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水利工程及环境工程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水质预处理设施。
技术介绍
为避免堵塞人工湿地、影响水体景观功能和破坏沉水植物的生长并影响水体生态 服务功能的发挥,人工湿地、景观水体和以沉水植物为主体的生态系统或者其他水体对悬 浮物、进水负荷及透明度均有一定的限制。所以对于悬浮物含量较高、细颗粒物多、透明度 低和水质较差的地表水体,在进入人工湿地、景观水体和以沉水植物为主体的生态系统或 者其他水体之前,需对水体进行预处理,以降低水体的悬浮物含量,提高透明度,预净化水 质,降低进水负荷。目前,提高地表水透明度、降低悬浮物(特别是细颗粒悬浮物)及进水有机负荷的 预处理技术主要有自然沉降、投加絮凝剂、投放水生动物和水体増氧等,其中自然沉降需要 较长的停留时间,占用的土地面积较大,在土地资源紧缺的地区难以推广使用,且自然沉降 法对水体的细颗粒物去除效果不明显;投加絮凝剂会快速提高水体透明度,去除细颗粒物 效果好,但存在投放药剂量大、底泥膨松不易沉降压实、需定期清泥、投放絮凝剂的污泥不 能还田利用及费用较高等缺点;投放水生动物,如水生大型枝角类、蚤类等,对提高透明度 有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水质预处理设施,其特征在于,沿水流方向包括依次联通的配水系统(1)、配水设施(13)、沉淀系统(2)和拦截净化系统(3),所述配水设施(13)上设有网状分布的孔眼(14),所述拦截净化系统(3)沿水流方向包括依次联通的净化水体填料区(31)和水生植物区(32),且所述拦截净化系统(3)通过所述净化水体填料区(31)与所述沉淀系统(2)联通,所述配水系统(1)与所述沉淀系统(2)通过所述配水设施(13)上的孔眼(14)相通。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雪诞,胡伟,李巍,曹卉,俞士敏,张俊,沈澈,冯太国,陆惠萍,赵井根,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勘测设计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