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徐继康专利>正文

一种做有对拉物件的踩动滑鞋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393738 阅读:680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3-08 06:24
一种做有对拉物件的踩动滑鞋,可踩动向前,用于跨跨、滑滑的玩动,是一种轮滑类玩器具。滑鞋由踩动轮、鞋身、滑轮和对拉物件组成:左、右滑轮各经后轴活动连接在鞋身后面的两侧,踩动轮为一偏心轮、经前轴活动连接在板状鞋身前面的两侧之间而成一滑鞋;两滑鞋之间做有对拉物件,对拉物件可做成一线带,线带的两端对接在两滑鞋的适合部位而成一整体。由于踩动轮为一偏心轮,可踩动前移;由于两滑鞋间设置了对拉物件,又可使玩动轻松、休闲。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控位装置占位置不大,简易、可行,能控制和保持两滑鞋间相配的行走距离,从而使后脚能轻松稳着地起步前跨,使跨跨、滑滑的玩动近似于散步,悠雅闲趣。(*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做有对拉物件的踩动滑鞋,属玩器具、轮滑类鞋。
技术介绍
本滑鞋和现行流行的轮滑鞋接近,其玩动动作也类似——边走(跨)动,边前移;所不同的是,本滑鞋是一种依靠脚在跨步后,脚前处于上翘又转为下踩时,往下踩动下面的偏心轮(踩动轮)为动力,达到跨步和滑行向前的目的,是一种早先就有的轮滑类鞋。由于该鞋的玩动,没现行流行的滑鞋快速、带劲而冷落;但在设置相关装置后,可做成一种休闲类的滑鞋品种,因为其玩动恰如行走,难度小,轻松省力而容易为另一种休闲方式的玩人所看好。由于这种类似于脚下踩前移的滑鞋,有一个较明显的缺陷一缺少鞋与鞋之间的控 位装置。由此,当前脚下踩前移时,后脚须急步上前,使人体重心落实到在前滑的前脚上并快步跟上,这样,较为费劲,一旦两脚(两滑鞋)之间的距离拉开,玩动还会失态,达不到那种轻松稳着和休闲散步模样的行走、前移的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使玩动优雅、稳着,将两滑鞋的前、后距离控制在一步间,本技术提供一种控位装置,使前脚下踩前移时,会连同后脚一起前移,在保持两脚间适当距离的同时,使后脚不用急步上前跟上,可行走般地跟步向前,以实现行走、前移的相应效应。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滑鞋由踩动轮,鞋身,滑轮和对拉物件组成左、右滑轮各经后轴活动连接在板状鞋身后面的两侧,踩动轮为一偏心轮、经前轴活动连接在鞋身前面的两侧之间而成一滑鞋;两滑鞋之间做有对拉物件,对拉物件做成一线带,线带的两端(头)对接在两滑鞋的适合部位而成一整体。本构造中踩动轮和鞋身等可做成不同的形状和样式;本构造中所涉及的是一种依靠踩踏前移的轮滑鞋。当双脚分别踩在两滑鞋的鞋身上时,可借助底部的滑轮、踩动轮前跨、前移。由于鞋身前端的踩动轮是一偏心轮,在下踩时,鞋身的前面经前轴下压会带动滑鞋连同人体前移,但待踩时,脚则要在前跨中抬起鞋身的前面,仍经前轴上拉偏心轮到设定的高度、使偏心轮随自重绕前轴到原高点;由此,脚在前跨时,须拖动滑鞋向前并使脚跟处在后轴的后面下压而抬起前轴待踩,这和前跨的动作不太协调;由此,可在滑鞋上添置一鞋套,这样,在前跨时,脚背可借助鞋套上拎,既方便抬高前轴、又方便跨动。随着脚步的踩下前走,随着腿脚角位的变化,脚着地的支撑力会变反、变大,会引动滑鞋后移,使行走不自在;由此可在滑鞋的前下方添置着地支脚,使之会在偏心轮下压后着地,以抵住腿脚角位变反时的反向力,稳步行走。由于偏心轮带动滑鞋连同人体向前时,有一种惯性,而惯性是滑鞋动作的一种补充,上述方案中,没能使惯性得到运用,还须设置如早先滑鞋中的单向装置位于前轴和后轴之间的鞋身中添置一单向轮轴,两单向轮经该轴的两侧活动连接在鞋身的左、右;由于两单向轮的内侧各做有和单向轮圆合成一体的单向轮齿片,而鞋身两侧的相应部位也各设置了和该齿片的齿口对应的单向轮顶片。单向轮顶片在单向轮随滑鞋向前时和齿口打滑而不起作用,当滑鞋要后移时,则顶住齿口,使单向轮不能后退;由此,当滑鞋处于惯性向前时,不受影响,而后退时,反向力会受单向轮控制而不会后退。由于设置了单向装置,滑鞋前下方的着地支脚可不再设置。如上所述,依靠下踩前移的滑鞋,在两滑鞋之间设置控位装置,可使玩动轻松稳着,走、移自如,而这类装置的构造可以不同,有做成两鞋身前、后互相控位的;有配合玩车,在玩车中各设置两滑鞋前、后的限位构件的;有框在框架中,使两滑鞋前、后控位的等。