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触控面板和电子装置。上述触控面板包括一基板,其具有一第一感测区域和一第二感测区域;多个第一感测电极,设置于上述第一感测区域和上述第二感测区域内;一感测元件,设置于上述基板上,耦接所述第一感测电极,上述感测元件产生的一输入信号依序传递至位于上述第一感测区域和上述第二感测区域内的所述第一感测电极;一介电层,覆盖所述第一感测电极,其中位于上述第一感测区域内的上述介电层的厚度小于位于上述第二感测区域内的上述介电层的厚度。触控面板可避免感测信号因电容负载影响而产生失真现象,且可在不减少触控面板内感测电极数量之下降低触控感测线路上的电阻-电容负载,提升感测元件的驱动能力和触控面板的灵敏特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是有关于一种触控面板,特别是有关于一种高感测灵敏度的电容式触控面板。
技术介绍
触控面板已广泛应用于手机(智能型手机)、个人数字助理(PDA)、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掌上型游戏机、平板电脑等电子产品中,以代替滑鼠和键盘等输入介面装置。而电容式触控面板因具有多点触控、防污、防火、防静电及灰尘、耐刮、反应速度快等优点,为现今触控面板的主流技术。目前电容式触控面板因应用趋势已往大尺寸发展。然而,因面板尺寸的扩张造成感测区域内的感测电极数量增多而使感测线路的电阻-电容负载(RCloading)增加,上述电阻-电容负载效应会造成信号衰减,使感测元件(Sensor IC)驱动上难度提高,且会降低触控面板触控的灵敏度。因此,在此
中,有需要一种触控面板,以满足上述需求且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提供一触控面板,上述触控面板包括一基板,其具有一第一感测区域和一第二感测区域;多个第一感测电极,设置于上述第一感测区域和上述第二感测区域内;一感测元件,设置于上述基板上,耦接所述第一感测电极,上述感测元件产生的一输入信号依序传递至位于上述第一感测区域和上述第二感测区域内的所述第一感测电极;一介电层,覆盖所述第一感测电极,其中位于上述第一感测区域内的上述介电层的厚度小于位于上述第二感测区域内的上述介电层的厚度。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例提供一电子装置,包括一触控面板,上述触控面板包括一基板,其具有一第一感测区域和一第二感测区域;多个第一感测电极,设置于上述第一感测区域和上述第二感测区域内;一感测元件,设置于上述基板上,耦接所述第一感测电极,上述感测元件产生的一输入信号依序传递至位于上述第一感测区域和上述第二感测区域内的所述第一感测电极;一介电层,覆盖所述第一感测电极,其中位于上述第一感测区域内的上述介电层的厚度小于位于上述第二感测区域内的上述介电层的厚度;一显示面板,对应上述触控面板配置;一控制器,控制上述触控面板及上述显示面板。本专利技术的触控面板可避免感测信号因电容负载影响而产生失真现象,且可在不减少触控面板内感测电极数量之下降低触控感测线路上的电阻-电容负载(RC loading),提升感测元件的驱动能力和触控面板的灵敏特性,并不会影响整体的模组厚度。因此,可将小尺寸触控面板的感测元件设置于中/大尺寸触控面板上来感测信号,制造成本可大为降低。附图说明图Ia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触控面板的上视图。图Ib为沿图la A-A’切线的剖面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例的触控面板的剖面图。图3a为本专利技术又另一实施例的触控面板的上视图。图3b为沿图3aA_A’切线的剖面图。图4a为本专利技术又另一实施例的触控面板的上视图。图4b为沿图4aA_A’切线的剖面图。图5是绘示出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具有触控面板的电子装置方块示意图。附图标号200 基板;202、202A、202B、202A1、202A2、202A3 感测电极;204 桥接部分;210X1 210Xm、210Yl 210Yn 导线;212、212A、212B、212C 介电层;222 平坦层;223 顶面;224 盖板;214 感测元件;300、300A、300B、300C 感测区域;310、320 方向;500a、500b、500c、500d 触控面板;TA、TB、TC 厚度;600 电子装置;400 显示面板;450 控制器。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以各实施例详细说明并伴随着图式说明的范例,作为本专利技术的参考依据。在图式或说明书描述中,相似或相同的部分皆使用相同的图号。且在图式中,实施例的形状或是厚度可扩大,并以简化或是方便标示。再者,图式中各元件的部分将以分别描述说明之,值得注意的是,图中未绘示或描述的元件,为所属
