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当使前盖耦接至后盖或与后盖分离时能够防止损坏后盖的显示装置。所述显示装置包括后盖、耦接构件、以及前盖。所述后盖包括用来容纳显示面板的容纳空间。所述耦接构件可分离地耦接至所述后盖。所述前盖形成为围绕所述显示面板的前边界部,并且可分离地耦接至所述耦接构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显示装置,并且尤其涉及当使前盖与后盖耦接或与后盖分离时能够防止损坏后盖的显示装置。相关技术近来,具有诸如液晶显示面板、等离子显示面板、以及有机发光显示面板之类的各 种平面显示面板的显示装置替代了阴极射线管(CRT)显示装置正在被实际地使用。这种显示装置正在薄化和轻化,尤其正在进行减小围绕每个显示面板的边缘部的边界区的宽度(以下称之为边框宽度)的研究。通常,现有技术的显示装置包括显示面板;容纳所述显示面板的容纳壳;容纳所述容纳壳的后盖;以及围绕所述后盖的侧面和所述显示面板的前边界部的前盖。此处,所述后盖钩接至所述前盖。在现有技术的显示装置中,由于前盖钩接至后盖,所以当使前盖稱接至后盖或与后盖分离时会损坏后盖。
技术实现思路
于是,本专利技术涉及提供一种显示装置,所述显示装置基本上避免了由于现有技术的局限和缺点导致的一个或多个问题。本专利技术的一方面涉及提供一种当使前盖耦接至后盖或与后盖分离时能够防止损坏所述后盖的显示装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方面涉及提供一种能够减小边框宽度的显示装置。本专利技术的额外的优点和特征的一部分将在随后的描述中描述并且在对下文研习后,这些优点和特征的一部分对于本领域的普通的技术人员来说将变得清楚或可从对本专利技术的实践中获悉。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和其他的优点可通过在书面的描述和权利要求书以及附图中具体指出的结构来实现和获得。为了实现这些以及其他优点并且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如在此具体和概括地描述的,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包括形成用来容纳显示面板的容纳空间的后盖;可分离地耦接至所述后盖的耦接构件;以及形成为围绕所述显示面板的前边界部,并且可分离地耦接至所述耦接构件的前盖。本专利技术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包括具有侧壁的后盖,所述后盖形成用来容纳显示面板的容纳空间;可分离地耦接至所述侧壁的耦接构件;以及形成为围绕所述显示面板的前边界部,并且可分离地耦接至所述耦接构件的前盖,其中所述耦接构件包括具有待耦接至所述前盖的钩接孔的耦接板;自所述耦接板的内侧面突出并且待插入所述侧壁的一对突起,在所述一对突起之间具有所述钩接孔;以及在所述耦接板的两端分别形成的一对钩接突出物。应该理解的是,对于本专利技术的上述概括的描述和接下来的详细的描述是示范性的和解释性的,意在提供对要求被保护的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的解释。附图说明包括的附图提供了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被引入并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所述附图解释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并且和文字描述一起用来解释本专利技术的原理。在附图中图I是用来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的视图;图2是用来描述在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中,用来耦接前盖和后盖的 耦接结构的视图;图3A是图2中的A部分的放大的视图;图3B是图2中的B部分的放大的视图;图4是用来描述图2的耦接构件的视图;图5是图示耦接至图2的后盖的耦接构件的视图;图6是图示图2的后盖、耦接构件、以及前盖的耦接状态的视图;图7是用来描述在本专利技术的第二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中,用来耦接前盖和后盖的耦接结构的视图;图8A是图7中的D部分的放大的视图;图8B是图7中的E部分的放大的视图;图9是用来描述图7的耦接构件的视图;图10是图示耦接至图7的后盖的耦接构件的视图;图11是图示图7的后盖、耦接构件、以及前盖的耦接状态的视图。