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功能智能断路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386788 阅读:183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3-07 07:15
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功能智能断路器,它包括一主控制单元和一电源单元,所述电源单元的输出端与所述主控制单元互相连接,所述主控制单元的输入端连接电流互感器采集线路中电流信号,所述主控制单元的输出端连接执行部件,所述主控制单元还连接有一显示当前状态的状态指示单元和一用于设定的各项参数的面板设置单元;采用性能更优良、运算能力更强、运算速度更快且功耗更低的微处理器(MCU)和电子器件组成的控制系统,不但具备普通电子式塑壳断路器的所有优势,且克服了其局限,增加了人机界面,采用多功能轻触按键,操作更增加人性化,实现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目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断路器,特别涉及一种用于配电保护及电动机保护用的多功能智能断路器
技术介绍
断路器是用于配电保护及电动机保护用,配电保护用断路器在配电网络中用来分配电能且作为线路及电源设备的过载和短路保护,保护电动机用断路器在配电网络中用于鼠笼型电动机的起动和停止的控制及过载和短路保护。 现有使用的用于配电保护及电动机保护用的断路器主要分为I、传统式塑壳断路器(热磁式断路器),它是由双金属片和机械脱扣机构组成的控制系统再结合开关本体组成,这种断路器在应用中,可以很好的实现线路及电源设备的过载和的保护功能;但是,由于控制机构的原理是线路中电流通过双金属片产生热量使双金属片发生弯曲,弯曲到一定程度撞针顶到牵引杆,使断路器动作实现保护的,同时,控制机构由机械部分组成;这样,传统式塑壳断路器(热磁式断路器)就具有很多局限性,例如(I)每台断路器都需要进行调整双金属片来确定额定动作电流,这样就造成工作量繁重,生产效率低下,且不易保证准产品的一致性;(2)每台断路器出厂以后,动作电流用户是不可调的,当用户的负载增大就需要更换新的断路器,造成一定的重复购买,给客户带来一定的损失;(3)断路器正常工作和安装对环境有一定要求,跟环境温度有较大联系(受环境温度影响较大);(4)传统式塑壳断路器(热磁式断路器)无法实现远程控制、外界通信及故障记录坐寸ο2、普通电子式塑壳断路器用微处理器(MCU)和电子器件组成的控制系统替代了传统双金属片和机械脱扣机构组成的控制系统;由于控制机构是由智能的微处理器组成,不少参数是可以让用户进行调整的,这样一来普通电子式塑壳断路器,就可以克服传统塑壳断路器上述的缺点。在一定时期也算比较完善的智能断路器。但是随着器件和技术的发展,它也突显出一些局限性,例如(I)由于电路结构及器件的原因,造成控制精度不高;(2)无法实现实时显示线路中的ABC相的电流及简洁明了查看各项设定参数;(3)参数设定是分级设定的,个别参数值无法实现设定;(4)还不具备故障点记录功能。综上所述,特别需要一种多功能智能断路器,以克服技术存在的上述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多功能智能断路器,不但具备普通电子式塑壳断路器的所有优势,且克服了其局限,增加了人机界面,采用多功能轻触按键,操作更增加人性化,以克服传统式塑壳断路器及普通电子式断路器存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所解决的技术问题可以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多功能智能断路器,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一主控制单元和一电源单元,所述电源单元的输出端与所述主控制单元互相连接,所述主控制单元的输入端连接电流互感器采集线路中电流信号,所述主控制单元的输出端连接执行部件,所述主控制单元还连接有一显示当前状态的状态指示单元和一用于设定的各项参数的面板设置单元。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多功能智能断路器还包括一辅助电源及一通讯接口,所述辅助电源和通讯接口分别与所述主控制单元连接。