在盒体(I)内,并与盒体(I)的左右侧壁连接,挂轴(2)与盒体(I)的后侧壁间有距离,定位器由挂钩和连接板(11)组成,连接板(11)呈垂直向设置,连接板(11)上连接挂钩,挂轴(2 )与挂钩相配合。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建筑物墙板挂件,其特征在于挂钩由悬臂(Ila)和折弯臂(Ilb)组成,悬臂(Ila)的右端与连接板(11)连接,悬臂(Ila)的左端上连接折弯臂(11b),悬臂(Ila)的右端低于左端呈倾斜状,挂轴(2)与悬臂(I la)相接触并配合。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建筑物墙板挂件,其特征在于悬臂(Ila)与连接板(11)之间的α角为40° -80°,悬臂(Ila)与折弯臂(Ilb)之间的β角为100° -120°。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建筑物墙板挂件,其特征在于悬臂(IIa)与连接板(11)之间的α角为70°,悬臂(Ila)与折弯臂(Ilb)之间的β角为110°。专利摘要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建筑物墙板挂件,它包括相互配合的悬挂器和定位器,悬挂器由盒体和挂轴组成,盒体呈矩形,盒体的高度大于盒体宽度,盒体上的盒口开设在盒体的前侧,挂轴呈水平向安装在盒体内,并与盒体的左右侧壁连接,挂轴与盒体的后侧壁间有距离,定位器由挂钩和连接板组成,连接板呈垂直向设置,连接板上连接挂钩,挂轴与挂钩相配合。本技术分别安装在建筑物框架上和建筑物的外墙板上,它能够大大简化外墙板安装在框架上的工作,它能够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安装费时费力、施工效率较低、施工成本较高的问题。文档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建筑物墙板挂件,其特征在于:它包括相互配合的悬挂器和定位器,悬挂器由盒体(1)和挂轴(2)组成,盒体(1)呈矩形,盒体(1)的高度大于盒体(1)宽度,盒体(1)上的盒口(1a)开设在盒体(1)的前侧,挂轴(2)呈水平向安装在盒体(1)内,并与盒体(1)的左右侧壁连接,挂轴(2)与盒体(1)的后侧壁间有距离,定位器由挂钩和连接板(11)组成,连接板(11)呈垂直向设置,连接板(11)上连接挂钩,挂轴(2)与挂钩相配合。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波,臧洪涛,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万斯达建筑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