具体实施例方式现将详细地描述本专利技术的示范性的实施方式,其示例在附图中说明。尽可能地,在所有附图中将使用相同的标号来表示相同的或相似的部分。以下,将参照附图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图I是用来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的视图。图2是用来描述在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中,用来耦接前盖和后盖的耦接结构的视图。参照图I和2,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包括具有用来容纳显示面板100的容纳空间的后盖200 ;可分离地耦接至后盖200的耦接构件300 ;以及设置用以围绕显示面板100的前边界部并且可分离地耦接至耦接构件300的前盖400。显示面板100可以是诸如液晶显示面板、等离子显示面板、或有机发光显示面板之类的平面显示面板。此处,当显示面板100是液晶显示面板时,第一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包括在后盖200的容纳空间中放置的容纳壳(未示出);在所述容纳壳中设置的背光单元(未示出);以及被所述容纳壳支撑以支撑显示面板100的引导框(未示出)。后盖200设置成具有容纳空间并且容纳显示面板100。为此,后盖200包括用来形成所述容纳空间的后板210和侧壁220,以及在侧壁220处形成的待耦接至耦接构件300的第一耦接部件230。后板210由金属材料或塑料材料形成以具有平面型,从而支撑显示面板100。侧壁220自后板210的边缘垂直地弯曲以形成用来容纳显示面板100的容纳空间。第一耦接部件230耦接至耦接构件300以防止耦接构件300在X轴的方向(例如,朝向所述容纳空间的方向)上、在Y轴的方向(例如,所述侧壁的长度方向)上、以及在Z轴的方向(例如,所述侧壁的高度方向)上的移动。为此,如图3A和3B所示,第一耦接部件230包括弯曲部件231、一对突出件233a和233b、以及一对插孔235a和235b。弯曲部件231自侧壁220朝向所述容纳空间弯曲以自侧壁220起具有一定的长度。弯曲部件231支撑耦接构件300。 一对突出件233a和233b在弯曲部件231的两端自所述弯曲部件垂直地突出,以自弯曲部件231起具有一定的高度并且在与侧壁220平行的方向上彼此分开一定的距离。一对突出件233a和233b耦接至耦接构件300,从而防止耦接构件300在X轴的方向上的移动。一对插孔235a和235b形成为分别穿过一对突出件233a和233b。一对插孔235a和235b耦接至耦接构件300,并且因此防止耦接构件300在Y轴和Z轴的方向上的移动。在侧壁220上,第一耦接部件230形成为多个以具有一定的间隔。例如,后盖200可包括在侧壁220的长边形成的十四个第一耦接部件230 ;以及在侧壁220的短边形成的十个第一耦接部件230,但是本实施方式不局限于此。作为另一示例,第一耦接部件230的数目可根据显示面板100的尺寸而改变。如图4所示,耦接构件300包括耦接板310、一对突起320a和320b、以及一对第二耦接部件330a和330b。耦接板310形成为平面型以具有待耦接至前盖400的钩接孔312。此处,为了使耦接板310平顺地耦接至后盖200的第一耦接部件230或与第一耦接部件230分离,耦接板310可由柔软材料形成。如图5中(a)和(b)所示,当稱接构件300稱接至第一稱接部件230时,耦接板310架在第一耦接部件230的弯曲部件231上。—对突起320a和320b自耦接板310的内侧面突出以具有一定的高度,并且在所述一对突起之间具有钩接孔312。如图5中(a)和(b)所示,当耦接至第一耦接部件230时,一对突起320a和320b分别插入一对插孔235a和235b。于是,分别插入一对插孔235a和235b的一对突起320a和320b防止耦接构件300在Y轴和Z轴的方向上的移动。一对第二耦接部件330a和330b分别在耦接板310的两端形成。此处,一对第二耦接部件330a和330b形成为钩接突出的形状。如图5中(a)和(b)所示,当耦接至第一耦接部件2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显示装置,包括:形成用来容纳显示面板的容纳空间的后盖;可分离地耦接至所述后盖的耦接构件;以及形成为围绕所述显示面板的前边界部并且可分离地耦接至所述耦接构件的前盖。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金现喆,
申请(专利权)人:乐金显示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