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简易式榨液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384490 阅读:153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3-07 02:32
一种简易式榨液装置,由U型卡槽、固定杆、浮动杆、调节螺杆、螺母、橡胶套、U型卡板、接液槽所组成。该装置设置了一组交错排列的固定杆和浮动杆,浮动杆位于相邻固定杆的中间,且浮动杆下缘的位置要低于固定杆上缘的位置。固定杆和浮动杆均为圆柱形,两端部为方形,方形端部的尺寸与U型卡槽和U型卡板的开口尺寸相匹配。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无动力消耗、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廉、榨液效果好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纺织机械领域的湿丝束榨液装置,该装置具体应用于高强高模聚乙烯醇纤维(PVA)生产中在中和水洗前去除丝束中大部分的纺丝浴液。
技术介绍
目前,在高强高模聚乙烯醇纤维(PVA)生产过程中,从瓦形喷丝板喷出的丝束经过纺丝浴液凝固成型后,进行初步牵伸,得到总旦数为10 30万旦的片状丝束。由于纺丝浴液是添加了稀硫酸的硫酸钠溶液,因此,在后续的中和水洗工序中,必须将丝束中从纺丝浴槽携带出来的酸性浴液用氢氧化钠溶液中和后再清洗干净。这样就存在二个问题其一是由于丝束的含水率较大,一般从浴液中出来的丝束含水率可达200 %,为了中和浴液中的酸,需要消耗大量的氢氧化钠,同时为了将中和产物硫酸钠洗干净,需要消耗大量的恒温洗 涤水,消耗资源,产生三废。其二是纺丝浴液的消耗增大。由于纺丝浴液是循环使用的,被丝束带走部分浴液后,浴槽内的浴液必须进行补充,以满足连续纺丝的需要。丝束带走的浴液越多,补充量越大,生产线运行的成本越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无动力消耗、结构简单的简易式榨液装置,它能够大大降低进入中和水洗槽的丝束含水率,减小中和浴槽氢氧化钠的消耗,同时降低纺丝浴液的补充量。本专利技术的技术解决方案是由U型卡槽、固定杆、浮动杆、调节螺杆、螺母、橡胶套、U型卡板、接液槽所组成。U型卡槽内设置固定杆,固定杆之间设浮动杆,浮动杆下缘的位置要低于固定杆上缘的位置。固定杆和浮动杆均为圆柱形,两头为方形,方形头部刚好卡在U型卡槽I和U型卡板7内,在接液槽侧面的沿板上装配有调节螺杆、螺母。调节螺杆的头部装有软的橡胶套,可防止其与浮动杆接触时损坏浮动杆。U型卡槽固定在接液槽两侧的侧板上。当含水率较高的丝束通过固定杆上缘时,由于丝束前进时的牵引力作用,使丝束处于张紧状态,又由于浮动杆下缘的位置低于固定杆上缘,使丝束产生一个向固定杆紧贴的收缩力,由于固定杆卡在U型槽内不能转动,在收缩力的作用下,丝束中的水分受到固定杆挤压,被挤出到丝束的表面,并被固定杆上刮下,沿固定杆下沿滴落到接液槽内。在一组固定杆和浮动杆的作用下,湿丝束连续多次被挤压,榨液效果明显增强。调节浮动杆的上下位置,可以增大或减小固定杆对丝束的挤压力,以满足不同纤维品种对榨液率的要求。本专利技术的优点是具有无动力消耗、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廉、榨液效果好。附图说明图I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正面视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浮动杆处剖视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固定杆处剖视图中1.U型卡槽,2.固定杆,3.浮动杆,4.调节螺杆,5.螺母,6.橡胶套,7.U型卡板,8.接液槽。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如图所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由U型卡槽I、固定杆2、浮动杆3、调节螺杆4、螺母5、橡胶套6、U型卡板7、接液槽8所组成。