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含具有输送辊的升降-横向单元的输送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382793 阅读:137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3-06 23:42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输送装置,输送装置具有第一输送区段以及与第一输送区段垂直岔开的第二输送区段,其中第一和第二输送区段分别具有至少三个平行的、连续环绕的输送带,输送带定义了输送面,其中在第一和第二输送区段之间的交叉区域中设置有转换装置,其中转换装置具有能垂直于输送面移动的升降框架,升降框架基本上在第一和第二输送区段的整个宽度上延伸,其中在该升降框架上设置有输送器件,从而输送物品能借助输送器件从第一输送区段转换到第二输送区段上,或反之亦然。按本发明专利技术,第一输送区段的所有输送带都不中断地横穿升降框架,其中输送器件包括至少两个输送辊,输送辊设置在第一输送区段的输送带之间并且与输送带平行地设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按权利要求I的前序部分所述的输送装置。
技术介绍
从Bosch Rexroth AG 的目录“TS 2pv”(版本 2. O ;阶段 04/2011 ;订购号3 842540 431),已知用来以薄层方法(Diinnschichtverfahren)来制造太阳能模块的输送装置。这种输送装置的任务主要在于,在用于太阳能模块的制造设备内运输大面积的玻璃板。该输送装置包含多个输送带,其构造是DE 20 2008 011 613 Ul的主题。玻璃板由于其大的宽度大多由三个或更多个平行的、连续运转的输送带来承载,其中每个输送带本身只有例如40mm的宽度。在所述目录的第3-5页上描述了升降-横向单元(Hub-Quereinheit)LTS/NT。它将第一输送区段与第二输送区段连接起来,该第二输送区段与第一输送区段垂直地岔开。该转换装置的核心部件是矩形的升降框架,其设置在两个输送区段的交叉区域中,其中该升降框架基本上在第一和第二输送区段的整个宽度上延伸。升降框架能垂直于通过输送带定义的输送面运动。为此,在升降框架的四个角区域中分别设置分开的气动升降装置。在升降框架上固定多个平行的输送带作为输送器件,所述输送带基本上构造得与第一和第二输送区段的输送带相同,其中所述输送带只在两个输送区段之一的宽度上延伸。这些结构的缺点在于,该结构由于许多分开的输送带而非常昂贵。此外,第一输送区段必须在交叉区域内中断,以便能在该处设置转换装置。此外,第一输送区段的被驱动的中间输送带在交叉区域中必须通过被动的输送器件、如棍道(Ro 11 enbahnen )代替。专利技术内容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之前所述的缺点。按独立权利要求,所述目的通过以下方式来实现第一输送区段的所有输送带都不中断地横穿升降框架,其中输送器件包括至少两个输送辊,所述输送辊设置在第一输送区段的输送带之间并且与所述输送带平行地设置。这些输送辊构造得明显比已知的输送带更简单。此外,所述输送辊还可设置在输送带之间并且与它们平行地布置,其中所述输送辊可横向于所述的输送带来移动玻璃板。在此不必要中断第一输送区段。输送辊优选在第二输送区段的整个宽度上延伸,以便输送辊可以在整个宽度上支承输送物品、例如矩形的玻璃板。在从属权利要求中给出了本专利技术的有利的改进方案和改良。每个输送辊都可旋转地支承在分开的旋转轴承上,其中该旋转轴承可移位地固定在升降框架上。因此,成批制出的由输送辊构成的单元借助配属的旋转轴承应用在与第一输送区段的不同宽度和不同数量的输送带的转换装置中。输送辊的位置由于其可移位可灵活地匹配于待输送的玻璃板的尺寸。输送辊可在其周面上设置多个O形环,所述O形环能与输送物品置于随动接合(Mitnahmeeingriff)。输送棍的基体相对较硬(steif),其中输送棍的位置不能调节为与输送面完全精确地平行。因此柱形输送辊在没有所提出的O形环的情况下可能经常不是在整个宽度上来支承形式为玻璃板的输送物品。通过O形环的弹性,可补偿所述的安装公差,从而玻璃板支承在整个宽度上。在O形环上仅分别形成了基本上点状的支承,这不会干扰,而是能导致期望高的柔性。此外,由橡胶制成的O形环与玻璃板的光滑表面进行良好的摩擦接合,从而能够无问题地摩擦配合地(ReibschlUssig)传递所需的驱动力。O形环优选由氟基的弹性体构成,因此O形环是耐热的,以便输送热的玻璃板。这种弹性体能以商品名“Viton” 购买。输送辊可借助多个分开的牵引器件、优选皮带由唯一的电机来驱动。转换装置的输送辊的驱动因此是成本特别经济的。