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液控制的挡绳装置,包括:挡绳机构、挡绳液压机构、单圈绝对编码器、多圈绝对编码器、控制器;挡绳机构进一步包括:摆动杆、挡绳辊、导轨杆、导向杆及挡绳辊支架;挡绳辊油缸一端与超起卷扬轴连接,另一端与摆动杆的中间部位轴连接,单圈绝对编码器布置在摆动杆的一端,摆动杆在挡绳辊油缸的驱动下绕单圈绝对编码器的安装轴摆动;挡绳液压机构包括:挡绳辊油缸比例电磁阀、挡绳辊油缸;多圈绝对编码器安装在卷扬的卷筒上,控制器安装在起重机操作室中。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以有效地防止乱绳现象,并减小卷扬上钢丝绳间的摩擦;采用电液控制系统,实现了系统的智能化控制,提高了系统的控制精度,使卷扬机构的运行更加平稳。(*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工程机械
,特别涉及电液控制的挡绳装置。
技术介绍
卷扬是用于钢丝绳收放的机构,广泛应用于工程机械的起重机中,对于不同的卷扬安装位置,钢丝绳的出绳方向将发生变化。在卷扬收放过程中,如果钢丝绳排列不整齐,将造成钢丝绳间互相挤压,容易发生乱绳现象,这将对起重设备造成不稳定性,产生安全隐患。当卷扬机构发生乱绳时,必须停止起重机的工作,对钢丝绳的排列进行整理,这将对起重机的实际操作造成时间的浪费和大量的人力投入,特别是对于一些不易维护的卷扬机构,会对现场操作带来很大的不便。目前,起重机卷扬上的挡绳装置通常采用以下两种方法(I)挡绳管装置,该种挡绳装置是在钢丝绳的出绳方向上增加一个挡绳管,挡绳管的轴心线与卷扬的轴心线平行,钢丝绳由于挡绳管的作用,钢丝绳的出绳角度变小。由于挡绳管装置只改变钢丝绳在卷扬径向上的角度,当卷扬快速运动时,可以减小钢丝绳的跳动。对于出绳方向与卷扬径向平面有较大角度时,容易发生乱绳现象,并且当卷扬转动时会使钢丝绳间存在较大的摩擦。(2)卷扬钢丝绳压绳装置,该种装置主要是设计一种压绳机构,通过机构的自重,将压绳机构压在钢丝绳的出绳点上,以改变钢丝绳的轴向出绳角度。然而由于卷扬转动,卷筒缠绕直径发生变化,钢丝绳的方向控制较难,精度差。因此,对于需要精确控制钢丝绳出绳方向,有效防止钢丝绳乱绳现象,就需要设计一种控制精准,可靠性高,方便实用的新型挡绳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目的为了防止钢丝绳的乱绳现象并延长其使用寿命,提供了一种电液控制的挡绳装置,实现了钢丝绳出绳方向的精确控制。采用的技术方案提供了一种电液控制的挡绳装置,包括挡绳机构、挡绳液压机构、单圈绝对编码器11、多圈绝对编码器14、控制器20 ;挡绳机构进一步包括摆动杆10、挡绳辊13、导轨杆21、导向杆22及挡绳辊支架12 ;挡绳辊支架12的两个横杆平行固定在滑块上,两横杆之间设有挡绳辊13,挡绳辊支架12的一端通过滑块I 27与导轨杆21连接,另一端通过滑块II 28与导向杆22连接;挡绳辊油缸9 一端与超起卷扬6轴连接,另一端与摆动杆10的中间部位轴连接,单圈绝对编码器11布置在摆动杆10的一端,用于检测摆动杆10的摆动角度,并通过摆动杆10、挡绳辊支架12和挡绳辊13在支架上的安装结构尺寸推算出挡绳辊13的实际位置,摆动杆10在挡绳辊油缸9的驱动下绕单圈绝对编码器的安装轴15摆动;摆动杆10的另一端设有环形槽,并通过固定轴与挡绳辊支架12相连接,摆动杆10的摆动带动挡绳辊支架12和挡绳辊13作往复直线运动,卷扬钢丝绳7从两个挡绳辊13中穿过,因挡绳辊13的往复直线运动,从而控制卷扬钢丝绳7的的出绳方向;挡绳液压机构包括挡绳辊油缸比例电磁阀18、挡绳辊油缸9,挡绳辊油缸比例电磁阀18安装在起重机的转台2上,通过挡绳辊油缸比例电磁阀18控制挡绳辊油缸9的伸缩运动,推辊油缸9带动摆动杆10的摆动;多圈绝对编码器14安装在卷扬6的卷筒上,通过钢丝绳7的初始标定位置、卷扬转角、卷扬绳槽数量及钢丝绳7缠绕层数来推断钢丝绳7的出绳位置;控制器20安装在起重机操作室中,将单圈绝对编码器11和多圈绝对编码器14的检测信号输入到控制器20中,输入信号通过控制器20的内部电路处理和数据分析与运算,做出相应的判断,控制整个挡绳装置的动作。其中,所述挡绳辊支架12的横杆的数量为2根,挡绳辊13的数量为2个。有益效果本技术通过挡绳辊的往复运动,控制钢丝绳在卷扬轴向的偏角,从而有效地防止乱绳现象,并减小卷扬上钢丝绳间的摩擦。同时挡绳装置采用电液控制系统,通过传感器的自动检测和控制器对挡绳推辊油缸的闭环控制,实现了系统的智能化控制,提高了系统的控制精度,使卷扬机构的运行更加平稳。附图说明 图I为全地面起重机整车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在超起卷扬上的安装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在超起卷扬上的安装立体图。图4为本技术电液控制的挡绳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钢丝绳在超起卷扬上的出绳方式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电液控制的挡绳装置的控制逻辑图。附图标识1_下车,2-转台,3-主臂臂架,4-超起支架,5-超起拉板,6-超起卷扬,7-卷扬钢丝绳,8-吊钩,9-挡绳辊油缸,10-摆动杆,11-单圈绝对编码器,12-挡绳辊支架,13-挡绳辊,14-多圈绝对编码器,15-安装轴,16-卷扬液压马达,17-减速机,18-挡绳辊油缸比例电磁阀,19-液压马达比例电磁阀,20-控制器,21-导轨杆,22-导向杆,27-滑块I,28-滑块II。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
