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可挠性显示器的显示装置,包括本体、连续性的可挠性显示器及支撑框架。本体具有第一、二侧边,且具有至少一表面支撑部及连续性可挠性显示器。表面支撑部用以支撑本体于表面上,支撑框架配置用于支撑至少一部分的可挠性显示器。支撑框架至少一部分与本体连结且可相对于本体移动于关闭配置及开启配置间,可挠性显示器于关闭配置中位于收纳位置,可挠性显示器于开启配置中位于开启位置。支撑框架包括至少一表面支撑部,用以支撑支撑框架于表面上。在开启配置中,至少支撑框架的表面支撑部及第二侧边的表面支撑部之一摆置于平面,使支撑框架及第二侧边的表面支撑部支撑在表面上,以在显示器位于开启位置中提供使用者与显示装置的稳定互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具有可挠性显示器的显示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具有可挠性显示器的显示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具有一可挠性显示器、一支撑框架以及一装置本体的显示装置。
技术介绍
移动性显示装置,像是手机或是电子阅读器,在体积小的状态时,例如运送、预览或是通话模式时,可挠性显示器是在收纳位置使用。移动性显示装置在阅读或观看状态的开启位置时,可挠性显示器位于展开位置并受支撑框架所支撑。使用此两种状态的显示装置与不具可挠性显示器的显示装置之间具有不同的特定形状。这种特定形状使得使用者与装置互动时发生结构性的不稳定,或者造成使用者手持上的困难。多种具有可挠性显示器的装置的产品概念已被提出,其中「包覆」式、「书本」式以及「卷绕」式的概念最为重要。关于「包覆」式概念的一个例子揭露于WO2008/054206A2,关于「卷绕」式概念的一个例子揭露于WO2006/038171A1。当使用如图1所示的现有「包覆」式电子阅读器时,使用者与装置互动所产生的问题之一显示于图2。装置在开启位置是放置在桌面上,当使用者与装置互动时,装置是不稳定的且会震动或摇摆,上述互动例如按压装置上的按键以切换页面。在使用者手持装置时,同样的问题会发生于按压按键或触碰显示器时,若显示器为触控感应显示器。如图3所示的「书本」式电子阅读器配备有双铰链变化,在书本半边之间的桥接可以相当大,因此桥接将于开启位置时伸出于书本半边下方。在桌面上与其互动时,上述结构将导致书本阖起。另一方面,当位于书本半边之间的桥接相当薄时,也会发生如图4所示的问题。根据产品的理想形状,开启的书本装置的书本半边会在使用者按压「书本」式装置的中央部分时翻起。「书本」式装置的特别型态为图5所示所谓的不对称式的书本。在此例子中,书本的半边较另一半边厚。其具有重量以及体积分布以及触碰支撑等优点。然而,摆动的问题必然在这个概念中更加明显。另一具有可挠性显示器的电子阅读器是如图6所示的「卷绕」式电子阅读器。当此装置摆放于桌面或通过手持时,此装置与「包覆」式装置相同是不稳定的。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可挠性显示器的显示装置,其可改善使用者与具有可挠性显示器的显示装置的具体互动,从而克服上述一或多个问题。为达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显示装置包括一装置本体、一连续性的可挠性显示器以及一支撑框架。装置本体具有一第一侧边(上侧边)以及一第二侧边(下侧边),且具有至少一表面支撑部,用以支撑装置本体于一表面上。支撑框架配置用于支撑至少一部分的可挠性显示器。支撑框架的至少一部分与装置本体连结且可相对于装置本体移动于一关闭配置以及一开启配置中,可挠性显示器于关闭配置中位于一收纳位置,且可挠性显示器于开启配置中位于一开启位置。支撑框架还包括至少一表面支撑部,用以支撑支撑框架于一表面上,其中在开启配置中,至少支撑框架的表面支撑部以及下侧边的表面支撑部之一摆置于一平面,使支撑框架以及装置本体的表面支撑部支撑在一表面上,以在显示器位于开启位置中提供一使用者与显示装置的稳定互动。在一实施例中,在支撑框架以及装置本体上的可挠性显示器位于开启位置时,通过摆置支撑框架以及装置本体的表面支撑部于一共同平面上,使用者与显示装置互动时显示装置的移动自由度受到限制。通过些特征,显示装置摆置于一平面(例如;桌面)上时获得更好的支撑。