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数字城市信息资源规划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8387348 阅读:224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3-07 07:59
一种数字城市信息资源规划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业务确定,确定城市信息资源建设涉及的部门;2、业务分析,对所述部门的业务进行分析;3、数据分析,对所述业务过程中的数据和数据流向进行分析;4、综合分析,对所述部门的源点数据进行综合分析,确定共享数据;5、根据所述共享数据建立城市信息资源中心的数据库构架。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数字城市信息资源规划方法,解决了数字城市和电子政务建设中信息资源共享这一重大基础问题,对数字城市建设以及已建信息化成果的改进和提升具有重要指导和参考价值。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城市信息化建设
,尤其涉及。
技术介绍
在信息化建设中,目前的信息资源规划理论与方法主要是针对单个企业或企业集团,通过对企业内部业务关联分析与数据视图的梳理,建立企业级数据基表,形成企业的共享数据模型。但在数字城市、电子政务建设中,需要考虑跨专业、跨行业的数据资源共享,对信息资源规划在深度上和广度上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例如电子政务四大基础库(人口信息库、法人单位信息库、自然资源与地理信息库、宏观经济库)在各地的建设和应用状况都不理想,主要是两个问题难以解决(I)数据源点问题,即各库的数据源在哪里?从哪里进行数据采集?各源点分别具有哪些可采集的数据项?(2)业务支持问题。采集的数据支撑谁?哪些部门的哪些业务需要哪些数据的支撑?传统的理论和方法无法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设计一种新型的,解决上述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包括以下步骤步骤I,业务确定,确定城市信息资源建设涉及的部门;步骤2,业务分析,对所述部门的业务进行分析;步骤3,数据分析,对所述业务过程中的数据和数据流向进行分析;步骤4,综合分析,对所述部门的源点数据进行综合分析,确定共享数据;步骤5,根据所述共享数据建立城市信息资源中心的数据库构架。优选的,所述部门包括政务单位、事业单位和企业单位。优选的,对所述部门的业务进行分析包括如下内容(I)定义职能域;(2)定义业务过程;(3)分析业务活动,即分析各业务过程中包含的环节和活动。优选的,对所述业务过程中的数据和数据流向进行分析包括如下内容(I)用户业务视图分析;(2)数据流向分析;(3)数据项规范化建设。优选的,所述政务单位的共享数据划分为四个子集合。优选的,所述四个子集分别定义为R、F、D、H,满足C(R UFUDU H),把所述政务单位相应的R、F、D、H数据纟^合并起来,建立该地区的四大基础库内容,如下地区人口信息库R = Rl U R2 U......U Rn ;地区法人单位信息库F = Fl U F2 U......U Fn ;地区自然资源与地理信息库D = Dl U D2 U......U Dn ;地区宏观经济信息库H = Hl U H2 U......U Hn ;其中η是本地区政务单位的个数。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可以总结如下本专利技术数字城市信息资源规划方法,解决了数字城市和电子政务建设中信息资源共享这一重大基础问题,对数字城市建设以及已建信息化成果的改进和提升具有重要指导和参考价值。 附图说明图I是本专利技术的数字城市信息资源规划方法流程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政务单位的政务业务模型;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政务单位输入信息视图集合;图4是本专利技术的政务单位输出信息视图集合;图5是本专利技术的政务单位输入视图分析示意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的政务四大基础库数据分析示意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为了使本专利技术所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如图I所示的数字城市信息资源规划方法,包括如下内容业务确定、业务梳理与分析、数据梳理与分析、综合分析和共享数据模型设计,其中最关键的是综合分析阶段。