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曹忠泉专利>正文

一种衣物裁剪机的压脚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398545 阅读:140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3-08 12:4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衣物裁剪机的压脚,属于制衣设备技术领域。它解决了现有技术中衣物裁剪机裁剪的质量差、排屑效果不好等技术问题。本衣物裁剪机的压脚包括一个金属片状的本体,本体后端卷曲形成能够固定在裁剪机的机体上的固定部,本体的前端开叉形成两根压指,两根压指内侧之间形成一个叉口,该叉口为前端大后端小的喇叭口。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裁剪质量佳、排屑效果好等优点。(*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制衣设 备
,涉及一种衣物裁剪机,特别是一种衣物裁剪机的压脚
技术介绍
裁剪机适用于各种棉、毛、麻织物及皮革等成批裁剪。砂带式自动磨刀,裁剪能力强,功率大。目前服装行业使用的大多数自动磨刀裁剪机,其机头安装在刀轨的立柱顶端,立柱的下端与底座螺纹联接,重心较高,铝质底座的内螺纹容易滑丝脱扣,因此立柱容易发生倾斜;在裁剪布料过程中,布料与底座的长时间摩擦容易使立柱周围的底座表面变得粗糙或形成凹面,影响布料在底座上流畅滑动,导致布料裁剪质量下降。一些厂家为了提高剪裁质量,在其他地方也做了一些设计,比如在裁剪机上设计了一种压脚,其形状和结构大致如专利(CN2616558Y)所公开的一种同步式工业衣车压脚,在压脚后侧底部的压脚头槽内装配一送布齿轮,该齿轮齿距与送布牙吻合,并在左右压脚顶部分别安装弹簧,使左右压脚能自动上下调节。这些形状的压脚虽然也能够起到一定的作用,但也存在着缺陷,压脚前部的开口角度小,导致摩擦力大,裁剪的时候排屑效果不好。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一种衣物裁剪机的压脚,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通过结构的改进降低裁剪时面料的振动和移动,提高裁剪的质量。本技术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种衣物裁剪机的压脚,本压脚包括一个金属片状的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本体后端卷曲形成能够固定在裁剪机的机体上的固定部,所述的本体的前端开叉形成两根压指,两根压指内侧之间形成一个叉口,所述的叉口为前端大后端小的喇叭口。本装置的工作原理如下当裁剪机裁剪衣物时,压脚的两根压指下端面抵靠在衣物上,本体中部的一部分也抵靠在衣物上,本压脚将叉口设计成前端大后端小的喇叭口,使裁剪产生的衣屑脱离衣物能够增加相对移动速度,能够使衣屑更容易的上翻至本体的上端面从而方便排出。在上述的一种衣物裁剪机的压脚中,所述的固定部呈条状,两根压指外侧面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的固定部的宽度。将两根压指的总宽度设计成大于固定部的宽度,能够在不影响和机体固定的前提下尽量的增大压指和衣物的承载面积,避免裁剪运动时所产生对衣物面料的吸引、振动及浮力,增强裁剪的质量和效率。在上述的一种衣物裁剪机的压脚中,所述的压指前部翘曲且该压指前部和所述的固定部位于本体的同一侧,所述的压指前部和压指后部之间具有一个圆形过渡面。将压指前端设计成向上的翘曲,能够在裁剪的过程中更容易前进,同时也进一步方便排屑。在上述的一种衣物裁剪机的压脚中,所述的本体中部还开设有一个排屑孔,所述的排屑孔的前端和所述的叉口的后端相连通,所述的排屑孔的中心位于所述的叉口的中轴线上,所述的排屑孔的宽度大于叉口的宽度。增加一个排屑孔后,能够进一步提高排屑的能力,使衣屑在上翻至本体上端面后能够通过排屑孔移动至压脚的后部。在上述的一种衣物裁剪机的压脚中,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的压指前部下端面和所述的圆形过渡面的切面之间的夹角为5° -20°。在这个角度区间内,压脚和衣物之间的移动更容易,排屑效果更好。在上述的一种衣物裁剪机的压脚中,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的叉口的两侧母线夹角为8。-15°。在这个角度区间内,叉口的排屑效果最好。 在上述的一种衣物裁剪机的压脚中,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的压指的前端至固定部后端的总长为120mm-160mm,两根压指的外侧面之间的距离为25mm-80mm。