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心血管异常通道封堵器。
技术介绍
先天性心病动脉导管未闭是最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之一,其约占整个先天性心脏病的10% -20%,全国每年大约有数余万患动脉导管未闭的先天性心脏病婴儿出生。这些先天性心脏病患者若不进行治疗,便会逐渐发展成重度肺动脉高压,引起肺血管损伤,最终形成“艾森曼格氏综合征”直至死亡。上述先天性心脏病必须进行外科开胸手术才能得到根治。1967年拍斯特曼(Porstmann)首先采用不开刀的介入治疗方法对先天性心脏病动脉导管进行泡沫海绵栓塞治疗,开创了介入治疗先心病的先河。后来,有不少介入学家对上述介入器械进行改进与创新,如瑞西凯德(Rashkind)双面伞闭合器,各种可控与非可控性弹簧钢圈等等,但均有不尽人意之处,90年代末期,美国介入放射学家阿姆普拉兹(Amplatzer)专利技术的由记忆合金丝制作呈蘑菇伞状及双盘状的先心病封堵器较好地克服了以往介入治疗方法的很多不足,其具有在静脉系统操作,创伤小、操作更方便、适应证广及疗效明确且更安全可靠等优点,使得先心病介入治疗异军突起,在心脏病介入治疗领域占有一席之地,受到越来越多临床医生及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心血管异常通道封堵器,包括网塞(1),其特征在于:所述网塞(1)的内部设有阻流内芯(2),网塞(1)的两端分别设有前圆盘(3)和后圆盘(4),前圆盘(3)右端通过金属帽(5)连接有若干阻滑杠一(6),后圆盘(4)上设有螺母(7);所述后圆盘(4)左端通过螺母(7)连接有若干阻滑杠二(10)。
【技术特征摘要】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