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柔性送风系统的布质稳流器,该稳流器由入流口、入流口过渡段、稳流箱、出流口过渡段和出流口组成,所述稳流箱的形状是圆柱形、橄榄形和球形中的一种;所述入流口和出流口的形状由圆锥台回转面或圆柱回转面构成;所述入流口和出流口的中心线相交或在一条直线上;所述入流口经所述入流过渡段与所述稳流箱连通;所述出流口经所述出流口过渡段与稳流箱连通;所述入流口和所述出流口的外端口处均分别设有拉链结构。将该稳流器设置在布风管管道中,可以在不改变原有布风管管径规格的情况下,避免布风管在使用过程中发生抖动,增强了布风管送风的稳定性、可靠性及美观度。(*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布风管系统辅助部件的结构,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柔性送风系统的布质稳流器。
技术介绍
布风管又叫纤维织物风管,是由特殊纤维织成的空气柔性分布系统,主要靠纤维渗透和喷孔射流的独特出风模式,能均匀送风的送出风末端系统。布风管系统是替代传统送风管、风阀、散流器、绝热材料等的一种送出风末端系统。布风管可应用于超市、商场、会展、剧院等商业公众场所;各类体育场所;电子、化工、医药、机械、印刷等工业厂房以及各类食品厂房。当布风管管内风速过高时,布风管入口处会产生分离流动现象、布风管转弯处会产生漩涡流动现象。这两种气流流动形式都是不稳定的流动形式,会使布风管在入口及转弯处产生抖动。以上两种抖动现象是目前布风管行业所面临的一个技术难题,如果不能够得到有效的解决,必将对布风管的送风效果产生负面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本技术提供一种用于柔性送风系统的布质稳流器,将该稳流器设置在布风管管道中,可以在不改变原有布风管管径规格的情况下,实现避免布风管入口及转弯处的抖动。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用于柔性送风系统的布质稳流器予以实现的技术方案是由入流口、入流口过渡段、稳流箱、出流口过渡段和出流口组成,所述稳流箱的形状是圆柱形、橄榄形和球形中的一种;所述入流口和出流口的形状由圆锥台回转面或圆柱回转面构成;所述入流口和出流口的中心线相交或在一条直线上;所述入流口经所述入流过渡段与所述稳流箱连通;所述出流口经所述出流口过渡段与稳流箱连通。本技术用于柔性送风系统的布质稳流器,所述入流口和所述出流口的外端口处均分别设有拉链结构。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I)由于本技术稳流器的材质为布质,其重量轻,安装拆卸均非常方便,大大减少了装卸的人力成本及时间。(2)在布风管管道上安装本技术稳流器可以避免布风管在使用过程中发生抖动,增强了布风管送风的稳定性、可靠性及美观度。(3)本技术稳流器提供有圆柱、橄榄和球型不同的几何形状,可以根据安装现场及布风管管径的具体情况选择不同的几何形状,不但扩展了稳流器的应用场合,而且还增强了布风管整体的设计美感。附图说明图I是本技术中一种立式圆柱形稳流器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中一种立式转角圆柱形稳流器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中一种卧式圆柱形稳流器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中一种卧式圆柱形稳流器示意图; 图5是本技术中一种橄榄形稳流器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中一种转角橄榄形稳流器示意图;图7是本技术中一种球形稳流器示意图;图8是本技术中一种转角球形稳流器示意图。图中I-入流口,2-入流过渡段,3-稳流箱,4-出流过渡段,5-出流口。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地描述。本技术用于柔性送风系统的布质稳流器的基本结构如图I所示,包括依次连通的入流口 I、入流口过渡段2、稳流箱3、出流口过渡段4和出流口 5 ;其中,所述稳流箱3的形状是根据安装场合和所连接的布风管的管径不同可以从圆柱形、橄榄形和球形中选择;所述入流口 I和出流口 5的形状可以是如图5和图6所示的圆锥台回转面,也可以是如图I、图2、图3、图4、图7和图8所示的圆柱回转面构成;所述入流口 I和出流口 5的中心线相交或在一条直线上,图2、图3、图6和图8示出了所述入流口 I和出流口 5的中心线相交呈90°的情形,该类的稳流器适合安装在布风管转弯处,所述入流口 I与出流口 5中间线之间的夹角可以是90°、180°或是符合安装现场空间条件的其他角度;图I、图4、图5和图7示出了所述入流口 I和出流口 5的中心线在一条直线上的情形,该类的稳流器适合安装在布风管的进风口处。