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徐永清专利>正文

一种腕舟骨骨折固定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393109 阅读:245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3-08 06:0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腕舟骨骨折固定器,包括弓背和钉脚,所述的弓背与钉脚为一体式结构,弓背与钉脚之间通过固定弧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镍钛记忆合金材料制作,根据材料在0℃至40℃温度范围内产生记忆形变的特性,按骨折固定工程学结构要求设计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特殊结构形态,固定器在0至5℃的冰盐水中,将固定器的两个钉脚展开,直接置入腕舟骨骨折两断端后,用40℃的热盐水湿敷于固定器上,利用镍钛记忆合金板材马氏效应产生动态加压力,加压自然、柔和,使器、骨容为一体,稳固可靠。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固定弧及其特殊角度的设计更有利于植骨、加压复位与固定,融合器直接置于皮下,无需外固定,操作简便,避免感染,利于患者术后早期活动和腕关节功能的恢复。(*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医疗器械
,进一步属于骨科器械
,具体涉及一种用于骨折融合固定,尤其适合于腕舟骨骨折复位的固定器。
技术介绍
骨折是人体遭受伤害时常发生的情况,骨折复位固定是最常用的医学手段。手腕是人类最灵活的功能部件,腕骨是由多块不同结构的骨块结合而成,可谓结构复杂。一旦受到伤害,其复位固定要比其他部位的骨折复位难度要得多。现有技术的复位一般采用克氏针、固定钢板等复位固定腕骨骨折部位,由于这些器械固定对腕骨间关节部位没有加压作用,术后需要较长时间的外固定,给患者的功能恢复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即能够恢复慢。而且钢板螺钉固定需要在较小的腕骨上打孔,操作复杂,增加手术创伤,影响关节功能。特别 是对于腕舟骨的固定,术后可能出现疼痛和感染等并发症,对腕关节的恢复极为不利。因此,开发一种有利于腕舟骨融合固定的装置非常必要,是克服现有技术缺陷的最好方式。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操作简单,固定牢靠,能够有效避免感染,灵活方便,有利于患者腕关节功能恢复的腕舟骨骨折固定融合器。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所述的腕舟骨骨折固定融合器包括弓背和钉脚,所述的弓背与钉脚为一体式结构,弓背与钉脚之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腕舟骨骨折固定器,包括弓背(1)和钉脚(2),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弓背(1)与钉脚(2)为一体式结构,弓背(1)与钉脚(2)之间通过固定弧(4)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永清李川朱跃良
申请(专利权)人:徐永清李川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