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除对焊钻杆接头内飞边伸缩刀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39761 阅读:24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去除对焊钻杆接头内飞边伸缩刀具,它包括螺钉、螺母、螺栓、轴承座、轴承、导杆、压板、机头刀片、刀体等,主刀体为中空圆柱体,内孔为梯形孔,与前压盖连接的部位开有放置刀体的孔槽,刀体放置其中,相邻部位开有拉簧槽,拉簧的另一端挂在刀体上;主刀体中部安装有限位螺钉;在主刀体的内孔中安装有移动锥体和导杆,移动锥体一端为具有一定锥度的圆锥体,另一端为中空圆柱体,在导杆左端安装有轴承和轴承座,移动锥体和导杆固定在一起;它采用三刃同时车削,车刀刀头可在径向伸缩,减轻了刀杆振动,克服了普通多刃刀只能车通孔的缺陷,它可以车削任何等径、不等径内孔管,具有较高的应用前景。(*该技术在2015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去除对焊钻杆接头内飞边的专用装置,尤其是一种伸缩刀具。技术背景在钻杆摩擦焊接过程中,由于摩擦和顶锻作用而产生内、外飞边。在焊接过程中如何有效去除G105对焊钻杆内飞边,成为需要解决的一个问题。这是因为G105钻杆接头水眼直径不一致,以公接头为例螺纹端部水眼直径为82.6mm,焊接加厚部位水眼直径为90.5mm,这就存在着接头水眼直径外小内大的问题,利用传统的内冲和单刃车刀车削方法难以有效去除内飞边。对于去除内飞边工艺,国内广泛采用单刃车刀车削或采用内冲方法。这两种方法去除G105钻杆内飞边均有一定的缺陷,用单刃车刀去除内飞边时,由于钻杆接头长度一般在350mm至400mm之间,要求车刀刀杆也较长,刚性因而下降,而且国内使用的普通石油管螺纹车床精度较低,床鞍与导轨之间间隙较大,加之内飞边硬度很高,因此在车削时易产生强烈振动,致使车削不平整,有较深的刀痕甚至凹槽。在钻杆承受交变应力时会产生应力集中而成为疲劳裂纹的诱发源;而内冲方法由于内冲刀直径是固定的,虽能够较好去除E75钻杆内飞边,但无法适应G105钻杆接头水眼外小里大的特点,因此无法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设计一种去除对焊钻杆接头内飞边伸缩刀具,以解决车削振动大、去除内飞边质量差的技术问题。该伸缩刀具主要由压盖、螺钉、主刀体、移动锥体、拉簧、螺母、螺栓、轴承座、轴承、限位螺钉、导杆、手轮、压板、机头刀片、内六角螺钉、刀体、支座等组成。前、后压盖上开有螺丝孔。主刀体为中空圆柱体,内孔为梯形孔,两端端面上开有螺丝孔,与前压盖连接的部位开有放置刀体的孔槽,开有放置刀体的孔槽有三个,刀体放置其中,相邻部位开有拉簧槽,拉簧安装在拉簧槽中,拉簧的另一端挂在刀体上;主刀体中部开有限位螺丝孔,在该限位螺丝孔上安装有限位螺钉;在主刀体的内孔中安装有移动锥体和导杆,移动锥体一端为具有一定锥度的圆锥体,另一端为中空圆柱体,在该圆柱体端面上开有按圆周分布的丝孔;导杆两端均车有螺纹,在导杆左端安装有轴承和轴承座,并通过螺母将轴承和轴承座上紧在导杆的左端,定位轴承台肩,螺栓通过定位轴承台肩上的孔和移动锥体端面上的丝孔将移动锥体和导杆固定在一起;导杆的另一端伸出主刀体,并与手轮相连接;在主刀体的两端通过紧固螺钉安装有压盖;主刀体的右端下侧安装在支座上;支座一侧为V型槽机构,用以放置主刀体。刀体共有三块一起使用,刀体一端加工有与移动锥体的锥面配合的圆弧面,另一端开有凹槽,用以放置压板。压板上有螺丝孔,压板通过螺钉将机头刀片固定在刀体上。该车刀采用三刃同时车削,可避免由于单车刀车削时刀杆振动而引起车削面不平整,同时由于刀头振动减少,改善了车刀工况,减少了车刀碎裂、崩刃现象的发生,提高了刀块的使用寿命。车刀刀头可在径向方向伸缩,能保证车刀在最小直径情况下进入钻杆水眼然后涨开进行车削,有效克服普通多刃刀只能车通孔的缺陷。该车刀不仅仅局限于车对焊钻杆,它可以车削任何等径、不等径内孔管,具有极高的应用前景。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中刀块与移动锥体锥面配合的结构示意图的A-A剖面图,图3是本技术中刀块结构示意图的B-B剖面图,图4是本技术中主刀体与支座连接的结构示意图的C-C剖面图,。图中1前压盖、2紧固螺钉、3主刀体、4移动锥体、5拉簧、6螺母、7螺栓、8轴承座、9轴承、10限位螺钉、11导杆、12后压盖、13手轮、14机头刀片、15压板、16内六角螺钉、17刀体、18支座、19对焊钻杆接头。具体实施方式参照附图1,附图2,附图3,附图4,本技术去除对焊钻杆接头内飞边伸缩刀具,它包括前压盖(1)、紧固螺钉(2)、主刀体(3)、移动锥体(4)、拉簧(5)、螺母(6)、螺栓(7)、轴承座(8)、轴承(9)、限位螺钉(10)、导杆(11)、后压盖(12)、手轮(13)、机头刀片(14)、压板(15)、内六角螺钉(16)、刀体(17)、支座(18)等。