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体粘附片及片粘附用器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389826 阅读:228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3-07 22:43
[课题]提供一种能够减少对生物体的影响、提高安全性的生物体粘附片。[解决方案]提供一种生物体粘附片(10),其具有由生物体适合性材料形成的基板(12)、和由生物体适合性材料形成且从前述基板(12)的表面突出而形成的多个突出部(13),通过使前述多个突出部(13)与生物体组织接触,从而以范德华力粘附到生物体组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能够粘附到生物体组织的片及用于使该片粘附到生物体组织的器件,特别是涉及能够粘附到体腔内的医疗用片及用于将该片输送、粘附到体腔内的器件。
技术介绍
作为体腔内使用的治疗用器件,已知例如在血管内留置的管状支架(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使用支架时,通常将患者的脚、腕部的血管开一个小的切口,设置插管器包壳(导入器),通过插管器包壳的内腔,先通入导丝,并通过球囊导管等将缩颈状态的支架插入血管内,然后在设定位置通过球囊等使其扩张而留置在血管内。通过将支架留置在血管内,从内侧支撑血管的狭窄部位或堵塞动脉瘤的入口。这样的支架通常形成管状,因此即使仅在血管周向的局部出现问题,支架也会触及血管周向360度的全体部位,留置在包含血管健全部位在内的更广范围。此外,支架一旦被留置,将不再取出而一直存在于血管中。但是,如果血管内存在作为异物的支架,支架可能会导致血栓的发生,因此作为抗栓疗法必须要持续服用抗血小板药物。虽然也存在支架中含药物的药物释放支架,但是药物释放期限存在限制。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9-131672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是为解决上述课题而作出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减少对生物体的影响、提高安全性的生物体粘附片及片粘附用器件。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为实现上述目的的本专利技术的生物体粘附片,具有由生物体适合性材料形成的基板、由生物体适合性材料形成且从前述基板的表面突出而形成的多个突出部,其通过使前述多个突出部与生物体组织接触,从而以范德华力粘附到生物体组织。专利技术的效果本专利技术的生物体粘附片,其通过使多个突出部与生物体组织接触,能够以范德华力粘附,因此不需要用于保持粘附状态的其他构成,能够减少对生物体的影响、提高安全性。特别是,在管腔内通常需要应用支架的治疗中,可以减少对管的健全部位产生影响。即、如果在管腔内使用支架,即使仅在管的周向的局部出现问题,支架也会触及管的周向360度的全体部位,支架会留置在包含管的健全部位在内的更广范围,但是如果使用生物体粘附片,可以不像支架那样利用径向力而是通过范德华力粘附,因此可以仅对管的异常部位进行覆盖、治疗,能够尽量减少对管的健全部位的影响。如果前述突出部在前述基板的每1μm2表面形成1个以上,且其长度为1μm~500μm,最大外径为5nm~1μm,则可以对生物体组织产生良好的粘附力。如果前述基板及突出部为生物降解性高分子,则粘附的生物体粘附片不会随着时间延长而降解,因此可以减少服用抗血小板药物的时间。如果前述基板及突出部为生物降解性高分子且使前述基板具有比前述突出部更快降解、消失的构成,则在突出部产生的粘附力消失之前基板不会降解,可以抑制基板的剥落。如果前述生物降解性高分子为选自聚乳酸、聚乳酸立构复合物、聚乙醇酸、聚乳酸和聚乙醇酸的共聚物、聚羟基丁酸、聚苹果酸、聚-α-氨基酸、胶原、层粘连蛋白、硫酸肝素、纤粘蛋白、玻连蛋白、硫酸软骨素、透明质酸、聚己内酯、聚氨基酸组成的组中的1种以上,则生物体粘附片粘附到生物体组织之后,可以很好地降解。如果使前述基板为多孔体,可以促进被粘附的生物体组织的再生,可以使生物体粘附片迅速被生物体组织覆盖。如果使基板及突出部中的至少一方含有生理活性物质,则能够对被粘附的生物体组织进行治疗、或者抑制设置在体腔内时应用部位的闭塞等。如果是前述基板为管状基台(即管状体)且前述突出部从前述基台的外周面突出而形成并形成为管状的生物体粘附片,则可以在减少对生物体的影响的同时以范德华力安全留置在例如血管等体腔内。