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中药技术领域,一种治疗顽固性呃逆的中药,是由下列重量的原料药物配比组成的:党参9-30克,麸炒白术6-25克,柿蒂5-10克,炮姜3-9克,砂仁3-6克,陈皮4.5-9克,姜半夏3-9克,丁香1.5-5克,旋覆花3-10克,煅赭石9-30克,白芍6-15克,甘草1.5-9克。本发明专利技术补中、益气、养血、保胃、健脾、增强免疫,疗效显著且无毒副作用,有效率94.5%。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中药
,具体地说是一种治疗顽固性呃逆的中药。
技术介绍
呃逆即打嗝,指气从胃中上逆,喉间频频作声,声音急而短促,是由横膈膜痉挛收缩引起的一个生理上常见的现象。呃逆的原因有多种,一般病情不重,可自行消退。但有些病例也可持续较长时间,成为顽固性呃逆。顽固性打嗝多发生在中老年人群。西医临床上无法准确判断具体病因,亦无好的治疗方法。目前,临床上建议采用中医治疗方法。西医认为是由于膈肌痉挛所致,而中医辨证时可分为胃寒、胃热、脾虚胃燥、气机郁滞证等。中药对顽固性打嗝有很好的疗效,没有副作用,可以避免滥用西药对人体造成的二次伤害。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技术的不足,以中药能补中、益气、养血、保胃、健脾、增强免疫进行组方,提供一种疗效显著,且无毒副作用,能有效地治疗顽固性呃逆的中药。为实现上述目的,一种治疗顽固性呃逆的中药,其特征在于它由下列药物配比组成的党参9-30克,麸炒白术6-25克,柿蒂5-10克,炮姜3_9克,砂仁3_6克,陈皮4. 5-9克,姜半夏3-9克,丁香I. 5-5克,旋覆花3-10克,煅赭石9-30克,白芍6_15克,甘草I. 5-9克。本专利技术中的药理分析如下党参性平,味甘、微酸。归脾、肺经。功能主治补中益气,健脾益肺。用于脾肺虚弱,气短心悸,食少便溏,虚喘咳嗽,内热消渴。调整胃肠运动功能党参为补中益气之要药,能纠正病理状态的胃肠运动功能紊乱。党参抗溃疡作用机制抑制胃酸分泌,降低胃液酸度;促进胃黏液的分泌,增强胃黏液-碳酸氢盐屏障;增加对胃黏膜有保护作用的内源性前列腺素(PGEZ)含量。麸炒白术性温,味苦、甘。归脾、胃经。功用主治能缓和燥性,借麸入中,增强健脾、消肿作用。用于脾胃不和,运化失常,脾虚气滞。柿蒂味苦、涩,性平。归胃经。功能主治降逆下气。主呃逆;噫气;反胃。炮姜味苦、涩,性温、辛、热。归脾、胃、肾、心、肺经。功能主治温中散寒,温经止血。用于脾胃虚寒,腹痛吐泻,吐衄崩漏,阳虚失血。砂仁味辛,性温。归脾经、胃经、肾经。功能主治化湿开胃,温脾止泻,理气安胎。用于湿浊中阻,脘痞不饥,脾胃虚寒。陈皮性温,味辛、苦。入脾经、胃经、肺经。主治功效理气健脾,调中。用于脾胃气滞之脘腹胀满或疼痛、消化不良。姜半夏味辛、性温,有毒。归脾、胃、肺经。功能主治降逆止呕。用于呕吐反胃,胸腺疮闷。丁香味辛,性温。入胃、脾、肾经。功能主治寒性胃痛、反胃呃逆、呕吐者。旋覆花味苦、辛、咸,微温。归肺、胃、大肠经。功能主治降气,消痰,行水,止呕。用于喘咳痰多,呕吐噫气,心下痞硬。煅赭石苦甘;平;寒;无毒,归肝经;胃经;心经。功能主治平肝镇逆,凉血止血。治噫气呕逆,噎膈反胃,哮喘,惊痫,吐血,鼻衄,肠风,痔瘘,崩漏带下。白芍味苦、酸,性凉。归肝、脾经。功用主治养血柔肝,缓中止痛,敛阴收汗。治胸腹胁肋疼痛,泻痢腹痛,自汗盗汗,阴虚发热。甘草味甘,性平。入脾、胃、肺经。功能主治益气补中;缓急止痛;润肺止咳;泻火解毒;调和诸药。用于脾胃虚弱,倦怠乏力,心悸气短,脘腹、四肢挛急疼痛,痈肿疮毒,缓解药物毒性、烈性。本专利技术中药配制简单、合理,药源广,成本低,疗效显著,无毒副作用,临床应用有·效率94. 5% ο具体实施例方式实施例I :一种治疗顽固性呃逆的中药,它是由下列重量的原料药物配比组成的党参9-30克,麸炒白术6-25克,柿蒂5-10克,炮姜3_9克,砂仁3_6克,陈皮4. 