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表轮副间隙的预调节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386775 阅读:154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3-07 07:14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钟表轮副间隙的预调节。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钟表子组件,包括用于在底板上引导枢转的轮副的衬套,并且包括用于与所述底板中的凹腔配合的凸肩和用于接靠所述底板的止动面。所述钟表子组件包括固定到所述轮副的推压装置,所述推压装置布置成以在第一止动位置与第二止动位置之间确定的轴向间隙相对于所述衬套滑动,所述第一止动位置在所述轮副的轴环与所述衬套的前表面之间,所述第二止动位置在所述推压装置的止动面与所述衬套的后表面之间。所述轮副包括与所述轴环相对的加工部,所述加工部布置成与显示元件的互补加工部配合,以将所述显示元件牢固地固定在所述轮副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钟表子组件,所述子组件包括底板、轮副和用于在所述底板上引导枢转的轮副的衬套(spacer),所述衬套包括布置成与所述底板中的凹腔配合的凸肩和布置成接靠所述底板的止动面。本专利技术还涉及一种包括至少一个这种子组件的钟表机芯,其中所述底板具有沿第一凹腔轴线延伸的凹腔,所述凹腔在所述底板的至少一个面上由第一承载面绕所述第一轴线包围。本专利技术还涉及一种钟表,所述钟表包括至少一个这种钟表机芯,或者包括至少一个包含沿第一凹腔轴线延伸的凹腔的所述底板,所述凹腔在所述底板的至少一个面上由第一承载面绕所述第一轴线包围,并且所述钟表具有布置成与所述底板中的所述凹腔配合并 与所述第一承载面配合的至少一个子组件。本专利技术还涉及一种用于将钟表子组件组装在包括沿第一凹腔轴线延伸的凹腔的底板上的方法,所述凹腔在所述底板的至少一个面上由第一承载面绕所述第一轴线包围。所述钟表子组件一方面包括在后轴向端附近具有推压(drive)凸肩的枢转钟表轮副,另一方面包括用于将所述轮副接纳就位并引导所述轮副相对于这种底板的枢转的至少一个衬套。所述衬套包括凸肩,所述凸肩布置成以第一收缩值(constriction value)与所述凹腔配合,或者通过铆钉或焊接或粘合以固定保持方式与所述凹腔配合。所述衬套还包括在轴环/凸缘上的第二承载止动面,其布置成接靠所述底板的所述第一承载面,并且所述衬套还在相对于所述轴环与所述第二承载止动面相对的一端包括前端面。本专利技术涉及钟表学领域,更具体地涉及部件的组装和修理领域,特别是固定显示部件、指针、盘或类似部件。
技术介绍
通过将钟表部件推压在彼此上来组装钟表部件要求一定数量的预防措施。实际上,尤其在本身通过推入操作进行组装的子组件中,许多部件被推压在机板或条夹板(bar )上,或者其它中间部件上。因此,推入最后一个部件所需的应力必须不大于该部件所插入的叠层结构中最弱的部件的保持力。这个普遍问题涉及许多钟表组件。在此将以推入中心秒针为示例进行说明。当这种指针被推入时,秒钟宝石轴承(钻,stone)必须被保持在轮系条夹板中,以防止秒钟宝石轴承移动。实际上,最坏的情形是,宝石轴承在其条夹板中的保持力小于沿轴向推入指针所需的应力。这种操作经常受阻于例如由于存在特定的轮系构造、或者振荡的摆锤引导元件或类似物而难以接近秒钟宝石轴承。日本技术专利No. 54157074U公开了两个轮副,这两个轮副可以通过端部游隙相对于彼此移动并且两者都可以相对于同一底板移动。申请人:为JOST的美国专利申请No. 900380A公开了一种卡扣式分轮(cannon-pinion)。当在插入套筒时在臂簧的径向支承件上施加轴向应力以便在底部止动位置获得套筒与承载指针的心轴之间的同心接靠时,弹性部件或臂簧将第一轮同心地夹紧在心轴的上部凸肩上,所述心轴在两个圆柱形区段之间具有捣棒(dolly)形状的坡道区段。申请人:为SEIKO的EP专利申请No. 838736A2未解决任何轴向间隙。该申请公开了主轮副固定组装在条夹板上,以用作这样的装置,即,所述装置用于针对分钟显示的第二轮的内部引导,并用于针对秒钟显示的第四轮的外部和端部接靠引导,并且还用作所述两个轮副之间的衬套,以便尤其是防止相互之间引起的振动。主轮副的远端包括与第四轮的凸肩配合的凹槽。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对于将元件推入彼此之内或之上的这种长期问题的一个可靠和精确的解决方案,这通过将推力最佳传递到部件被推入其内或其上的底板或组件的支承元件而实现。 因此,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包括底板、轮副和用于引导所述轮副在所述底板上枢转的衬套的钟表子组件。所述衬套包括布置成与所述底板中的凹腔配合的凸肩和布置成接靠所述底板的止动面。