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临床医疗眼科学
,具体涉及一种可调节粗细的泪道支架。
技术介绍
临床上对于一些泪道阻塞性疾病往往采用鼻泪道内放置义管,即支架的方式来治疗。放置的支架能够起到支撑作用,从而扩张部分阻塞的泪道,一般所放置的支架在术后2^3个月内即可拔管。拔管后如即刻行泪道冲洗,大部分人都会通畅的,但数周后一部分人还会发生泪道再次阻塞而引起溢泪(即俗话说的“流眼泪”)。分析再次阻塞的原因,有以下几点1,支架虽然短期可以扩张原来狭窄的泪道,但这种阻塞的泪道往往伴随着慢性的炎症,在置管期间由于泪道处于完全封闭的状态,炎症往往会进一步加重,会造成拔管后的再 次阻塞。2,泪道为具有弹性的粘膜管状组织,部分部位具有收缩功能,临床常用的泪道支架虽然形状和功能各异,但均不具备“可调节粗细”的功能。这意味着放置支架的2 3个月内泪道将丧失调节能力,可能是拔管后再次阻塞的重要原因之一。目前国内外尚无粗细可调节的泪道支架产品或专利出现。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通过控制注射的生理盐水的量来调节粗细的新型泪道支架。根据个体泪道阻塞程度不同,生理盐水的注射量可多可少,从而调节泪道的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可调节粗细的泪道支架,由头部球囊(1)、球囊穿线隧道(2)、体部囊(3)、不膨胀注水管(4)、注水口(5)和注水口帽盖(6)组成,其特征在于:头部球囊(1)为圆环结构,体部囊(3)为中部空心的圆柱体结构,体部囊(3)一侧连接头部球囊(2),另一侧连接不膨胀注水管(4)一端,不膨胀注水管(4)另一端为注水口(5),且设有注水口帽盖(6);头部球囊(1)上设有球囊穿线隧道(2)。
【技术特征摘要】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