制作本技术稳流器时,入流过渡段2和出流过渡段4直接缝制稳流箱3的两端,所述入流口 I及出流口 5的口径应等于与其相连的布风管的管径,为了方便将本技术稳流器连接在布风管上,所述入流口 I和所述出流口 5的外端口处均分别设有拉链结构,并且不需要对布风管原有结构作出大的改动,只需将本技术稳流器通过拉链快速方便地与布风管相连接即可。在布风管的管道上安装本技术稳流器后,不稳定的气流从入流口 I经入流口过渡管2后流入稳压箱3内,由于气流从截面小的通道进入空间较大的稳流器3内,使得流速降低,流速降低的同时静压升高,气流处于近似静止状态,经稳流箱2稳定后的气流再依次经过出流口过渡管4和出流口 5流入与之相连接的布风管管道内。从而避免了布风管在使用过程中发生抖动的不良现象,增强了布风管送风的稳定性、可靠性及美观度。经过多次实验,所述稳流箱3内的风速应小于2m/s,所述稳流箱3的长度至少为入流口 I 口径的2倍。尽管上面结合图对本技术进行了描述,但是本技术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仅是示意性的,而不是限制性的,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技术的启示下,在不脱离本技术宗旨的情况下,还可以作出很多变形,这些均属于本技术的保护之内。权利要求1.一种用于柔性送风系统的布质稳流器,由入流ロ(I)、入流ロ过渡段(2)、稳流箱(3)、出流ロ过渡段(4)和出流ロ(5)组成,其特征在于 所述稳流箱(3)的形状是圆柱形、橄榄形和球形中的ー种;所述入流ロ(I)和出流ロ(5)的形状由圆锥台回转面或圆柱回转面构成;所述入流ロ(I)和出流ロ(5)的中心线相交或在一条直线上;所述入流ロ( I)经所述入流过渡段(2 )与所述稳流箱(3 )连通;所述出流ロ(5)经所述出流ロ过渡段(4)与稳流箱(3)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用于柔性送风系统的布质稳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入流ロ(I)和所述出流ロ(5)的外端ロ处均分别设有拉链结构。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用于柔性送风系统的布质稳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稳流箱的长度至少是入流ロ 口径的2倍。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柔性送风系统的布质稳流器,该稳流器由入流口、入流口过渡段、稳流箱、出流口过渡段和出流口组成,所述稳流箱的形状是圆柱形、橄榄形和球形中的一种;所述入流口和出流口的形状由圆锥台回转面或圆柱回转面构成;所述入流口和出流口的中心线相交或在一条直线上;所述入流口经所述入流过渡段与所述稳流箱连通;所述出流口经所述出流口过渡段与稳流箱连通;所述入流口和所述出流口的外端口处均分别设有拉链结构。将该稳流器设置在布风管管道中,可以在不改变原有布风管管径规格的情况下,避免布风管在使用过程中发生抖动,增强了布风管送风的稳定性、可靠性及美观度。文档编号F24F13/08GK202757240SQ20122045927公开日2013年2月27日 申请日期2012年9月10日 优先权日2012年9月10日专利技术者潘森森, 白爽 申请人:天津开发区博新工贸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柔性送风系统的布质稳流器,由入流口(1)、入流口过渡段(2)、稳流箱(3)、出流口过渡段(4)和出流口(5)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稳流箱(3)的形状是圆柱形、橄榄形和球形中的一种;所述入流口(1)和出流口(5)的形状由圆锥台回转面或圆柱回转面构成;所述入流口(1)和出流口(5)的中心线相交或在一条直线上;所述入流口(1)经所述入流过渡段(2)与所述稳流箱(3)连通;所述出流口(5)经所述出流口过渡段(4)与稳流箱(3)连通。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潘森森,白爽,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开发区博新工贸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