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LED灯具,特指一种适用于格栅灯的LED格栅灯一体化模块。现有格栅灯大多结构较为复杂,零件较多,组装过程中比较费时费工,增加了生产的成本。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LED格栅灯一体化模块,包括有散热反光板,安装在散热反光板上的照明组件,散热反光板上还卡接有若干个格栅,其中,照明组件包括有与散热反光板卡接的LED灯条及透光罩,上述LED灯条与散热反光板的内底面相贴合。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组装方便,LED灯条与散热反光板装配一体,而LED灯条所产生的热量直接通过散热反光板进行散热,格栅与反光侧板进一步增大了散热面积及提高了反光效果。(*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LED灯具,特指一种适用于格栅灯的LED格栅灯一体化模块。
技术介绍
格栅灯为一种照明灯具,适合安装在有吊顶的写字间、商场等场所。光源一般是日光灯管或者LED灯,可分为嵌入式和吸顶式格栅灯。现有技术一篇名称为“一种LED模组格栅灯”(中国专利号201020228361. 9、授权公告号CN 201739823U)的专利,其主要包括LED光源模块化组件、灯体模块、安装支架,上述LED光源化组件包括橡胶圈、散热型材、第一反光板、招基板、LED光珠、端盖、第二反光板、灯体,灯体的两端分别设置端盖,其中一个端盖上开有小孔,该小孔内设置橡胶圈,开有小孔的端盖内壁紧靠LED光源驱动器,灯体内两侧壁分别设置第一反光板、第二反光板,两个反光板之间设置横截面为半圆形的散热型材,该散热型材固定在端盖上,焊接有LED光·珠的铝基板通过导热硅胶紧密贴合与散热型材内壁。上述专利结构较为复杂,零件较多,组装过程中比较费时费工。上述专利的LED光源模块化组件包括有若干个零件,其中反光板分为第一反光板与第二反光板,还有包括有散热型材、灯体等,上述反光板与散热型材拆分为若干个单个的零件,不仅增加了生产的成本,而且也增长了产品组装的时长。更为重要的是该专利设计会给灯具维护带来极大不便,导致成本偏高。
技术实现思路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上述问题,特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组装方便,LED灯条与散热反光板制成一体化的LED格栅灯一体化模块,可实现售后维护的快捷、简便。二、技术方案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LED格栅灯一体化模块,包括有散热反光板,安装在散热反光板上的照明组件,上述散热反光板上还卡接有若干个格栅,其中,上述照明组件包括有与散热反光板卡接的LED灯条及透光罩,上述LED灯条与散热反光板的内底面相贴合。作为优化,上述散热反光板两端卡接有端盖,上述LED灯条及透光罩与端盖配合插接。作为优化,上述散热反光板两端设有与其卡接的反光侧板。 作为优化,上述反光侧板下部开有一 “U”形槽,上述端盖配合设置在“U”形槽内。作为优化,上述散热反光板的外底面粘结一防护膜。三、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结构简单,组装方便,由于LED灯条与散热反光板制成一体,而LED灯条所产生的热量直接通过散热反光板进行散热,也就是说,散热反光板兼散热、反光于一体,减少零部件的同时,也降低了成本,而且,散热反光板的表面积较大,增大了散热效果,同时,设置在散热反光板上的格栅采用与散热反光板相同或者相近的材质制成,一定程度上进一步增大了散热反光板的表面积,进一步提高了散热的效果,而设置在散热反光板两端的反光侧板也起到了与格栅相同散热的作用。附图说明图I是本技术LED格栅灯一体化模块的爆炸图;图2是本技术LED格栅灯一体化模块的剖面图;图3是本技术端盖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中,I为散热反光板,2为格栅,3为LED灯条,4为透光罩,5为端盖,6为反光侧板,7为“U”形槽,8为左灯条卡勾,9为右灯条卡勾,10为左灯罩卡勾,11为右灯罩卡勾,12·为插接部,13为卡孔,14为卡块,15为插槽,16为插条,17为插孔,18为防护膜。