在这个距离区间内,压指的承载面积最大且不影响在机体上的安装,能够最有效的提闻裁到质量。在上述的一种衣物裁剪机的压脚中,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的固定部上用于和机体相连的固定面至压指前端面的距离为50mm-70mm。在这个距离区间内,压脚不影响和机体的安装。在上述的一种衣物裁剪机的压脚中,所述的固定部开设有若干能够通过螺栓固定在所述的机体上的安装孔。在上述的一种衣物裁剪机的压脚中,所述的本体通过冲压弯曲形成所述的固定部,所述的本体通过冲裁形成所述的叉口。通过冲压和冲裁形成固定部和叉口,能够提高压脚的加工效率。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如下I、本压脚将叉口设计成前端大后端小的喇叭口,使裁剪产生的衣屑脱离衣物能够增加相对移动速度,能够使衣屑更容易的上翻至本体的上端面从而方便排出。2、本压脚将两根压指的总宽度设计成大于固定部的宽度,能够在不影响和机体固定的前提下尽量的增大压指和衣物的承载面积,避免裁剪运动时所产生对衣物面料的吸弓丨、振动及浮力,增强裁剪的质量和效率。3、本压脚将压指前端设计成向上的翘曲,能够在裁剪的过程中更容易前进,同时也进一步方便排屑。附图说明图I是实施例中本衣物裁剪机压脚的主视图。图2是实施例中本衣物裁剪机压脚的俯视图。图3是实施例中本衣物裁剪机压脚的右视图。图中,I、本体;2、固定部;3、压指;4、叉口 ;5、排屑孔;6、安装孔。具体实施方式以下是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技术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首先说明的是,角α定义为压指3前部下端面和圆形过渡面的切面之间的夹角;角β定义为叉口 4的两侧母线夹角;长度L定义为压指3的前端至固定部2后端的总长;长度A定义为两根压指3的外侧面之间的距离;长度B定义为固定部2上用于和机体相连的固定面至压指3前端面的距离。如图I、图2所示,本衣物裁剪机的压脚包括一个金属片状的本体1,本体I后端卷曲形成能够固定在裁剪机的机体上的固定部2,固定部2呈条状,本体I的前端开叉形成两根压指3,压指3前部翘曲且该压指3前部和固定部2位于本体I的同一侧,压指3前部和压指3后部之间具有一个圆形过渡面,两根压指3内侧之间形成一个叉口 4,叉口 4为前端大后端小的喇叭口,两根压指3外侧面之间的距离大于固定部2的宽度。如图2所示,本体I中部还开设有一个排屑孔5,排屑孔5的前端和叉口 4的后端相连通,排屑孔5的中心位于叉口 4的中轴线上,排屑孔5的宽度大于叉口 4的宽度。如图2、图3所示,固定部2还开设有若干能够通过螺栓固定在机体上的安装孔6,本体I通过冲压弯曲形成固定部2,本体I通过冲裁形成叉口 4。作为优选方案,本实施例中压指3前部下端面和圆形过渡面的切面之间的夹角α为5° -20°,叉口 4的两侧母线夹角β为8° -15° ,压指3的前端至固定部2后端的总长L为120mm-160mm,两根压指3 的外侧面之间的距离A为25mm-80mm,固定部2上用于和机体相连的固定面至压指3前端面的距离B为50mm-70mm。本装置的工作原理如下当裁剪机裁剪衣物时,压脚的两根压指3下端面抵靠在衣物上,本体I中部的一部分也抵靠在衣物上,本压脚将叉口 4设计成前端大后端小的喇叭口,使裁剪产生的衣屑脱离衣物能够增加相对移动速度,能够使衣屑更容易的上翻至本体I的上端面从而方便排出。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技术精神作举例说明。本技术所属
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技术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尽管本文较多地使用了 I、本体;2、固定部;3、压指;4、叉口 ;5、排屑孔;6、安装孔等术语,但并不排除使用其它术语的可能性。使用这些术语仅仅是为了更方便地描述和解释本技术的本质;把它们解释成任何一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衣物裁剪机的压脚,本压脚包括一个金属片状的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本体(1)后端卷曲形成能够固定在裁剪机的机体上的固定部(2),所述的本体(1)的前端开叉形成两根压指(3),两根压指(3)内侧之间形成一个叉口(4),所述的叉口(4)为前端大后端小的喇叭口。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曹忠泉
申请(专利权)人:曹忠泉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