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董大明专利>正文

后路寰枢椎复位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393105 阅读:169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3-08 06:05
一种后路寰枢椎复位器,由主梁、寰椎钳夹复位系统和枢椎钳夹系统组成,所述主梁头部固定在枕骨板上,所述主梁的中部开设有安装寰椎钳夹复位系统的长条形开槽,所述主梁的尾部开设有安装枢椎钳夹系统的第一螺孔;所述寰椎钳夹复位系统包括寰椎钳夹和寰椎钳夹固定装置,所述寰椎钳夹通过寰椎钳夹固定装置固定在主梁上;所述枢椎钳夹系统由两钳体与滑板铰接而成,所述滑板的中间开设有一道纵槽,一安装螺母穿过该纵槽将枢椎钳夹系统固定在主梁尾部开设的第一螺孔上,滑动滑板可变换枢椎钳夹系统与主梁间的相对位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操作方便,能够产生足够的复位力量,从而提高手术的有效性,降低手术风险。(*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手术医疗器械,特别是一种后路寰枢椎复位器
技术介绍
寰枢椎复合体常由于创伤、先天性发育异常等因素导致寰枢关节不稳定,致高位脊髓损伤,危及患者生命。因此,为了维持寰枢椎复合体的稳定性,常常需要手术干预进行寰枢椎融合。目前,寰枢椎融合有前路、后路多种内固定方法和技术,包括Brooks和Gallie等钢丝捆扎技术、Apofix和Halifix椎板钩技术、寰枢椎椎弓根螺钉技术、Magerl螺钉技术及一些改良方法等。后路寰枢椎椎弓根螺钉技术是近年来较为流行的方法,生物力学的研究和临床使用均证明该方法是非常有效的。但通常的后路寰枢椎椎弓根螺钉固定人为的造成了寰枢椎脱位,虽然用神经剥离子钩住寰椎后弓并向后方提拉,既有复位寰枢椎脱位作用又可给出一个反作用应力,防止钻孔时加重脱位造成脊髓损伤,但由于提拉力度有限且不稳定,术后效果常不理想。目前尚没有后路手术时在直视下将脱位的寰枢椎即时复位固定的手术器械。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后路寰枢椎复位器,结构简单,操作方便,能够产生足够的复位力量,从而提高手术的有效性,降低手术风险。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后路寰枢椎复位器,由主梁、寰椎钳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后路寰枢椎复位器,其特征在于:由主梁、寰椎钳夹复位系统和枢椎钳夹系统组成,所述主梁头部固定在枕骨板上,所述主梁的中部开设有安装寰椎钳夹复位系统的长条形开槽,所述主梁的尾部开设有安装枢椎钳夹系统的第一螺孔;所述寰椎钳夹复位系统包括寰椎钳夹和寰椎钳夹固定装置,所述寰椎钳夹通过寰椎钳夹固定装置固定在主梁上;所述枢椎钳夹系统由两钳体与滑板铰接而成,所述滑板的中间开设有一道纵槽,一安装螺母穿过该纵槽将枢椎钳夹系统固定在主梁尾部开设的第一螺孔上,滑动滑板可变换枢椎钳夹系统与主梁间的相对位置。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董大明危国军姚猛王岩松康凯裴孝鹏
申请(专利权)人:董大明危国军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