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叶白千层油的应用及其制剂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380816 阅读:295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3-06 20:1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互叶白千层油作为马拉色菌抑制剂的应用,尤其是在制备治疗马拉色菌引起皮肤疾病的药物中的应用。本发明专利技术还公开了一种含有互叶白千层油的外用制剂和日化用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互叶白千层油的应用及其制剂
技术介绍
马拉色菌(Pityrosporum)是人类及温血动物皮肤上的常驻菌群,属于嗜脂性担子菌纲酵母属。早在上世纪九十年代之前,人们已经在温血动物皮肤上发现了三种马拉色菌,它们分别为糠秕马拉色菌、厚皮马拉色菌和合轴马拉色菌。而后在人们的研究中,发现马拉色菌共有7种,即除上述3种外还有球形马拉色菌、钝形马拉色菌、限制性马拉色菌和斯洛菲马拉色菌。马拉色菌主要生长在人类的表皮角质层中,是一种嗜脂性的菌群,主要以皮肤表面的三酰基甘油和游离的脂肪酸为营养,而影响三酰基甘油和游离脂肪酸分泌的主要因素是皮脂腺功能的强弱。马拉色菌在皮肤上生长密度因年龄增长和脂质分泌较少而降低。马拉色菌以酵母相和菌丝相生长,在正常人皮肤上以酵母相生长,7种马拉色菌中糠秕·马拉色菌可单独以氨酸基为中介生长,其他六种则无此特性。马拉色菌属于条件性致病菌,可以引起多种疾病,尤其是皮肤病。因此,近几年对它的致病因素有了越来越广泛的研究。大量研究表明,马拉色菌引起的皮肤疾病是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疾病的发生与该菌的密度,菌种及代谢产物均有密切关系。大量研究表明,马拉色菌可以引起头皮屑、脂溢性皮炎、特应性皮炎和银屑病等。头皮屑通常是肉眼难以观察的鳞屑,其存在形式通常是角质化单细胞形式,但当一定量的角质化单细胞黏附在一起时,临床上就可以观察到片状的白色鳞屑。Behrman是第一个研究头皮屑的学者,他总结了大量的资料,按临床表现将头皮屑分为两型单纯糠疹型和脂溢性糠疹型。单纯糠疹型为出现在正常头皮上的灰白疏松干燥的头屑;脂溢性糠疹型则表现为鳞屑多,且油腻易黏附,可形成蜡样痂皮,基底为红色,并伴有少量的黏性渗出。正常头皮的角质层包含了完全角化并相互紧贴的25-30层角质化细胞,而头皮屑的头皮角质层里通常少于10层角质化细胞,而且这些角质化细胞经常角化功能不全,排列不齐,细胞间有裂缝。头皮屑的产生过程很可能始于一个不连续的,真皮乳头区的毛细血管扩张。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迁移进入乳头区、表皮,造成表皮细胞间水肿,部分细胞坏死形成小水疱,随后颗粒层消失,出现角化不全。不久以后,水肿减轻,炎症细胞渐消失。表皮自行修复,角质层表面形成鳞屑。与头皮屑病因相关的最重要的微生物是马拉色菌,已有大量的临床和实验室研究的相关学说。正常的头皮上分布着多种微生物,密度大约是103-105/mm2,其中包括葡萄球菌、丙酸杆菌和马拉色菌。马拉色菌在体内外营养条件不同的情况下,表现为酵母相或菌丝相,其生长有严格的脂质需求。马拉色菌在分子水平上的不同亚型可以引起临床和病理上不同的炎症反应和多种疾病,而且菌丝相和某些酵母相都可以致病。早在20世纪60年代就有人通过试验指出,治疗头皮屑使用真菌抑制剂的疗效明显优于细菌抑制剂。近来有许多报道,口服或外用酮康唑、和吡硫锌等抗真菌药物可以有效的治疗头屑过多。脂溢性皮炎是一种发生在皮脂溢出基础上的慢性皮肤炎症。临床上以头面部及上背部黄红色斑片伴油腻性鳞屑及结痂为特征,并伴有明显的炎症反应。皮肤表面皮脂增多及化学成分的改变,使存在于皮肤的正常菌群大量异常增殖,侵犯皮肤从而引起发病。自1874年Malassez首次提出马拉色菌与脂溢性皮炎的发病有关,马拉色菌与脂溢性皮炎关系一直存在争议。Heng等人证实,皮损的消退与马拉色菌含量下降成正相关。抗真菌药用于治疗脂溢性皮炎后,马拉色菌数量明显减少,皮损得到改善,这给马拉色菌与脂溢性皮炎的关系提供了有力证据。Pechere等人研究发现,马拉色菌的致病性并不取决于其在皮肤上的密度,而是由马拉色菌亚型决定的。Taj ima等人运用PCR技术分析显示,患者皮肤上的主要菌种是球形马拉色菌和限制性马拉色菌;并且,脂溢性皮炎与限制性马拉色菌的特定亚型有关。 