使用者可与在装置本体上的按键互动,而不产生可挠性显示装置不必要的移动。在一实施例中,在开启配置中,可挠性显示器配置于一平面,其中平面与下侧边夹设一钝角。较佳地,装置本体在下侧边处包括一延伸部,其中延伸部的下侧面作为表面支撑部。在一实施例中,在开启位置中,彼此间夹设一钝角的支撑框架以及装置本体在表面上稳定地受到支撑。根据一「包覆」式装置的实施例,支撑框架包括多个铰链部,使可挠性显示器于关闭配置时在一包覆收纳位置,铰链部之一以铰链的形式连结于装置本体,其中铰链部与装置本体的连结处与一平面的上方相隔一距离,平面穿过装置本体的下侧边。根据一「包覆」式装置的另一实施例,支撑框架包括多个铰链部,使可挠性显示器于关闭配置时在一包覆收纳位置,铰链部之一以铰链的形式连结于装置本体,其中铰链部与装置本体的连结处靠近具有表面支撑部的装置本体延伸部侧向的一端。根据一「书本」式装置的实施例,支撑框架包括两个支撑框架部,每一两个支撑框架部分别用于支撑部分显示器,在装置本体的上侧边为支撑框架的第一部分,支撑框架的第二部分是通过铰链连结于支撑框架的第一部分,其中在开启配置中,支撑框架的铰链连结处朝显示器的方向向上移动,以在显示器位于开启位置中提供一使用者与显示装置的稳定互动。此实施例特别助于实质对称的书本式装置。根据一非对称「书本」式装置的实施例,支撑框架包括两个支撑框架部,每一两个支撑框架部分别用于支撑部分显示器,在装置本体的上侧边为支撑框架的第一部分,支撑框架的第二部分是通过铰链连结于支撑框架的第一部分,其中在开启配置中,显示装置的最大高度位于装置本体的一侧,其中支撑框架位于开启配置时,可挠性显示器摆置于一平面,平面与两个支撑框架部之间皆夹设一钝角。此实施例使显示器在开启位置中实用且稳定。根据一「卷绕」式装置的实施例,显示器为可卷绕显示器,装置本体容置有一显示器卷绕元件,显示器卷绕元件部分延伸于下侧边并具有一表面支撑部,在开启配置中,下侧边通过显示器卷绕元件的表面支撑部进行摆置进而与表面之间夹设一夹角。附图说明图1a为现有的「包覆」式装置在收纳位置的示意图;图1b为现有的「包覆」式装置在开启位置的示意图;图2为图1a及图1b的现有的「包覆」式装置位于操作位置并摆置于一表面的侧面示意图;图3为现有的对称「书本」式装置位于操作位置并摆置于一表面的侧面示意图;图4为现有的另一对称「书本」式装置位于操作位置并摆置于一表面的侧面示意图;图5为现有的非对称「书本」式装置位于操作位置并摆置于一表面的侧面示意图;图6为现有的「卷绕」式装置位于操作位置并摆置于一表面的示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的「包覆」式装置位于操作位置并摆置于一表面的侧面示意图;图8a为本专利技术的另一「包覆」式装置位于收纳位置并摆置于一表面的侧面示意图;图8b为本专利技术的另一「包覆」式装置位于开启位置并摆置于一表面的侧面示意图;图9为本专利技术的另一「包覆」式装置位于开启位置并摆置于一表面的侧面示意图;图10a及图10b为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的非对称「书本」式装置的侧面示意图;图11a及图11b为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的非对称「书本」式装置的侧面示意图;图12a及图12b为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的非对称「书本」式装置的侧面示意图;图13a及图13b为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的非对称「书本」式装置的侧面示意图;图14a及图14b为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的非对称「书本」式装置的侧面示意图;图15a及图15b为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的非对称「书本」式装置的侧面示意图;图16a为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的对称「书本」式装置位于收纳位置并摆置于一表面的侧面示意图;图16b为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的对称「书本」式装置位于开启位置并摆置于一表面的侧面示意图;以及图17为本专利技术的「卷绕」式装置位于操作位置并摆置于一表面的侧面示意图。