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电源单元包括电源控制芯片U5、接插件JX1、单相桥式整流器BZU BZ2、BZ3、芯片RS、调整管Ml、二极管D1、稳压管Zl、Z2、电阻Rl、R2、R3、 R4、R5、R6、电容Cl和C2 ;单相桥式整流器BZl的4脚连接接插件JXl的6脚,单相桥式整流器BZl的3脚连接接插件JXl的5脚,单相桥式整流器BZ2的4脚连接接插件JXl的4脚,单相桥式整流器BZ2的3脚连接接插件JXl的3脚,单相桥式整流器BZ3的4脚连接接插件JXl的2脚,单相桥式整流器BZ3的3脚连接接插件JXl的I脚,单相桥式整流器BZl的2脚连接芯片RS的I脚,单相桥式整流器BZ2的2脚连接芯片RS的3脚,单相桥式整流器BZ3的2脚连接芯片RS的5脚,芯片RS的2、4、6、7、8脚互相连接并接地,单相桥式整流器BZl的I脚、单相桥式整流器BZ2的I脚和单相桥式整流器BZ3的I脚互相连接并分别连接二极管Dl的正极和调整管Ml的I脚,二极管Dl的负极分别连接电容Cl的一端、稳压管Zl的负极、电阻Rl的一端和电阻R3的一端并接+VA电源,稳压管Zl的正极分别连接稳压管Z2的负极、调整管Ml的3脚和电阻R4的一端,电阻R4的另一端连接PWM端,电阻Rl的另一端与电阻R2的一端连接并连接U/AD端,电阻R3的另一端分别连接电容C2的另一端、电阻R5的一端和电源控制芯片Ul的I脚并连接VDD端,电阻R5的另一端分别连接电阻R6的一端和电源控制芯片Ul的8脚,电源控制芯片Ul的7、6、5脚互相连接再与电阻R6的另一端连接并接地,电源控制芯片Ul的2、3、4脚互相连接并分别连接电容C2的另一端、电阻R2的另一端、稳压管Z2的正极、电容Cl的另一端和调整管Ml的2脚再接地。在本专利技术的Iv实施例中,所述王控制单兀包括控制芯片U2、保护芯片MK1、接插件JX2、三极管U3、稳压管Z3、Z4、Z5、晶振XI、可调电位器VR1、VR2、VR3、电阻R8、R9、RlO、R11、R13、R16、电容 C3、C4、C5、C7、C8、C9、CIO、Cll、C12 和二极管 D2 ;接插件 JX2 的 2 脚连接二极管D2的负极并接+VA端,接插件JX2的I脚分别连接二极管D2的正极和三极管U3的集电极,三极管U3的基极通过电阻R13连接TK端,三极管U3的发射极接地;可调电位器VRl的一端连接VDD端,可调电位器VRl的另一端接地,可调电位器VRl的调节端连接POTl端;可调电位器VR2的一端连接VDD端,可调电位器VR2的另一端接地,可调电位器VR2的调节端连接P0T2端;可调电位器VR3的一端连接VDD端,可调电位器VR3的另一端接地,可调电位器VR3的调节端连接P0T3端;可调电位器VR4的一端连接VDD端,可调电位器VR4的另一端接地,可调电位器VR4的调节端连接P0T4端;保护芯片MKl的12脚通过电阻R8连接+VA端,保护芯片MKl的13脚接地,保护芯片MKl的6脚连接稳压管Z5的负极,保护芯片MKl的5脚连接稳压管TA的负极,保护芯片MKl的4脚连接稳压管Z3的负极,保护芯片MKl的8脚依次连接稳压管Z5的正极、稳压管TA的正极、稳压管Z3的正极、保护芯片MKl的3脚和保护芯片MKl的I脚并接地;控制芯片U2的I脚通过电阻R9连接VDD端,控制芯片U2的28脚通过电阻RlO连接VDD端,控制芯片U2的3脚接地,控制芯片U2的4脚分别连接电阻Rll的一端、晶振Xl的一端和电容C3的一端,控制芯片U2的5脚分别连接电阻Rll的另一端、晶振Xl的另一端和电容C4的一端,电容C3的另一端和电容C4的另一端互相连接后接地,控制芯片U2的6脚接地,控制芯片U2的7脚分别连接电容C5的一端和VDD端,电容C5的另一端分别连接控制芯片U2的8、9脚并接地,控制芯片U2的27脚分别连接控制芯片U2的25脚和电阻R16的一端并接地,电阻R16的另一端连接控制芯片U2的23脚,控制芯片U2的22脚连接电容C7的一端,控制芯片U2的19脚连接电容C8的一端,控制芯片U2的2218脚连接电容C9的一端,控制芯片U2的17脚连接电容ClO的一端,控制芯片U2的16脚连接电容Cll的一端,控制芯片U2的15脚连接电容C12的一端,电容C7的另一端、电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多功能智能断路器,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一主控制单元和一电源单元,所述电源单元的输出端与所述主控制单元互相连接,所述主控制单元的输入端连接电流互感器采集线路中电流信号,所述主控制单元的输出端连接执行部件,所述主控制单元还连接有一显示当前状态的状态指示单元和一用于设定的各项参数的面板设置单元。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石建炜郭李晔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电科博耳电器开关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