5-9克,姜半夏3-9克,丁香I. 5-5克,旋覆花3-10克,煅赭石9-30克,白芍6-15克,甘草I. 5-9克。将上述药物按比例放入容器内,加水400毫升,浸泡30分钟,先用武火煮沸7-8分钟,然后改用文火煮34分钟,煎汁300晕升左右,每次服150晕升,每日2次,每日I剂,一般服用30天。一种治疗顽固性呃逆的中药,它是由下列重量的原料药物配比组成党参30克,麸炒白术20克,柿蒂10克,炮姜9克,砂仁6克,陈皮9克,姜半夏8克,丁香5克,旋覆花10克,煅赭石30克,白芍15克,甘草6克。一种治疗顽固性呃逆的中药临床疗效总结一、本专利技术中药经过四年多的应用,治疗患者55例,其中男性患者32例,年龄35-65岁,女性患者23例,年龄40-70岁。病程最短半年,最长5年。中医辨证时,分为胃寒、胃热、脾虚胃燥、气机郁滞证等。二、疗效判断临床治愈临床症状及体征消失,血压正常,实验室检查血生化各指标正常,幽门螺杆菌抗体阴性。显效临床症状消失,血压正常,实验室检查血生化各指标正常,幽门螺杆菌抗体弱阳性。有效临床症状和血压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实验室检查血生化各指标正常,幽门螺杆菌抗体阳性。无效临床症状及实验室检查指标无改变。三、制备和服药方法水煎,每日2次,每次服100毫升,每日I剂。30天为一个疗程。四、治疗效果本专利技术治疗55例,结果临床治愈16例,占29. 1%,显效17例,占30.9%,有效19例,占34. 5%,无效3例,占5. 5%,总有效率94. 5%五、典型病例I、李XX,男,52岁,工人。2003年3月就诊。5年前经三级甲等医院确诊顽固性呃逆,服用中西药后,但无效不明显。给本专利技术方药服用,服用3个疗程,临床症状消失。为防复发,又服用I个疗程。随访3年,病愈。 2、刘XX,女,45岁,干部。2008年10月就诊。经三级甲等医院确诊顽固性呃逆已4年。给本专利技术方药服用,服用2个疗程,临床症状消失。为防复发,又服用2个疗程。随访3年,病愈。权利要求1.ー种治疗顽固性呃逆的中药,其特征在于它是由下列重量的原料药物配比组成的党參9-30克,麸炒白术6-25克,柿蒂5-10克,炮姜3_9克,砂仁3_6克,陈皮4. 5-9克,姜半夏3-9克,丁香I. 5-5克,旋覆花3-10克,煅赭石9-30克,白芍6_15克,甘草I. 5-9克。全文摘要本专利技术涉及中药
,一种治疗顽固性呃逆的中药,是由下列重量的原料药物配比组成的党参9-30克,麸炒白术6-25克,柿蒂5-10克,炮姜3-9克,砂仁3-6克,陈皮4.5-9克,姜半夏3-9克,丁香1.5-5克,旋覆花3-10克,煅赭石9-30克,白芍6-15克,甘草1.5-9克。本专利技术补中、益气、养血、保胃、健脾、增强免疫,疗效显著且无毒副作用,有效率94.5%。文档编号A61P21/02GK102949695SQ20121049465公开日2013年3月6日 申请日期2012年11月21日 优先权日2012年11月21日专利技术者崔海玲, 苏桂华, 王金环, 侯芹芹 申请人:崔海玲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治疗顽固性呃逆的中药,其特征在于它是由下列重量的原料药物配比组成的:党参9?30克,麸炒白术6?25克,柿蒂5?10克,炮姜3?9克,砂仁3?6克,陈皮4.5?9克,姜半夏3?9克,丁香1.5?5克,旋覆花3?10克,煅赭石9?30克,白芍6?15克,甘草1.5?9克。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崔海玲,苏桂华,王金环,侯芹芹,
申请(专利权)人:崔海玲,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