主要元件符号说明1~包覆式显示器2~显示器2c~弯曲部分3~支撑框架3a~支撑框架部4~支撑框架5~铰链部5a~铰链5b~铰链5c~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显示装置,包括:可挠性显示器本体,具有第一侧边以及第二侧边,且具有至少一表面支撑部,用以支撑该装置本体以及该可挠性显示器;以及支撑框架,配置用于支撑至少一部分的该可挠性显示器,其中该支撑框架的至少一部分与该装置本体连结且可相对于该装置本体移动于一关闭配置以及一开启配置之间,该可挠性显示器于该关闭配置中位于一收纳位置,且该可挠性显示器于该开启配置中位于一开启位置;其中在该开启配置中,该支撑框架的一表面支撑部以及该第二侧边的该表面支撑部至少其中之一摆置于一平面,使该支撑框架以及该装置本体的表面支撑部支撑在一表面上,以在该显示器位于该开启位置中提供一使用者与该显示装置的稳定互动。
【技术特征摘要】
2011.08.17 US 13/211,5611.一种显示装置,包括:可挠性显示器;装置本体,具有第一侧边以及第二侧边,且具有至少一第一表面支撑部,用以支撑该装置本体以及该可挠性显示器;以及支撑框架,配置用于支撑至少一部分的该可挠性显示器,其中该支撑框架的至少一部分与该装置本体连结且可相对于该装置本体移动于一关闭配置以及一开启配置之间,该可挠性显示器于该关闭配置中位于一收纳位置,且该可挠性显示器于该开启配置中位于一开启位置;其中在该开启配置中,该支撑框架的一第二表面支撑部与该第二侧边的该第一表面支撑部至少其中之一摆置于一平面,使该支撑框架的第二表面支撑部以及该装置本体的第一表面支撑部支撑在一表面上,以在该可挠性显示器位于该开启位置中时提供一使用者与该显示装置的稳定互动。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在该开启配置中,该可挠性显示器配置于与该第二侧边夹设一钝角的一平面,使该支撑框架的第二表面支撑部以及该装置本体的第一表面支撑部支撑在一表面上。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该装置本体在该第二侧边处包括一延伸部,其中该延伸部的下端作为该第一表面支撑部。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该延伸部以可移动的方式与该装置本体连结。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该装置本体包括两个延伸部,其中在该可挠性显示器位于该收纳位置时,该两个延伸部位于该可挠性显示器的相对两侧。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在该开启配置中,该支撑框架以及该第二侧边都摆置于实质平行于该表面的位置。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在开启配置中,该支撑框架以及该第二侧边皆摆置于与该表面夹设一夹角的位置。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该支撑框架包括多个铰链部,使该可挠性显示器于该关闭配置时在一包覆收纳位置,该多个铰链部之一以铰链的形式连结于该装置本体,其中该多个铰链部与该装置本体的连结位于穿过该装置本体的该第二侧边的一平面上方相隔一距离处。9.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该支撑框架包括多个铰链部,使该可挠性显示器于该关闭配置时在一包覆收纳位置,该多个铰链部之一以铰链的形式连结于该装置本体,其中该多个铰链部与该装置本体的连结处靠近具有该第一表面支撑部的该装置本体的该延伸部侧向的一端。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该多个铰链部的下侧边处以及该延伸部的下侧边处分别作为该第二表面支撑部和第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VB弗肖尔,JCA哈默斯,H维泽,MJAM沃尔特斯,
申请(专利权)人:聚合物视象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