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LED格栅灯一体化模块作进一步说明实施方式一如图I至3所示,本技术LED格栅灯一体化模块,包括有散热反光板1,安装在散热反光板I上的照明组件,上述散热反光板I上还卡接有若干个格栅2,其中,上述照明组件包括有与散热反光板I卡接的LED灯条3及透光罩4,上述LED灯条3与散热反光板I的内底面相贴合。上述散热反光板I的内底面设有用于勾住LED灯条3的灯条卡勾,该灯条卡勾以分段式平行分布在散热反光板I的内底面,每段灯条卡勾均由相互对应的左灯条卡勾8及右灯条卡勾9组成,而灯条卡勾的勾臂与散热反光板I的内底面形成一个用于安装LED灯条3的安装空间,该安装空间与LED灯条3的厚度相符,安装时,将LED灯条3插入到安装空间,使LED灯条3与散热反光板I贴合即可。同理,上述灯条卡勾与灯条卡勾之间的散热反光板I内底面上设有用于勾住透光罩4的灯罩卡勾,灯罩卡勾也采用分段式平行分布在散热反光板I的内底面,而每个灯罩卡勾均设置在上述灯条卡勾与灯条卡勾之间,上述透光罩4的截面大体呈半圆形,其两侧边缘均设有向内延伸的凸条,上述灯罩卡勾分为左灯罩卡勾10及右灯罩卡勾11,但其灯罩卡勾的勾臂相互背向设置,与设置在透光罩4上的凸条相对应。在安装时,其操作方法与安装LED灯条3方式一样,只需将透光罩4对应插入即可。在安装完LED灯条3与透光罩4后,将端盖5插接在散热反光板I的长向两端,上述端盖5上设有与LED灯条3及透光罩4对应配合的插接部12,使LED灯条3及透光罩4能与端盖5顺利的插接,防止LED灯条3及透光罩4于散热反光罩之间发生相对移动或者震动。上述散热反光罩的长向两端的内底面上开有两个卡孔13,上述端盖5上设有与卡孔13配合卡接的卡块14,上述端盖5 —侧设有与散热反光板I配合插接的插槽15,安装时,将端盖5的插槽15对应散热反光板I的底板并将其插入,而后,通过卡块14与卡孔13的配合卡接,实现端盖5与散热反光板I的卡接固定。在产品运输或者后期维护过程当中,若出现本实施例LED格栅灯一体化模块的LED灯条3或者透光罩4损坏的情况下,只需将卡接在散热反光板I 一端的端盖5拆下,将损坏的LED灯条3或者透光罩4从LED格栅灯一体化模块中抽出进行更换即可,操作方便快捷。上述散热反光板I的两侧弧形壁上开有用于安装格栅2的插孔17,该插孔17沿散热反光板I的长向方向平行排列,两侧弧形壁上均开有两排插孔17,上述格栅2的两侧设有与插孔17配合插接的插条16。安装时,将格栅2对应插孔17安装在散热反光板I上,将插条16插入插孔17,此时插条16会穿过插孔17并伸出插孔17外,而后,将伸出插孔17外的插条16折弯,即可实现在散热反光板I上安装格栅2。同理,其他格栅2依上述操作方式进行安装。上述散热反光板I的长向两端各设置有一个反光侧板6,其安装方式与上述格栅2的安装方式相同。在增大散热反光板I散热面积的同时,也提高了光线反射效果。上述反光侧板6下部开有一 “U”形槽7,上述端盖5配合设置在“U”形槽7内。上述散热反光板I的外底面对应灯条卡勾及灯罩卡勾处粘结一防护膜18。由于灯条卡勾及灯罩卡勾采用冷冲压的方法冲压成型,故,在散热反光板I的底面回留有冲压 成型后的孔。在长久使用过程中,诸如一些灰尘或者趋光性的虫子等会从冲压成型后的孔进入到LED格栅灯一体化模块内,由于上述LED灯条3以插入式的方式安装在散热反光板I的内底面,所以,LED灯条3的背面容易积累上述灰尘或者进入一些趋光性的虫子,从而影响LED灯条3的正常工作,甚至导致LED灯条3短路,损坏LED灯条3。而粘结在散热反光板I外底面的防护膜18可很好的解决上述问题,有效的防止诸如灰尘或者趋光性的虫子等杂物进入到LED格栅灯一体化模块内,提高LED格栅灯一体化模块的使用寿命。以上所述仅是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LED格栅灯一体化模块,包括有散热反光板,安装在散热反光板上的照明组件,所述散热反光板上还卡接有若干个格栅,其特征在于:所述照明组件包括有与散热反光板卡接的LED灯条及透光罩,所述LED灯条与散热反光板的内底面相贴合。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建立,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和惠照明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