特应性皮炎以瘙痒、红斑、脱屑,皮肤肥厚为主要特征。好发于婴幼儿、年轻人及青春期后女性,尤其在面颈部多见。遗传因素在其中也起重要作用。国内外一些文献表明,特应性皮炎患者血清中IgE水平升高。大量研究表明,特应性皮炎患者马拉色菌特异性IgE抗体阳性率为20% -100%,马拉色菌为特应性皮炎的病因之一。可考虑加用抗真菌药,但临床应用时需根据具体情况而定。银屑病主要表现为炎性红色丘疹,约米粒至绿豆大小,后逐渐融合为棕红色斑丘疹及斑块,边界清楚,周围炎性浸润,表面覆盖多层干燥的银白色鳞屑。国外曾报道以灭活的生存的糠秕孢子菌做斑贴实验,在人和兔体表都能引起银屑病样皮损。也有研究发现银屑病患者血清中存在一种抗糠秕马拉色菌抗体,而糠秕马拉色菌的可溶性成分(蛋白质)对银屑病患者的多形核中性粒细胞具备明显的趋化作用,提示糠秕马拉色菌可能参与银屑病的同形反应。互叶白千层油(商业名称为“茶树油”),主要来自桃金娘科(Myrtaceae)白千层属(MelaleucaL)的数种植物,其最主要的一种称为互叶白千层(Melaleuca alternifolia),次要的植物有包鳞白千层(Melaleuca bracteata)、石南叶白千层(Melaleucaericifolia)、白油树(Melaleuca quinquenervia)、绿花白千层(Melaleuca viridiflora)等。互叶白千层的新鲜枝叶经水蒸汽蒸馏可得无色至淡黄色的精油。通过对互叶白千层油化学成分进行研究,鉴定出近60个挥发性成分,其精油组成基本为单萜烯、醇类及倍半萜类化合物,占总油量的99%以上,而主要成分为萜品-4-醇和1,8_桉叶油素。互叶白千层油主要应用与以下几个方面卫生消毒剂、防腐剂、空气清新剂、防痤疮(粉刺)清洁膏、霜、水、浴用清洁剂、汽车清洁剂、地毯除臭剂、清新剂、餐具清洁剂、脸用、体用、足用清洁剂、清新剂、保湿剂、除臭剂、香波、宠物用卫生用品等。但目前,尚未见将互叶白千层油作为马拉色菌抑制剂的应用的相关报道。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互叶白千层油作为马拉色菌抑制剂的应用,尤其是在制备治疗马拉色菌引起皮肤疾病的药物中的应用。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含有互叶白千层油的外用制剂和日化用品。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互叶白千层油作为马拉色菌抑制剂的应用。其中,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互叶白千层油主要来自桃金娘科(Myrtaceae)白千层属(Melaleucal)的数种植物,其最主要的一种称为互叶白千层(Melaleuca alternifolia),次要的植物有包鳞白千层(Melaleuca bracteata)、石南叶白千层(Melaleucaericifolia)、白油树(Melaleuca quinquenervia)、绿花白千层(Melaleuca Viridif lora)坐寸O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互叶白千层油是由互叶白千层的新鲜枝叶经水蒸汽蒸馏得到的无 色至淡黄色的精油。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互叶白千层油的国际标准为折光指数为n20Dl. 4750-1. 4820 ;相对密度为 d20200.885-0.906 ;旋光为(20C)为+5° +15° ;闪点为 56° C (±2° C)。本专利技术中,所述的互叶白千层油较佳的购于天津天香生化科技有限公司,纯度为15%。本专利技术中,所述的马拉色菌(Pityrosporum)是人类及温血动物皮肤上的常驻菌群,属于嗜脂性担子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互叶白千层油作为马拉色菌(Pityrosporum)抑制剂的应用。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常磊朱丽平翟春涛赵雪梅李成亮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莱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