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水处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383123 阅读:152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3-07 00:02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废水处理装置,提供适于氨的部分硝化,并且实现节能的废水处理装置。对有机性废水中的氨型氮进行部分硝化而除去氮的废水处理装置(10)具有:将废水中的氨通过消化菌进行消化处理而生成硝化水的好氧槽(26);在好氧槽(26)的前段设置的、从好氧槽26返送硝化水的一部分,对硝化水通过脱氮菌进行脱氮处理的第1无氧槽(24);在好氧槽(26)的后段设置的、从好氧槽(26)输送硝化水的一部分,对硝化水通过脱氮菌进行脱氮处理,作为处理水输送至后段的第2无氧槽(28);把废水分配给上述第1无氧槽(24)与上述第2无氧槽(28)的分配管线(20);以及在分配管线(20)上设置的、调节向第1无氧槽(24)与第2无氧槽(28)分配水量的分配装置(22)。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废水处理装置,特别是涉及用于将废水中的氨型氮一部分硝化(下面称作部分硝化),从而实现节能的技术。
技术介绍
作为从含氨型氮的废水除去氮的废水处理装置,此前已知有活性污泥循环改进法。活性污泥循环改进法是使用活性污泥的处理方法,将废水通过厌氧性的脱氮槽送至好氧性的硝化槽,在该硝化槽中通过活性污泥中的硝化菌把氨型氮硝化(氧化)成硝酸性氮。然后,将硝化了的硝化水的一部分从硝化槽返回至脱氮槽,通过活性污泥中的脱氮菌把硝酸性氮转变成氮气。另外,在硝化槽内硝化处理了的处理水的其余部分经由最终沉淀池而 排放。然而,采用活性污泥的硝化处理,在硝化槽内由于硝化菌不能保持高浓度,故不能进行高负荷运行,产生硝化处理效率低的问题。因此,近年来,实行硝化促进型循环改进法(例如专利文献I ),该方法向硝化槽投入包埋固定化有硝化菌的载体。该硝化促进型循环改进法,如图6所示,基本的构成与活性污泥循环改进法同样,在投入了包埋固定化载体4的硝化槽I内,被硝化了的硝化水由脱氮槽2进行脱氮处理,处理水在最终沉淀池3进行固液分离,然后排放。还有,在投入了包埋固定化载体4的硝化槽I内,设置防止载体流出的丝网5。另夕卜,在最初沉淀池6内,在废水的原水流入的前段,除去废水中的夹杂物等堵塞物。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I :特开2008 - 012383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课题因此,关于进行了废水处理的处理水的水质,有时根据地域等制定氨浓度的排放控制值,流入废水处理装置的氨不必全部硝化(完全硝化),可以残留至所定基准量,设置允许所谓部分硝化的基准。然而,利用现有的硝化促进型循环改进法的废水处理装置,以完全硝化氨,极力降低处理水中的总氮(氨态氮、亚硝酸态氮、硝酸态氮等氮的总和)作为基本概念进行设计。因此,如将以完全硝化作为目标的硝化促进型循环改进法的废水处理装置用作部分硝化的废水处理装置时,则存在设备过剩的问题。当设备过剩时,其能量消耗过大。从该背景考虑,希望采用适于部分硝化的可实现节能的废水处理装置。本专利技术是鉴于上述情况提出的,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适于部分硝化的有助于节能的废水处理装置。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方案,为将有机性废水中的氨型氮进行部分硝化而除去氮的废水处理装置,该装置具有将上述废水中的氨通过硝化菌进行硝化处理而生成硝化水的好氧槽;在上述好氧槽的前段设置的、从上述好氧槽返送上述硝化水的一部分,对上述硝化水通过脱氮菌进行脱氮处理的第I无氧槽;在上述好氧槽的后段设置的、从上述好氧槽将上述硝化水的一部分送出,对上述硝化水通过脱氮菌进行脱氮处理,作为处理水送至后段的第2无氧槽;把上述废水分配给上述第I无氧槽和上述第2无氧槽的分配管线;以及在上述分配管线上设置的、向上述第I无氧槽与上述第2无氧槽分配上述废水的分配装置。优选的是,上述分配装置具有调节水量的水量调节功能。优选的是,上述硝化菌,于包埋固定化载体中被包裹固定。优选的是,还具有在上述第2无氧槽的后段设置的、用于改善上述处理水中的污泥性质、分解上述处理水中的有机成分的曝气槽。活性污泥从第2无氧槽流入最终沉淀池 时,在最终沉淀池内发生脱氮反应而生成氮气,同时,污泥上浮,与处理水一起流出,有时处理水质发生恶化。另外,当在好氧槽中为了进行高速硝化而添加硝化载体时,由于供给用于高速硝化的必要氧量,故好氧槽的曝气强度增强,活性污泥的块体发生解体,在最终沉淀池中有时难以进行污泥沉降分离。