的人员更好的理解本技术的方案,以下结合附图与实施实例作进一步的说明。图I与图2为本技术在采用电液控制系统的全地面起重机超起机构上的安装布局示意图,超起卷扬6安装在超起支架4的末端。当卷扬钢丝绳7发生乱绳时,会使钢丝绳7在卷扬上的排列不稳定,当起重机受力时,可能造成超起钢丝绳7松动,这对起重机将产生很大的冲击,对现场的操作是非常危险的。全地面起重机工作时,超起支架立起,与地面有一个较大的高度差,卷扬钢丝绳7发生乱绳时,需要收起超起支架,将主臂臂架3放平进行处理,这将严重影响工作效率。所以设置电液控制的挡绳装置可以提高起重机的安全性,保证现场的工作效率。挡绳辊油缸比例电磁阀18控制挡绳辊油缸9运动,挡绳辊油缸9的一端与摆动杆10相连,当挡绳辊油缸9运动时将带动摆动杆10绕单圈绝对编码器的安装轴15摆动。 参照图4,当摆动杆10发生摆动时,将带动挡绳辊支架12和挡绳辊13沿导轨杆21和导向杆22运动。由于摆动杆10绕安装轴15做圆周运动,挡绳辊支架12沿导轨杆21和导向杆22往复直线运动,所以将摆动杆10的一端设计成环形槽结构,使摆动杆10与挡绳辊支架12的连接点处可以相互运动。单圈编码器11和多圈编码器14分别检测摆动杆10的摆动角度和超起卷扬6的转角,并将检测信号输入到控制器20中,通过控制器20的数据处理和判断,控制挡绳辊油缸比例电磁阀18来最终控制挡绳辊13的运动。参照图5,钢丝绳7从超起卷扬6的出绳点引出穿过两个挡绳辊13之间连接到主臂臂架3上。当超起卷扬6转动时,钢丝绳7的出绳点发生变化,控制器20通过逻辑计算,控制挡绳棍13在卷扬轴向上往复直线运动,使钢丝绳7出绳方向与超起卷扬6的轴向偏角始终控制在允许的范围内。图中虚线所表示的钢丝绳7为没有安装电液控制的挡绳装置,钢丝绳7直接与主臂臂头相连接时钢丝绳7的位置。由于全地面起重机在不同的工况下,超起支架4展开的角度不同,且卷扬转动过程中出绳点不断变化,所以钢丝绳7的出绳方向将不断发生变化,当钢丝绳7与超起卷扬6径向平面偏角过大时,很容易发生乱绳。参照图6,为本技术的控制逻辑图。操作人员在整车上电后,通过操作手柄或开关,给控制器20输入一个液压马达动作的信号。控制器20接收到信号后通过外设接口电路的处理,将信号转换成二进制信号,并传递给微处理器CPU进行数据的处理和运算。CPU经过运算输出一个电信号,经I/O扩展接口来控制液压马达的转向和转速。安装在超起卷扬6上的多圈绝对编码器14能实时检测卷扬的角度变化,并将检测到的卷扬角度信号经控制器20外设接口电路转换后传给微处理器CPU。此时,CPU通过钢丝绳7的初始位置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电液控制的挡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液控制的挡绳装置包括:挡绳机构、挡绳液压机构、单圈绝对编码器(11)、多圈绝对编码器(14)、控制器(20);挡绳机构进一步包括:摆动杆(10)、挡绳辊(13)、导轨杆(21)、导向杆(22)及挡绳辊支架(12);挡绳辊支架(12)的两个横杆平行固定在滑块上,两横杆之间设有挡绳辊(13),钢丝绳(7)从挡绳辊(13)中穿过,挡绳辊支架(12)的一端通过滑块Ⅰ(27)与导轨杆(21)连接,另一端通过滑块Ⅱ(28)与导向杆(22)连接;挡绳辊油缸(9)一端与超起卷扬(6)轴连接,另一端与摆动杆(10)的中间部位轴连接,单圈绝对编码器(11)布置在摆动杆(10)的一端,摆动杆(10)在挡绳辊油缸(9)的驱动下绕单圈绝对编码器的安装轴(15)摆动;摆动杆(10)的另一端设有环形槽,并通过固定轴与挡绳辊支架(12)相连接,摆动杆(10)的摆动带动挡绳辊支架(12)和挡绳辊(13)作往复直线运动;挡绳液压机构包括:挡绳辊油缸比例电磁阀(18)、挡绳辊油缸(9),挡绳辊油缸比例电磁阀(18)安装在起重机的转台(2)上;多圈绝对编码器(14)安装在卷扬(6)的卷筒上,控制器(20)安装在起重机操作室中。...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卢贤票,高顺德,刘永平,袁合,申展超,
申请(专利权)人:大连理工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徐州工程机械研究中心,大连益利亚工程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