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林武旭专利>正文

集温储存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386080 阅读:192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3-07 05:31
一种集温储存装置,设有以矩阵方式并靠排列的一个以上的储温桶,各储温桶在桶身内填充相变材料,又在桶盖穿设出、入管,当本发明专利技术使用时是将出、入接管与太阳能、热泵、冷凝管等设备的热水管或冷凝管连接,使设备产生的热能、废热或冻能储存在储温桶内备用,由于储温桶采用相变材料储温因此储温效果较优良,再加上隔温层的保温作用,因此能达到较佳的储温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储温的设备,尤其涉及一种集温储存装置
技术介绍
现有储温的方式是以水或者油作为容器内储温的构造,以水管接向热源将入水引进容器内后,加温容器内的水和油而将热能储存在容器内部。但前述现有的储温装置由于水或者油的储温容量小,因此储温的容量不足以供应大型设备,例如锅炉、发电机等设备储存热量或者废热,仍存在使用不足之处需要改进来提升储温效果并改善锅炉等设备的能源使用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由于现有储温的方式是以水或者油作为容器内储温的构造,因此储温效果较差。为此,本专利技术在储温桶内设有相变材料,又在储温桶周围包覆隔温层避免散热,可达到较佳的集温储存效果。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集温储存装置,包括—个以上以矩阵的方式并靠排列的储温桶,各储温桶设有一桶身,各桶身为竖直的方形桶体并在顶面的中间结合一桶盖,在各桶盖穿设一出管以及一入管,在各出管以及各入管的底端连接一循环管,各循环管的中间延伸至各桶身内的底部,又在各桶身内填充一相变材料,在各储温桶的出管顶端连接一出接管,该出接管的外端朝旁边向外延伸,又在各储温桶的入管的顶端连接一入接管,该入接管的外端朝旁边向外延伸;以及—隔温层,为隔温体并包覆在一个以上的储温桶的周围以及上方,该出接管以及该入接管由该隔温层周围的顶部朝外穿出。进一步,本专利技术在各储温桶上方与所述隔温层顶部之间的空间设有一管路隔温垫,该管路隔温垫将各储温桶的出管以及出接管与各个储温桶的入管以及入接管隔开。较佳的,本专利技术所述相变材料为石蜡。较佳的,本专利技术所述各循环管在两侧分别形成一直管部以及一螺旋管部。当本专利技术使用时,是将连接储温桶出、入管的出接管以及入接管与太阳能装置、热泵、锅炉、发电机组、发动机或者燃料电池等设备的热水管连接,使设备产生的热能或者发动机产生的废热通过热水流动在循环管的方式,将热能或者废热储存在桶身内的相变材料,当需要使用本专利技术储存的热能时,将本专利技术的出接管与入接管接向建筑物暖气的水管、游泳池的水管、锅炉、发动机的水管或者太阳能热水器的水管,以储温桶内储存的热能加热建筑物暖气的水管、游泳池的水管或者太阳能热水器的水管提供暖气、热水或者发电的作用,并且本专利技术储温不限于储热,亦可储冷。本专利技术的功效在于,由于相变材料产生相变化时能吸收或释放大量热能,因此本专利技术较现有用水或者油的储温装置具有较大的储温容量,储温效果更为优良。并且由于本专利技术在储温桶周围设有隔温层避免与外界热交换,因此输入本专利技术的可稳定的储冷或储热,可达到储热后释出供大型设备利用或者储冷后对热源进行冷却的功效,能改善锅炉、发动机或太阳能装置等设备的能源使用效率并减少废热的损失,并具有使用寿命长、免维护以及所有构造材料可循环使用的环保效果。附图说明图I是本专利技术第一较佳实施例储温桶的立体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第一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第二较佳实施例储温桶的立体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第二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图。主要元件符号说明10储温11桶身12桶盖13出管14入管15循环管151直管部152螺旋管部16相变材料17出接管18入接管20隔温构造21隔温层22管路隔温垫IOA储温桶IlA桶身12A桶盖13A出管14A入管15A循环管151A直管部152A螺旋管部16A相变材料 17A出接管18A入接管20A隔温构造21A隔温层22A管路隔温垫。