该实施例设置固定杆2四根,浮动杆3三根,浮动杆2位于任意相邻的固定杆2之间,且浮动杆3下缘的位置要低于固定杆2上缘的位置。固定杆2和浮动杆3均为圆柱形,两头约10 30mm为方形头部,方形头部刚好卡在U型卡槽I和U型卡板7内,使固定杆2受到周向切向力时不会转动,固定杆2材质为玻璃或金属杆表面镀铬、或金属杆表面喷涂三氧化二铝,表面光滑,长度200 700mm,直径Φ20 Φ80πιπι。浮动杆3的材质和几何形状与固定杆2基本一致,但浮动杆3的高低位置是可以调节的。在接液槽8侧面的沿板上装配有调节螺杆4、螺母5。调节螺杆4的头部装有软的橡胶套6,可防止其与浮动杆3接触时损坏浮动杆3。顺时针旋转调节螺杆4,使浮动杆3向下移动,固定杆2上沿与浮动杆3下沿的错位量就会加大;反之,逆时针旋转调节螺杆4,浮动杆3在丝束张力的作用下向上移动,固定杆2上沿与浮动杆3下沿的错位量就会减小;工作时,含水率较高的丝束从左边第一根固定杆2上缘进入,由于丝束前进时存在牵引力的作用,使丝束处于张紧状态。调节浮动杆3,使其下缘的位置低于固定杆2上缘,丝束就会产生一个向固定杆2紧贴的收缩力,并且随着浮动杆3下移量的增大,该收缩力也逐渐加大。又由于固定杆2两端的头部是方形结构,卡在U型槽内I不能转动,在收缩力的作用下,丝束中的水分受到固定杆2的挤压,被挤出到丝束的表面,并被固定杆2刮下,沿固定杆2下沿滴落到接液槽8内。试验发现固定杆2设置的数量与榨液效果并非线性关系,当固定杆2数量增加到一定程度时,榨液率基本上不再提高。以固定杆2直径50mm,长度500mm的玻璃杆为例,进液丝束含水率为基本上稳定在220%,丝束总旦数约20X 104dtex,设置不同数量的固定杆2且每两个固定杆2之间均设置浮动杆3时,丝束榨液率如下表所示权利要求1.一种简易式榨液装置,由U型卡槽(I)、固定杆(2)、浮动杆(3)、调节螺杆(4)、螺母(5)、橡胶套^)、U型卡板(7)、接液槽(8)所组成,其特征在于U型卡槽(I)内设置固定杆(2),固定杆(2)之间设置浮动杆(3),浮动杆(3)下缘的位置低于固定杆(2)上缘的位置,在接液槽(8)侧面的沿板上装配有调节螺杆(4)和螺母(5)。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简易式榨液装置,其特征在于固定杆(2)和浮动杆(3)均为圆柱形,两端部为方形,方形端部的尺寸与U型卡槽(I)和U型卡板(7)的开口尺寸相匹配。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简易式榨液装置其特征在于调节螺杆(4)的头部装有软橡胶套⑶。全文摘要一种简易式榨液装置,由U型卡槽、固定杆、浮动杆、调节螺杆、螺母、橡胶套、U型卡板、接液槽所组成。该装置设置了一组交错排列的固定杆和浮动杆,浮动杆位于相邻固定杆的中间,且浮动杆下缘的位置要低于固定杆上缘的位置。固定杆和浮动杆均为圆柱形,两端部为方形,方形端部的尺寸与U型卡槽和U型卡板的开口尺寸相匹配。本专利技术具有无动力消耗、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廉、榨液效果好的优点。文档编号D01D10/06GK102953134SQ20111025439公开日2013年3月6日 申请日期2011年8月31日 优先权日2011年8月31日专利技术者杨正锋, 刘顺同, 吴继发, 肖坤后 申请人:邵阳纺织机械有限责任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简易式榨液装置,由U型卡槽(1)、固定杆(2)、浮动杆(3)、调节螺杆(4)、螺母(5)、橡胶套(6)、U型卡板(7)、接液槽(8)所组成,其特征在于:U型卡槽(1)内设置固定杆(2),固定杆(2)之间设置浮动杆(3),浮动杆(3)下缘的位置低于固定杆(2)上缘的位置,在接液槽(8)侧面的沿板上装配有调节螺杆(4)和螺母(5)。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正锋刘顺同吴继发肖坤后
申请(专利权)人:邵阳纺织机械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