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柜类门板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375050 阅读:223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3-01 04:3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柜类门板结构,包括门板本体,所述门板本体由上板、中板、下板由上至下依次拼接而成,所述上板和中板、中板和下板相对的拼接面均上下对应设有榫孔,榫体通过分别对应插入上板和中板的榫孔而连接上板和中板,榫体通过分别对应插入中板和下板的榫孔而连接中板和下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柜类门板结构,将门板本体分为了上板、中板和下板,因此克服了使用整块板容易变形的缺点;同时因其仅使用榫体连接上板和中板、中板和下板相对的榫孔,不用在门板背面拉槽、钻孔,提高了门板的美观度而且生产工艺简单;再者,有榫孔的上板、中板和下板、榫体均可以批量化、机械化、标准化生产,降低了材料与人工成本。(*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柜类门板结构。技术背景 现有技术柜类门板结构一般有以下三种第一种是用2440*1220*18mm或25mm的原板与饰面板,直接在开料锯上裁出相应尺寸的柜类门板,再四周封边,钻门较孔与拉手孔然后直接安装在柜体上,当高度大于I. 2米时,这种结构的柜类门板非常容易变形,美观效果差,直接影响使用。第二种是在第一种原有的结构上,再在门板的背面增加拉直器五金件,这种结构的柜类门板用了一段时间同样会变形,而且需要在门板背面拉槽、钻孔,这样门板打开不美观,大大的增加了材料与人员成本,不易调节。第三种是采用压合结构,如图1-3。先用开料锯开出相应尺寸的面板7、框骨架料8、蜂窝纸9等,用胶水层叠式压合。这种结构的柜类门板工艺复杂、甲醛含量高、生产效率低、增加了材料与人工成本、不环保、不可以批量化、机械化、标准化生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更能保证柜类门板结构不易变形、生产工艺简单、外观效果好、降低了材料与人工成本、低碳环保、可以批量化、机械化、标准化生产的柜类门板结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柜类门板结构,包括门板本体,所述门板本体由上板、中板、下板由上至下依次拼接而成,所述上板和中板、中板和下板相对的拼接面均上下对应设有榫孔,榫体通过分别对应插入上板和中板的榫孔而连接上板和中板,榫体通过分别对应插入中板和下板的榫孔而连接中板和下板。所述榫体优选为圆柱体形状,且高度等于或略小于与其对应插入的两个榫孔的深度和。插入上板和中板、中板和下板的榫体优选各有3个,与榫体对应的榫孔均在上板和中板、中板和下板的相对的拼接面均匀分布。所述榫孔的直径均优选为8mm且深度均为27mm。本技术柜类门板结构,将门板本体分为了上板、中板和下板,因此克服了使用整块板容易变形的缺点;同时因其仅使用榫体连接上板和中板、中板和下板相对的榫孔,不用在门板背面拉槽、钻孔,提高了门板的美观度而且生产工艺简单;再者,有榫孔的上板、中板和下板、榫体均可以批量化、机械化、标准化生产,降低了材料与人工成本。附图说明图I为现有技术第三种柜类门板结构的去掉面板后内部结构主剖示意图;图2为现有技术第三种柜类门板结构的侧剖示意图;图3为图2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图4为本技术柜类门板结构的立体结构分解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柜类门板免漆板结构的侧剖示意图;图6为图5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图7为本技术柜类门板贴饰面材料结构的侧剖示意图;图8为图7中C处的局部放大图。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柜类门板结构,如图4,包括门板本体1,所述门板本体I由上板2、中板3、下板4由上至下依次拼接而成,所述上板2和中板3、中板3和下板4相对的拼接面均上下对应设有榫孔5,榫体6通过分别对应插入上板2和中板3的榫孔5而连接上板2和中板3,榫体6通过分别对应插入中板3和下板4的榫孔5而连接中板3和下板4。所述榫体6优选为圆柱体形状,且高度等于或略小于与其对应插入的两个榫孔5的深度和。插入上板2和中板3、中板3和下板4的榫体6优选各有3个,与榫体6对应的榫孔5均在上板2和中板3、中板3和下板4的相对的拼接面均匀分布。