前压盖(1)与主刀体(3)通过紧固螺钉(2)固定在一起,拉簧(5)放入主刀体(3)的拉簧槽中,限位螺钉(10)上入主刀体(3)上的相应螺丝孔中。将轴承(9)从刀杆(11)一端装入,将轴承座(8)装入至定位台肩压紧轴承(9),将另一付轴承(9)装入压紧到轴承座(8)另一端的定位台肩,将一对螺母(6)依次上入导杆(11)末端的螺纹,将轴承(9)及轴承座(8)紧固。用螺栓(7)将装配好的导杆(11)和移动锥体(4)固定在一起。后压盖(12)与导杆(11)通过螺纹连接,手轮(13)与导杆(11)一端的四方体连接。用内六角螺钉(16)和压板(15)将机头刀片(14)固定在刀体(17)上。装配时,首先将装配后的刀体放入主刀体(3)开的槽中,拉簧(5)将其箍住,产生预紧力。将装配好的导杆(11)从主刀体(3)开有放置刀具槽的一端装入,装到适当位置时,从另一端将后压盖(12)上到导杆(11)的螺纹上,在适当位置用螺栓将后压盖(12)与主刀体(3)固定在一起,将手轮(13)装在四方体上。在主刀体(3)的另一端用紧固螺钉(2)将前压盖(1)固定。将主刀体(3)放入支座(18)的V型槽中,焊接牢固。使用时,将支座(18)固定在车床上,未进入对焊钻杆接头前,将移动锥体(4)旋转退至限位螺钉(10)限位位置,移动锥体(4)移动到小端,刀体(17)在拉簧(5)作用下回缩,伸缩刀具进入对焊钻杆接头,进入以后,旋转导杆(11),使移动锥体(4)锥面从小端向大端移动,刀体(16)伸出与移动锥体(4)顶紧,即可进刀,开始车削。车削完毕退刀时,重复未进入对焊钻杆接头前的动作。权利要求1.去除对焊钻杆接头内飞边伸缩刀具,它包括螺钉、螺母、螺栓、轴承座、轴承、导杆、手轮、压板、机头刀片、刀体、支座,其特征是主刀体为中空圆柱体,内孔为梯形孔,两端端面上开有螺丝孔,与前压盖连接的部位开有放置刀体的孔槽,刀体放置其中,相邻部位开有拉簧槽,拉簧安装在拉簧槽中,拉簧的另一端挂在刀体上;主刀体中部开有限位螺丝孔,在该限位螺丝孔上安装有限位螺钉;在主刀体的内孔中安装有移动锥体和导杆,移动锥体一端为具有一定锥度的圆锥体,另一端为中空圆柱体,在该圆柱体端面上开有按圆周分布的丝孔;导杆两端均车有螺纹,在导杆左端安装有轴承和轴承座,并通过螺母将轴承和轴承座上紧在导杆的左端,螺栓通过定位轴承台肩上的孔和移动锥体端面上的丝孔将移动锥体和导杆固定在一起;导杆的另一端伸出主刀体,并与手轮相连接;在主刀体的两端通过紧固螺钉安装有压盖;主刀体的右端下侧安装在支座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去除对焊钻杆接头内飞边伸缩刀具,其特征是与前压盖连接的部位开有放置刀体的孔槽有三个。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去除对焊钻杆接头内飞边伸缩刀具,其特征是支座一侧为V型槽机构,用以放置主刀体。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去除对焊钻杆接头内飞边伸缩刀具,其特征是刀体三块一起使用,刀体一端为与移动锥体的锥面配合的圆弧面,另一端开有凹槽,压板放置其中,压板上有螺丝孔,压板通过螺钉将机头刀片固定在刀体上。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去除对焊钻杆接头内飞边伸缩刀具,它包括螺钉、螺母、螺栓、轴承座、轴承、导杆、压板、机头刀片、刀体等,主刀体为中空圆柱体,内孔为梯形孔,与前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去除对焊钻杆接头内飞边伸缩刀具,它包括螺钉、螺母、螺栓、轴承座、轴承、导杆、手轮、压板、机头刀片、刀体、支座,其特征是主刀体为中空圆柱体,内孔为梯形孔,两端端面上开有螺丝孔,与前压盖连接的部位开有放置刀体的孔槽,刀体放置其中,相邻部位开有拉簧槽,拉簧安装在拉簧槽中,拉簧的另一端挂在刀体上;主刀体中部开有限位螺丝孔,在该限位螺丝孔上安装有限位螺钉;在主刀体的内孔中安装有移动锥体和导杆,移动锥体一端为具有一定锥度的圆锥体,另一端为中空圆柱体,在该圆柱体端面上开有按圆周分布的丝孔;导杆两端均车有螺纹,在导杆左端安装有轴承和轴承座,并通过螺母将轴承和轴承座上紧在导杆的左端,螺栓通过定位轴承台肩上的孔和移动锥体端面上的丝孔将移动锥体和导杆固定在一起;导杆的另一端伸出主刀体,并与手轮相连接;在主刀体的两端通过紧固螺钉安装有压盖;主刀体的右端下侧安装在支座上。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新旭王鑫王延文郝荣明刘光磊吴鹏何元君党峰君张建靳乾修李林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化集团胜利石油管理局黄河钻井总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7[中国|山东]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