所述钟表子组件的特征在于,所述钟表子组件包括固定到所述轮副的推压装置,所述推压装置布置成在第一止动位置与第二止动位置之间以确定的端向间隙(即轴向间隙,endshake )相对于所述衬套滑动,所述第一止动位置在所述轮副的轴环与所述衬套的前端面之间,所述第二止动位置在所述推压装置的止动面与所述衬套的后端面之间;所述钟表子组件的特征还在于,在所述轴环的相对于所述推压装置的另一侧,所述轮副包括加工部,所述加工部布置成与显示元件中包含的互补加工部配合,以将所述元件固定地附装在所述轮副上。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特征,所述凹腔在所述底板的至少一个面上由第一承载面绕所述凹腔的第一轴线包围,所述枢转的钟表轮副包括靠近轴向后端的用于固定所述推压装置的推压凸肩,所述凸肩布置成以第一收缩值与所述凹腔配合,或者经由铆钉或焊接或粘合剂结合以固定保持方式与所述凹腔配合,所述衬套还包括布置成接靠所述底板的所述第一承载面的第二承载止动面,装备有所述推压装置的所述轮副以所述轮副端向间隙相对于所述衬套滑动。所述第一止动位置来自于所述轴环中包含的在面对所述后轴向端一侧的轮副基准面与所述衬套的所述前端面之间的配合,所述轴环位于所述轮副的与所述后轴向端相对的前轴向端附近。所述第二止动位置来自于所述承载止动面和所述衬套的与所述前端面相对的所述后端面之间的配合,从而在组装位置,所述轴环和所述推压装置以所述轮副端向间隙夹紧所述衬套,并且所述轮副在位于所述轴环的相对于所述推压凸肩的另一侧的所述前轴向端处包括所述加工部,所述加工部布置成以第二收缩值与所述显示元件中包含的所述互补加工部配合。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特征,所述衬套和所述轮副布置成沿单个插入方向彼此共轴地安装。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特征,所述衬套包括用于所述轮副的轴向枢转引导的孔口,所述轮副具有在所述孔口的最远离所述后端面的部分中与所述孔口配合的第一前凸肩。本专利技术还涉及一种包括至少一个这种子组件的钟表机芯,其中底板具有沿第一凹腔轴线延伸的凹腔,所述凹腔在所述底板的至少一个面上由第一承载面绕所述第一轴线包围,其特征在于,所述钟表机芯在与所述第一承载面相对的一侧与所述底板相距一定距离处包括机芯部件或轮系条夹板,所述机芯部件或轮系条夹板在面对所述底板的一侧包括第一条夹板基准面,在所述子组件在所述底板上的组装位置,所述第一条夹板基准面以端向游隙值与所述推压装置在其所述承载止动面的相对侧包含的第二基准面分离,所述端向游隙值高于或等于所述轮副端向间隙的值。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特征,所述机芯部件或轮系条夹板包括带有孔口的宝石轴承,所述孔口布置成用于引导所述轮副在所述后轴向端一侧所包含的后枢轴的枢转,或者直接包括布置成引导所述后枢轴的枢转的孔口。本专利技术还涉及一种钟表,所述钟表包括至少一个这种钟表机芯,或者包括至少一个所述底板,并且包括至少一个所述子组件,所述底板包括沿第一凹腔轴线延伸的凹腔,所述凹腔在所述底板的至少一个面上由第一承载面绕所述第一轴线包围,所述子组件布置成与所述底板中的所述凹腔并与所述第一承载面配合。所述钟表的特征在于,所述钟表在与所述第一承载面相对的一侧距所述底板一定距离处包括机芯部件或轮系条夹板,所述机芯部件或轮系条夹板在面对所述底板的一侧包括第一条夹板基准面,在所述子组件在所述底 板上的组装位置,所述第一条夹板基准面以端向游隙值与所述推压装置在其所述承载止动面的相对侧包含的第二基准面分离,所述端向游隙值高于或等于所述轮副端向间隙的值。本专利技术还涉及一种用于将钟表子组件组装在底板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钟表子组件(10),包括底板(1)、轮副(3)、用于在所述底板(1)上引导枢转的轮副(3)的衬套(2),所述衬套(2)包括布置成与所述底板(1)中的凹腔(11)配合的凸肩(21)和布置成接靠所述底板(1)的止动面(22),其特征在于,所述子组件包括固定到所述轮副(3)的推压装置(5),所述推压装置(5)布置成以在第一止动位置与第二止动位置之间设定的轴向间隙(E)相对于所述衬套(2)滑动,所述第一止动位置在所述轮副(3)的轴环(31)与所述衬套(2)的前端面(24)之间,所述第二止动位置在所述推压装置(5)的止动面(51)与所述衬套(2)的后端面(25)之间;所述轮副(3)在所述轴环(31)的相对于所述推压装置(5)的另一侧包括加工部(37),所述加工部(37)布置成与显示元件(6)中包含的互补加工部(61)配合,以将所述显示元件牢固地固定在所述轮副(3)上。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L·凯林J·穆兰
申请(专利权)人:ETA瑞士钟表制造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