通过应用多个分开的牵引器件,借助少量标准长度的牵引器件,可为不同大小的玻璃板构造许多不同的输送装置。此外,相对于唯一的长的、经常转向的牵引器件,可以简化安装。牵引器件优选是皮带,最优选为多沟槽的V带或齿带。 两个相邻的、设置在两个相邻输送带之间的输送辊能通过第一牵弓I器件来旋转驱动连接。第一牵引器件的走向不会被第一输送区段的相邻输送带干扰,从而它们能像建议的那样在最短的路径上与第一牵引器件彼此旋转驱动连接。可设置至少一个中间轴,所述中间轴可旋转地固定在升降框架上,其中所述中间轴的旋转轴线平行于输送辊延伸,其中中间轴在升降框架的每个位置中设置在第一输送区段的输送带的下方,其中第二牵引器件建立在中间轴和输送辊之间的旋转驱动连接,其中中间轴与电机旋转驱动连接。第二齿带因此基本上与输送面垂直地延伸,从而其走向不会被第一输送区段的输送带干扰。通过中间轴,电机的驱动力可无问题地分配到输送辊上,它们通过第一输送区段的输送带分开。两个相邻的中间轴可通过第三牵引器件而旋转驱动连接。因为中间轴总是位于第一输送区段的输送带下方,因此所述输送带不会干扰第三牵引器件的走向。这些中间轴因此可在最短的路径上与第三牵引器件彼此旋转驱动连接。电机可固定在升降框架上,其中电机以驱动马达的形式构成,其驱动轴与中间轴固定相连。中间轴之一可无问题地直接与电机耦合,而不需要分开的牵引器件。电机在此可毫不费力地这样固定在升降框架上,使得它不会干扰升降运动。因此该实施方式是成本特别经济的。升降框架可构成为矩形,其中在每个角区域内分别设置有分开的升降驱动装置,其中该升降驱动装置优选包含气动气缸。通过分开的升降驱动装置可确保,即使非常大的升降框架也能在各处抬升或下降相同的距离,从而在升降框架上通过输送器件定义的输送面总是与第一和第二输送区段的输送面平行。优选的借助气动气缸的升降驱动装置是成本特别经济的。升降驱动装置可通过分开的、纵向延伸的升降支架相连接,以构成升降框架,其中升降支架包含带有齿杆部段的恒定的横截面形状,其中两个相邻的升降驱动装置可旋转地支承小齿轮轴,该小齿轮轴在其整个长度上分布地至少逐段地设置有外齿部,该外齿部啮合到齿杆部段中。由此应实现,所有四个升降驱动装置同步地运动,从而通过输送辊定义的输送面总是与第一和第二输送区段的输送面平行。如果应用了气动的升降驱动装置,则所提出的实施方式是尤其有利的,因为其运行速度仅能非常不精确地进行调节。通过提出的解决方案,可使得气动气缸进行同步运动。附图说明下面借助附图详细阐述了本专利技术。其中 图I示出了按本专利技术的输送装置的透视 图2示出了转换装置的分解 图3示出了转换装置的剖面图,其中该剖面垂直于输送辊延伸,从而可看到第一和第二牵引器件; 图4示出了转换装置的剖面图,其中该剖面垂直于输送辊延伸,从而可看到第三牵引器件;以及· 图5示出了转换装置的局部剖面图,其中剖面垂直于输送面通过第一中间轴延伸。具体实施例方式图I示出了按本专利技术的输送装置10的透视图。该输送装置10包含第一输送区段11和第二输送区段12,该第二输送区段与第一输送区段11垂直地岔开。第一输送区段11包含四个平行的输送带31,而第二输送区段12包含三个平行的输送带31。所述输送带31分别以根据DE 20 2008 011 613 Ul所述的输送模块30的形式构成。DE 20 2008 011 613Ul的所有内容都有涉及并且成为本申请的内容。全部输送模块30基本上相同地构成,其中第一和第二输送区段11 ; 12的输送模块30只是在其长度方面不同。每个输送模块30都包含支承型材32,该支承型材由铝以挤压法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输送装置(10),所述输送装置具有第一输送区段(11)以及与所述第一输送区段垂直岔开的第二输送区段(12),其中所述第一和第二输送区段(11;12)分别具有至少三个平行的、连续环绕的输送带(31),所述输送带定义了输送面,其中在所述第一和第二输送区段(11;12)之间的交叉区域(13)中设置有转换装置(40),其中所述转换装置(40)具有能垂直于所述输送面移动的升降框架(41),所述升降框架基本上在所述第一和第二输送区段(11;12)的整个宽度上延伸,其中在所述升降框架上设置有输送器件(60),从而输送物品能借助所述输送器件(60)从所述第一输送区段(11)转换到所述第二输送区段(12)上,或反之亦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输送区段(11)的所有输送带(31)都不中断地横穿所述升降框架(41),其中所述输送器件包括至少两个输送辊(60),所述输送辊设置在所述第一输送区段(11)的输送带(31)之间并且与所述输送带平行地设置。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V波尔策M维利P路德维希HP布陶
申请(专利权)人:罗伯特·博世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