具体实施例方式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集温储存装置,如图I、图2所示的第一较佳实施例,包括一储温桶10,设有一桶身11,该桶身11为竖直的方形桶体并在顶面的中间结合一桶盖12,在桶盖12垂直穿设一出管13以及一入管14,该出管13以及该入管14的底端位在该桶身11内,在出管13以及入管14的底端连接一循环管15,该循环管15的中间延伸至桶身11内的底部并且在两侧分别形成一竖直的直管部151以及一绕成螺旋状的螺旋管部152,在桶身11内填充一相变材料16,以本较佳实施例该相变材料16为石蜡,又在出管13的顶端连接一朝旁边延伸的出接管17,并在入管14的顶端连接一朝旁边延伸的入接管18。一隔温构造20,包括一隔温层21以及一管路隔温垫22,其中隔温层21为外侧形状为矩形的隔温体并且包覆在储温桶10的周围以及上方,该管路隔温垫22为隔温垫体并且设在储温桶10上方与隔温层21顶部之间的空间,通过管路隔温垫22将储温桶10的出管13、出接管17与入管14、入接管18隔开,该储温桶10的出接管17以及入接管18由隔温层21周围的顶部朝外穿出。本专利技术储温桶10的桶身11除了前述第一较佳实施例为竖直的方形桶体以外,亦可将桶身11设为圆形的竖直桶体,且循环管15除了两侧各为直管部151与螺旋管部152的构造以外,亦可为两侧皆为螺旋管或者两侧皆为直管的形态,如此循环管15以及桶身11的形状改变本专利技术在此不加以限制。当本专利技术使用时可储冷或者储热,如图I、图2所示的第一较佳实施例,是将储温桶10的出接管17以及入接管18与太阳能装置、热泵、锅炉、发电机组、发动机或者燃料电池等设备的热水管连接,使设备产生的热能或者发动机产生的废热通过热水流动在循环管15的方式,将热能或者废热储存在桶身11内的相变材料16,由于石蜡等相变材料16遇热会产生相变化吸收大量热能,加上循环管15设有螺旋管部152增加接触相变材料16的面积,因此本专利技术较现有用水或者油的储温装置具有较大的储温容量以及储温的效率,储温效果更为优良,并且由于在储温桶10周围设有隔温层21避免内部与外界热交换,又设有管路隔温垫22将出管13、出接管17与入管14、入接管18隔开避免进行热交换,因此本专利技术可稳定的储冷或者储热。 当需要使用本专利技术储存的热能时,将本专利技术的出接管17与入接管18接向建筑物暖气的水管、游泳池的水管、锅炉、发动机的水管或者太阳能热水器的水管,以储温桶10内储存的热能加热建筑物暖气的水管、游泳池的水管或者太阳能热水器的水管提供暖气、热水或者发电的作用,达到储热后释出供大型设备利用的功效,能改善锅炉、发动机或太阳能装置等设备的能源使用效率并减少废热的损失,并具有使用寿命长、免维护以及所有构造材料可循环使用的环保功效。本专利技术除前述第一较佳实施例,是设有一储温桶10,在储温桶10的周围设有隔温构造20的形态以外,如图3、图4所示的本专利技术第二较佳实施例,亦可将两个以上的所述储温桶10以矩阵的方式并靠排列,并在两个以上的储温桶10周围设有所述的隔温构造20。本专利技术第二较佳实施例,如图3、图4所示,该集温储存装置包括八个以矩阵的方式并靠排列的储温桶10A,各储温桶IOA设有一桶身11A,各桶身IlA为竖直的方形桶体并在顶面的中间结合一桶盖12A,在桶盖12A垂直穿设一出管13A以及一入管14A,该出管13A以及该入管14A的底端位在桶身IlA内,在各出管13A以及各入管14A的底端连接一循环管15A,各循环管15A的中间延伸至桶身IlA内的底部并且在两侧分别形成一竖直的直管部151A以及一绕成螺旋状的螺旋管部152A,在各桶身IlA内填充一相变材料16A,以本较佳实施例该相变材料16A为石蜡,在各储温桶10的出管13A的顶端连接一出接管17A,该出接管17A的外端朝旁边向外延伸,又在各储温桶IOA的入管14A的顶端连接一入接管18A,该入接管18A的外端朝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集温储存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一个以上以矩阵的方式并靠排列的储温桶,各储温桶设有一桶身,各桶身为竖直的方形桶体并在顶面的中间结合一桶盖,在各桶盖穿设一出管以及一入管,在各出管以及各入管的底端连接一循环管,各循环管的中间延伸至各桶身内的底部,又在各桶身内填充一相变材料,在各储温桶的出管顶端连接一出接管,该出接管的外端朝旁边向外延伸,又在各储温桶的入管的顶端连接一入接管,该入接管的外端朝旁边向外延伸;以及一隔温层,为隔温体并包覆在一个以上的储温桶的周围以及上方,该出接管以及该入接管由该隔温层周围的顶部朝外穿出。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武旭
申请(专利权)人:林武旭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