如上所述,通过在第2无氧槽的后段设置曝气槽,由于是曝气强度弱的好氧状态,故再形成活性污泥的块体,增加污泥的沉降性。另外,由于成为好氧性,即使流入最终沉淀池,脱氮反应也难以进行,污泥不再上浮。优选的是,还具有测定上述处理水中氨浓度的测定装置、以及基于上述测定装置的测定结果,控制具有水量调节功能的分配装置的水量控制装置。优选的是,上述包埋固定化载体,以在形成了不能通过该包埋固定化载体大小的多个通水孔的容器内可流动地被收容的状态,填充在上述好氧槽中。专利技术效果按照本专利技术的废水处理装置,在将有机性废水中的氨型氮进行部分硝化,除去氮的场合,可实现节省能量。附图说明图I为第I实施方案涉及的废水处理装置的构成图。图2为废水处理装置的流程图。图3为表示收容有包埋固定化载体的容器的概略图。图4为第2实施方案涉及的废水处理装置的构成图。图5为第3实施方案涉及的废水处理装置的构成图。图6为现有的硝化促进型循环改进法的说明图。符号的说明10,12,14…废水处理装置、20…分配管线、22…分配装置、24···第I无氧槽、26···好氧槽、28···第2无氧槽、30···循环管线、32···马达、34···搅拌叶片、36、46…散气管、38···包埋固定化载体、40···丝网、42···泵、44···曝气槽、50···最初沉淀池、60···最终沉淀池、62···返送管线、80···容器、90···浓度传感器、92···水量控制装置具体实施方式下面按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优选的实施方案进行说明。本专利技术通过下列优选的实施方案加以说明,但在不偏离本专利技术的范围的情况下,可采用多个手法加以变更,可以利用本实施方案以外的其他实施方案。但是,在本专利技术的范围内的全部变更均包含在权利要求书的范围内。图I为第I实施方案涉及的废水处理装置10的概略构成图。废水处理装置10至少具有分配管线20 ;分配管线20的分支位置上设置的分配装置22 ;从上流侧向下流侧配置的第I无氧槽24 ;好氧槽26 ;第2无氧槽28 ;以及用于从好氧槽26向第I无氧槽24返送的循环管线30。相邻的第I无氧槽24与好氧槽26、以及好氧槽26与第2无氧槽28进行液体连通。循环管线30中配置泵42。第I无氧槽24中设置马达32,以及安装在马达32上的搅拌叶片34。该搅拌机既可以是一般采用的搅拌机,也可是潜水式。含脱氮菌的活性污泥浮游在第I无氧槽24内。在好氧槽26的底部设置散气管36。散气管36与未图不的鼓风机连通。从鼓风机送出的空气从散气管36向好氧槽26内曝气。由此,好氧槽26内变成好氧状态。在好氧槽·26的槽内,填充了包裹固定了硝化菌的多个包埋固定化载体38。为了防止包埋固定化载体38流出至第2无氧槽28,在好氧槽26与第2无氧槽28的连通部设置丝网40。在本实施方案中,硝化菌被包裹固定在包埋固定化载体38上。然而,又不限于此,替代包埋固定化载体38,可用塑料或海绵等一般的附着型载体、或含硝化菌的活性污泥来对应。在第2无氧槽28中,与第I无氧槽24同样地设置马达32,以及安装在马达32上的搅拌叶片34。该搅拌机既可是一般采用的搅拌机,也可是潜水式。含脱氮菌的活性污泥浮游在第2无氧槽28内。其次,对采用废水处理装置10进行的废水处理进行说明。含氨型氮的废水流入最初沉淀池50,对固体物或夹杂物进行沉淀分离除去。需要说明的是,废水中除氨型氮外还含有夹杂物及有机成分等。分配管线20上设置分配装置22。通过该分配装置22,废水的一部分被送至第I无氧槽24。另外,来自最终沉淀池60的活性污泥通过返送管线62被送至第I无氧槽24。还有,好氧槽26中生成的硝化水的一部分通过循环管线30被返送至第I无氧槽24。在第I无氧槽24中,废水和活性污泥和硝化水通过搅拌叶片34进行搅拌。利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废水处理装置,其是把有机性废水中的氨型氮进行部分硝化而除去氮的废水处理装置,该装置具有:将上述废水中的氨通过硝化菌进行硝化处理而生成硝化水的好氧槽;在上述好氧槽的前段设置的、从上述好氧槽返送上述硝化水的一部分,对上述硝化水通过脱氮菌进行脱氮处理的第1无氧槽;在上述好氧槽的后段设置的、从上述好氧槽输送上述硝化水的一部分,对上述硝化水通过脱氮菌进行脱氮处理,作为处理水输送至后段的第2无氧槽;把上述废水分配给上述第1无氧槽与上述第2无氧槽的分配管线;以及在上述分配管线上设置的、向上述第1无氧槽与上述第2无氧槽分配上述废水的分配装置。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安部直树韩敏高森毅顾一能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日立工业设备技术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