而本技术提供的是一种做在(前、后)两滑鞋之间的、或前或后的位置的对拉物件,是一种两端(两头)对接或控制在两滑鞋恰当部位的、能适应两滑鞋动作并控制两滑鞋之间距离的、被两滑鞋前后对拉的对拉物件,其优点在于占位置不大,简易、可行。如上面所提的线带,本身就会折动 ,就能适应两滑鞋前前后后的、交替前移的玩动动作;由于线带占位置不大,简易、可行,所以是本控位装置一对拉物件中最直接和基本的构造;在此基础上还可做成相对复杂的如可折动的跨杆等的相应构造,以充实本构造内容,保护其范围。线带可采用不同的材料做成不同的形状和类型,可改进成有弹性的、折动有序的线带,使之和两滑鞋前前后后的、交替来回的各种玩动动作更加配合。当相应长度的线带的两端分别接在两滑鞋的适合部位后,就能使两滑鞋保持基于一步的距离而不再拉(分)开。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控位装置占位置不大,简易、可行,能控制和保持两滑鞋间相配的行走距离,从而使后脚能轻松稳着地起步前跨,使跨跨、滑滑的玩动近似于散步,悠雅闲趣。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图I是本技术构造示意图。图2是图I的侧向示意图。图3是一种做有对拉物件的踩动滑鞋实施例的侧向示意图。图I以上、下分前、后,是往下看的(俯视)图形。图2以左、右分前、后,是图I的侧向示意图,其中右图在左图(图I)的基础上有所改动。图3以左、右分前、后,是本技术实施例的侧向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所示,滑鞋由踩动轮2,鞋身4,滑轮6组成图I、图2中鞋身4是通常采用的踏板做成,以便踩踏;图I、图2中后轴5横向穿经鞋身4后面的板厚间定位后,使两滑轮6分别经后轴5的两侧,活动连接在鞋身4后面的两侧;图I、图2中鞋身4前端两侧的中间,在形状上留有放置踩动轮2的位置,位于两侧间的踩动轮2,其轴孔和板厚间的轴孔放置对位、经前轴3—一连接后,活动连接在鞋身4前端的中间。如图示,本滑鞋由此构成一基本体。图I、图2中的踩动轮2是早先的那种偏心轮,由于偏心轮不同于一般的滑轮,其着地支点会处在前轴3的后面,当脚下踩时,有一种下坡的效应,会带动滑鞋连同人体前移。如上面所说,由于要协调滑鞋的玩动动作,由于滑鞋有后滑的不到之处,因此可在滑鞋的上面添置鞋套8,可在滑鞋的前下方添置着地支脚15 (见图2前面的滑鞋前下方的半圆形示意),使玩动协调、稳着。由于要保持玩动中的惯性作用,图2中的后面的滑鞋中设置了单向装置位于前轴3和后轴5之间的鞋身4的板厚间,横向穿经一单向轮轴9,两单向轮7各经该轴的两侧,活动连接在鞋身4的左、右;两单向轮7的内侧各做有和单向轮7圆合成一体的单向轮齿片11,该齿片和图中鞋身4的相应部位各设置的单向轮顶片10配合做成。当滑鞋向前时,单向轮顶片10和单向轮齿片11的齿口打滑,单向轮7不起控制作用,使玩动有了惯性的辅助;而当滑鞋要后移时,单向轮顶片10则顶住单向轮齿片11的齿口,反向力会受单向轮顶片10的控制而不会后退;因此,设置了单向装置后,滑鞋前下方的着地支脚15可以不设。为配合滑鞋的惯性向前,偏心轮凸起部位的背面还做有小滑轮12。见图2后面滑鞋中偏心轮所设的小滑轮12 :小滑轮经轮轴(图中轮圆心一黑点)活动连接在偏心轮凸起部位背面的两侧中间。图I中,对拉物件I做成了一线带,线带的两端各对接在两滑鞋的内侧,使前、后滑鞋控制在基于一步的距离内,以缓和行走、前移的玩动动作。本对拉物件I同可做成圈带状,如图2,图2中对拉物件I做成了圈带,圈带的两端环绕在(前、后)两滑鞋的前端两鞋身4前端的内侧各直向上做有一短杆,短杆的上面做有线盘13,线盘的上下两头各细向中间的盘内,圈带的两端环绕在两线盘13的盘内,线盘13外侧近盘内的上下间做有一锁片14。本装置中的圈带也会折动,作用和线带相同,其锁片14和线盘13的盘形(见图2)为防止圈带在前前后后的交替走动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做有对拉物件的踩动滑鞋,左、右滑轮经后轴活动连接在板状鞋身后面的两侧,踩动轮为一偏心轮、经前轴活动连接在鞋身前面的两侧之间而成一滑鞋,其特征是:两滑鞋之间做有对拉物件,对拉物件做成一线带,线带的两端对接在两滑鞋的适合部位而成一整体。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继康
申请(专利权)人:徐继康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