技术人员所知的形式。图Ia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触控面板500a的上视图。图Ib为沿图laA_A’切线的剖面图。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触控面板为一电容式触控面板。请参考图Ia和图lb,触控面板500a包括一基板200。在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中,基板200的材质可为玻璃、聚碳酸脂、聚氯乙烯或甲基丙烯酸甲酯,基板200具有感测区域300。多个感测电极202,设置于感测区域300内。在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中,感测电极202可包括多个以阵列形式设置的感测电极202A和多个以阵列形式设置的感测电极202B,感测电极202A和感测电极202B以交错方式设置且彼此电性绝缘。上述感测电极202A通过一桥接部分204沿一方向310以串联方式耦接以形成多个感测电极列(XI Xm列),而感测电极202B沿一方向320以串联方式彼此连接以形成多个感测电极行(Yl Yn行)。如图Ia所示,方向300和方向320可互相垂直。在本实施例中,方向300为X轴方向,而方向320为Y轴方向,因此感测电极202A可视为X轴方向感测电极202A,而感测电极202B可视为Y轴方向感测电极202B。在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中,感测电极202的材质可包括氧化铟锡(ITO)或氧化铟锌(IZO)。如图Ia所示,感测元件214设置于基板200上,通过导线210X1 210Xm耦接至位于感测区域300A中Xl Xm列的感测电极202A,用以输入电压脉冲信号至感测区域300中的感测电极202A,再通过导线210Y1 210Yn接收位于感测区域300中的感测电极202Α.202Β因使用者以手指头接触触控面板感应电容变化而输出的感测信号。因此,导线210X1 210Xm 可视为驱动导线(driving line) 210X1 210Xm,而导线 210Y1 210Yn 可视为感测导线(sensing line) 210Y1 210Yn。因此,感测元件214产生的输入信号会通过导线210X1 2IOXm依序传递至位于感测区域300Α、300Β和300C内的感测电极202Α1、202Α2和202Α3。值得注意的是,感测区域300Α、300Β和300C中的感测电极202Α对触控感测线路的电容负载会和其与导线210X1 210Xm末端之间的距离有关,如图Ia所示,感测 区域300A、300B和300C与导线210末端(与感测电极202A耦接的一端)之间的距离为依序增加。所以,感测区域300A、300B和300C中的感测电极202A对触控感测线路的电容负载为依序增加,意即距导线210末端最远的感测区域300C的感测电极202A对触控感测线路的电容负载为最大。在本实施例中,由于Y轴方向的感测电极202B通过感测导线210Y1 210Yn连接至感测元件214,且感测导线210Y1 210Yn用以接收感测信号,因而不考虑感测电极202Β对触控感测线路的电容负载效应。为了补偿不同感测区域300Α、300Β和300C对触控感测线路的电容负载差异,可于感测区域300的感测电极202上设置一层具有不同厚度的介电层,来补偿上述电容负载差异。如图Ib所示,触控面板500a包括一介电层212,覆盖感测电极202,其中位于感测区域300A.300B和300C内的部分介电层212A、212B和212C分别具有不同的厚度TA、TB和TC。在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中,由于感测区域300A、300B和300C中的感测电极202A对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触控面板包括:一基板,其具有一第一感测区域和一第二感测区域;多个第一感测电极,设置于所述第一感测区域和所述第二感测区域内;一感测元件,设置于所述基板上,耦接所述第一感测电极,所述感测元件产生的一输入信号依序传递至位于所述第一感测区域和所述第二感测区域内的所述第一感测电极;以及一介电层,覆盖所述第一感测电极,其中位于所述第一感测区域内的所述介电层的厚度小于位于所述第二感测区域内的所述介电层的厚度。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新立,
申请(专利权)人:奇美电子股份有限公司,群康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