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装在车床上用于车削内外球面的装置,活动底板置于底座上、且两者间通过转轴铰接,刀架固定在活动底板上,底座下端面上沿纵向设有与车床导轨相吻合的槽道,带有滑槽的导杆固定在活动底板的侧端,一传动杆的一端装有销轴,销轴穿装于导杆的滑槽内,底座上装有锁紧机构。本装置通过车床导轨定位,安装方便,而且活动底板的转动机构简单,制作成本低,另外,车削时振动较小,加工精度较高。(*该技术在200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装在车床上用于车削内外球面的装置。现有设置于车床上的内外球面加工装置,其底座的设置位置为车床溜板箱上,底座上活动底板的转动机构由转轴及一对啮合的蜗轮蜗杆组成。该装置工作时,通过车床进给机构传动蜗轮蜗杆及转轴使活动底板转动,进而使活动底板上的刀架绕转轴走出圆弧轨迹,实现对工件进行球面加工。上述球面加工装置存在以下不足转动机构复杂,成本高;安装不方便(安装时,须校正底座);整个装置设置于溜板箱上,车削时振动较大,影响加工精度。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转动机构简单、安装校正方便、加工精度高的内外球面加工装置。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方案活动底板置于底座上、且两者间通过转轴铰接,刀架固定在活动底板上,底座下端面上沿纵向设有与车床导轨相吻合的槽道,带有滑槽的导杆固定在活动底板的侧端,一传动杆的一端装有销轴,销轴穿装于导杆的滑槽内,底座上装有锁紧机构。本装置的底座装在车床导轨上,由锁紧机构固定,通过底座上与车床导轨相吻合的槽道与车床导轨卡合,实现本装置的定位。传动杆的另一端与车床的托板固接。由上述方案可见,车床托板纵向移动,带动传动杆,同时,传动杆的一端通过导杆带动活动底板绕转轴转动,使活动底板上的刀架走出圆弧轨迹,从而实现车刀车出工件的球面。若加工不同直径的球面,可通过调节刀架与转轴间的距离实现。本技术装于车床导轨上,通过底座上与车床导轨相吻合的槽道与车床导轨卡合,实现定位,底座不须再校正,大大方便了安装,而且活动底板的转动机构简单,制作成本底,另外,底座固定于导轨上,车削时振动较底座设置于溜板箱上要小,故加工精度较高。 附图说明图1、本技术一实施例的结构图;图2、图1的俯视图; 图3、图1的左视图。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参见图1,活动底板4置于底座1上,两者间通过转轴3铰接,转轴3上装有推力球轴承2。刀架5固定在活动底板4上,车刀6装于刀架5上。车削工件时,刀架5随活动底板4绕转轴3转动,走出圆弧轨迹。如图1所示,由本装置车外球面时,转轴3设置在刀架5的左侧;若需车削内球面,则将转轴3设置在刀架5右侧。为此,在刀架5的右侧,活动底板4及底座1上分别预留有安装转轴3的通孔11和螺纹孔12。参见图2,活动底板4上设有多个距转轴3距离不等、用于安装刀架5的螺纹孔18,使刀架5与转轴3间的距离可调,以适应不同直径球面的加工。带滑槽7′的导杆7装在活动底板4的一侧。传动杆10由相互联接的二段组成,变动该二段间的联接位置,可调节传动杆10的长度。参见图1、图2,传动杆10的一段装有销轴8,在该销轴8的轴颈上装有轴承9,销轴8的轴颈及其上的轴承9装于导杆7的滑槽内7′内。传动杆10的另一端与车床的托板21联接。传动杆10随托板10沿车床主轴的纵向移动时,通过导杆7带动活动底板4及刀架5绕转轴3转动。参见图1,将本装置固定在车床导轨上的锁紧机构由螺栓13、轴座15、锁紧轴14、偏心轮16、锁紧板17组成,螺栓13穿于底座1上,轴座15与螺栓13的下端联接,锁紧轴14装于轴座15上,偏心轮16装在锁紧轴14上,锁紧板17穿在螺栓13上且夹于偏心轮16与底座1间。参见图3,底座1设置于车床导轨19上、且其上与车床导轨相吻合的槽道20与车床导轨19卡合,转动锁紧轴14,由其上的偏心轮16推动锁紧板17上升,即可将底座1夹紧在车床导轨19上。本装置刀架5的中心至槽道20中心的距离A与所配用车床导轨中心至主轴轴线的距离B应相同。这样,本装置装于车床上后,只须稍加调整车刀,使其对准主轴中心即可。权利要求1.内外球面加工装置,活动底板(4)置于底座(1)上、且两者间通过转轴(3)铰接,刀架(5)固定在活动底板(4)上,其特征在于底座(1)下端面上沿纵向设有与车床导轨相吻合的槽道(20),带有滑槽(7′)的导杆(7)固定在活动底板(4)的侧端,一传动杆(10)的一端装有销轴(8),销轴(8)穿装于导杆(7)的滑槽(7′)内,底座(1)上装有锁紧机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外球面加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锁紧机构由螺栓(13)、轴座(15)、锁紧轴(14)、偏心轮(16)、锁紧板(17)组成,螺栓(13)穿于底座(1)上,轴座(15)与螺栓(13)的下端联接,锁紧轴(14)装于轴座(15)上,偏心轮(16)装在锁紧轴(14)上,锁紧板(17)穿在螺栓(13)上且夹子偏心轮(16)与底座(1)间。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装在车床上用于车削内外球面的装置,活动底板置于底座上、且两者间通过转轴铰接,刀架固定在活动底板上,底座下端面上沿纵向设有与车床导轨相吻合的槽道,带有滑槽的导杆固定在活动底板的侧端,一传动杆的一端装有销轴,销轴穿装于导杆的滑槽内,底座上装有锁紧机构。本装置通过车床导轨定位,安装方便,而且活动底板的转动机构简单,制作成本低,另外,车削时振动较小,加工精度较高。文档编号B23B5/00GK2410063SQ9924766公开日2000年12月13日 申请日期1999年12月25日 优先权日1999年12月25日专利技术者王新堂 申请人:吴延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内外球面加工装置,活动底板(4)置于底座(1)上、且两者间通过转轴(3)铰接,刀架(5)固定在活动底板(4)上,其特征在于:底座(1)下端面上沿纵向设有与车床导轨相吻合的槽道(20),带有滑槽(7′)的导杆(7)固定在活动底板(4)的侧端,一传动杆(10)的一端装有销轴(8),销轴(8)穿装于导杆(7)的滑槽(7′)内,底座(1)上装有锁紧机构。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新堂,
申请(专利权)人:吴延栋,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4[中国|安徽]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