如果使前述基板具有多个狭缝,可以根据应用的生物体,使基板扩大,进行粘附。特别是基板为管状基台(即管状体)的场合,可以根据应用的体腔的内径,使基台的直径扩大,进行粘附。如果片粘附用器件具有:能够插入生物体内的管,配置在前述管的前端部且能够弹性地扩大和收缩并能够将粘附到生物体组织的生物体粘附片保持在外周面的筒状保持部,通过包覆前述保持部的外周而使保持部收缩、通过在轴向上离开前述保持部而使保持部开放、扩大的外包壳,以及配置在前述管的前端部且能够扩大和收缩的球囊,则可以将外周面保持有生物体粘附片的保持部以收缩的状态收纳到外包壳内,因此可以轻易地将生物体粘附片输送到设定位置。更进一步,可以通过使外包壳向轴向移动,保持部通过自扩张功能进行扩张,因此,可以通过手边侧操作,轻易地将保持在保持部的外周面的生物体粘附片粘附到生物体。此外,由于设置了球囊,通过手边侧操作能够更准确地将生物体粘附片粘附到生物体。前述球囊如果能够在前述保持部的内部扩大和收缩,则可以在通过保持部将生物体粘附片临时固定到生物体组织的状态下,通过球囊进行挤压,准确地将其粘附到生物体组织。附图说明图1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的生物体粘附片的斜视图。图2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的生物体粘附片的部分粘附面的局部放大斜视图。图3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的生物体粘附片的部分粘附面的局部放大剖面图。图4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的生物体粘附片的其他示例的粘附面的局部放大剖面图。图5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的生物体粘附片粘附状态的局部放大剖面图。图6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的生物体粘附片的其他示例的斜视图。图7是表示片粘附用器件的平面图。图8是表示沿着图7的8-8线的剖面图。图9是表示将片粘附用器件插入血管状态下的剖面图。图10是表示通过片粘附用器件的保持部将生物体粘附片临时固定到病变部位状态下的剖面图。图11是表示通过片粘附用器件的球囊将生物体粘附片粘附到病变部位状态下的剖面图。图12是表示使片粘附用器件的保持部处于收缩状态下的剖面图。图13是表示用于制造生物体粘附片的模具的局部放大剖面图。图14是表示在模具中浇铸用于形成生物体粘附片的材料的状态下的局部放大剖面图。图15是表示从模具中取出生物体粘附片时的局部放大剖面图。图16是表示第2实施方式的生物体粘附管的斜视图。图17是表示第2实施方式的生物体粘附管的部分粘附面的局部放大斜视图。图18是表示第2实施方式的生物体粘附管的部分粘附面的局部放大剖面图。图19是表示第2实施方式的生物体粘附管的其他示例的斜视图。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0.09.22 JP 2010-212795;2010.09.22 JP 2010-212791.一种生物体粘附片,其具有由生物体适合性材料形成的
基板、和由生物体适合性材料形成且从所述基板的表面突出而
形成的多个突出部,
所述生物体粘附片通过使所述多个突出部与生物体组织接
触,从而以范德华力粘附到生物体组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物体粘附片,其中,所述突出
部在所述基板的每1μm2表面形成有1个以上,长度为1μm~
500μm,最大外径为5nm~1μm。
3.根据权利要求1或权利要求2所述的生物体粘附片,其
中,所述基板及突出部为生物降解性高分子。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生物体粘附片,其中,所述基板
及突出部为生物降解性高分子,所述基板具有比所述突出部更
快降解、消失的构成。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生物体粘附片,其
中,所述生物降解性高分子为选自聚乳酸、聚乳酸立构复合物、
聚乙醇酸、聚乳酸和聚乙醇酸的共聚物、聚羟基丁酸、聚苹果
酸、聚-α...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石井直树森下启太郎早场亮一
申请(专利权)人:泰尔茂株式会社
类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