当所述门板本体I高度大于I. 2米,厚度在15-25mm之间时,所述榫孔5的直径均优选为8mm且深度均优选为27mm0如图5-6,本技术柜类门板结构的门板本体I采用免漆板材料时的制作方法如下将一块门板分成三块大小相同的上板2、中板3和下板4,然后四周用同色材料封边,然后在上板2和中板3相对的拼接面对应各钻3个榫孔5,在中板3和下板4相对的拼接面对应各钻3个榫孔5,共计12个榫孔5,该榫孔5的直径为8. 0mm、深为27mm,榫孔5与榫孔5之间距离为排钻的32mm倍数,再用3个直径为8mm长度为50mm的榫体6连接上板2和中板3,3个直径为8mm长度为50mm的榫体6连接中板3和下板4,接缝外可留2_3mm工艺缝。如图7-8,本技术柜类门板结构采用表面贴饰面材料然后做油漆的制作方法如下将一块门板分成三块大小相同的上板2、中板3和下板4,然后在上板2和中板3相对的拼接面对应各钻3个榫孔5,在中板3和下板4相对的拼接面对应各钻3个榫孔5,共计12个榫孔5,该榫孔5的直径为8. 0mm、深为27mm,榫孔5与榫孔5之间距离为排钻的32mm倍数,再用3个直径为8mm长度为50mm的榫体6连接上板2和中板3,3个直径为8mm长度为50mm的榫体6连接中板3和下板4,拼接位表面砂平之后贴饰面材料12与四周封边做油漆。权利要求1.一种柜类门板结构,包括门板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门板本体(I)由上板(2)、中板(3)、下板(4)由上至下依次拼接而成,所述上板(2)和中板(3)、中板(3)和下板(4)相对的拼接面均上下对应设有榫孔(5),榫体(6)通过分别对应插入上板(2)和中板(3)的榫孔(5)而连接上板(2)和中板(3),榫体(6)通过分别对应插入中板(3)和下板(4)的榫孔(5)而连接中板(3)和下板(4)。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柜类门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榫体(6)为圆柱体形状,且高度等于或略小于与其对应插入的两个榫孔(5)的深度和。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柜类门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插入上板(2) 和中板(3)、中板(3)和下板(4)的榫体(6)各有3个,与榫体(6)对应的榫孔(5)均在上板(2)和中板(3)、中板(3)和下板(4)的相对的拼接面均匀分布。4.根据权利要求I至3任一项所述的柜类门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榫孔(5)的直径均为8mm且深度均为27mm。专利摘要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柜类门板结构,包括门板本体,所述门板本体由上板、中板、下板由上至下依次拼接而成,所述上板和中板、中板和下板相对的拼接面均上下对应设有榫孔,榫体通过分别对应插入上板和中板的榫孔而连接上板和中板,榫体通过分别对应插入中板和下板的榫孔而连接中板和下板。本技术柜类门板结构,将门板本体分为了上板、中板和下板,因此克服了使用整块板容易变形的缺点;同时因其仅使用榫体连接上板和中板、中板和下板相对的榫孔,不用在门板背面拉槽、钻孔,提高了门板的美观度而且生产工艺简单;再者,有榫孔的上板、中板和下板、榫体均可以批量化、机械化、标准化生产,降低了材料与人工成本。文档编号E06B3/80GK202755845SQ201220393800公开日2013年2月27日 申请日期2012年8月10日 优先权日2012年8月10日专利技术者安启超, 鞠昶 申请人:深圳广田高科新材料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柜类门板结构,包括门板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门板本体(1)由上板(2)、中板(3)、下板(4)由上至下依次拼接而成,所述上板(2)和中板(3)、中板(3)和下板(4)相对的拼接面均上下对应设有榫孔(5),榫体(6)通过分别对应插入上板(2)和中板(3)的榫孔(5)而连接上板(2)和中板(3),榫体(6)通过分别对应插入中板(3)和下板(4)的榫孔(5)而连接中板(3)和下板(4)。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安启超鞠昶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广田高科新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