对所有业务单位的数据源点进行综合汇总、统计分析,从而建立主题数据库,进而根据分析结果,抽象出政务四大基础库的建设内容和结构模型,完成城市信息资源中心的数据库总体架构。(一 )业务确定首先需要确定数字城市、电子政务或城市区域信息化建设涉及的部门、单位。具体哪些行业、每个行业有哪些部门和单位,以及每个部门、单位的哪些业务进入建设范围,一般政务单位业务和数据影响力最大,政府委办局属于必须考虑的范围,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则依据具体需要考虑。( 二 )业务分析,对部门业务进行全面分析,包括如下内容(I)定义职能域;(2)定义业务过程;(3)分析业务活动,也就是各业务过程中包含的环节和活动。(三)数据分析,对业务过程中的数据和数据流向进行分析,包括如下内容(I)用户业务视图分析,包括凭证、报表等;(2)数据流向分析,包括输入数据和输出数据;(3)数据项规范化建设,从语义层面上进行统一规范,实现一数一源。(四)综合分析对整个城市全部信息化建设单位的源点数据进行综合分析。其目的是找出公共的共享数据,分析出四大政务基础库模型,为城市数据共享服务建设打好基础。综合分析的内容包括(I)城市主题数据库模型分析;(2)政务四大基础库模型分析;(3)信息资源交互共享分析。实施例二 本专利技术的数字城市信息资源规划方法中,政务单位的信息资源规划方法如下(一 )政务业务分类一般省、市级政府包括发改委、工商、公安、交通、环保等在内的委办局有几十个,再加上具有行政执法权的相关事业单位,有些地方可能上百。这些政务单位的业务虽然各不相同,但把所有业务进行汇总、归纳、分析后,还是存在一定共性的,按行政职能可以分为如下10大类(I)行政许可执业许可证,餐饮、教育、法律、建筑,等。(2)审核审批重要建设项目方案、资源规划方案、人事调整方案等的审批。(3)资质认证资质的调查与核准,教育、测绘、房产评估,等。(4)注册备案对社会和企业资源进行登记,出生、婚姻、师资、科技成果,等。(5)行政监督对重大工程、企业行为、群体性社会活动等进行过程监管。(6)裁决确认对纠纷、争议的裁决,土地、矿产等归属权确认。(7)征收给付税务、资源占用等费用征收,残疾、军属、公益等事项资金给付。(8)行政处罚企业、事业、社团、个人违章违法行为的处罚。(9)行政强制财产封存、收缴,违章建筑拆除,等。(10)咨询服务个人、社团、企业关于就业、培训、教育、气象等方面的咨询服务。除个别特殊业务外(外交、军事决策等),这十类包括了与企业和民众生活相关的方方面面。不同的政务单位,各类所包含的业务项不同,多的有几百项(如工商局的行政处罚),少的只有几项。业务与数据梳理要按照业务单位职能域(Function Area)进行,这一分类实际上也是对政务单位的职能域划分。( 二)建立政务业务模型如图2所示的政务单位的政务业务模型,政务单位每一个业务项都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属于相对完整的信息系统。信息系统具有三个基本要素输入、执行、输出。对政务业务项来说,“输入”就是个人或企业的申办材料,包括申请书、相关资质材料等。“执行”就是办理过程,审核材料,形成审批结论。“输出”就是业务项办理结果,个人或企业获得的许可证或同意书等。政务业务模型内容的表现方式视具体业务项而存在差异。不同的业务项对输入数据(申办材料)的要求不同,甚至同一业务项在不同的地区也存在差异。(三)政务业务相关性分析 从政务业务模型可以看出,业务过程就是对申办者提交的申办材料进行登记、鉴定、核对、审批的过程。申办材料的来源广泛,例如在卫生局办理卫生许可证,其中需要的材料包括个人身份证、企业法人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证等。个人身份证来自公安局,企业法人营业执照来自工商局,组织机构代码证来自质监局。业务执行过程的大部分时间是到相关部门进行证件核准和相关的确认工作。这说明政务单位虽然各自的业务范围具有相对的封闭性,但各部门之间的业务相关性非常高。如果将各部门的业务结果电子化(如身份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数字城市信息资源规划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步骤1,业务确定,确定城市信息资源建设涉及的部门;步骤2,业务分析,对所述部门的业务进行分析;步骤3,数据分析,对所述业务过程中的数据和数据流向进行分析;步骤4,综合分析,对所述部门的源点数据进行综合分析,确定共享数据;步骤5,根据所述共享数据建立城市信息资源中心的数据库构架。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素平何方
申请(专利权)人:克拉玛依红有软件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