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长距离大管径地下输水干管系统的连通段工作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8374584 阅读:150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3-01 04:1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长距离大管径地下输水干管系统的连通段工作井,包括井体,以及设置在所述井体内的两并列布置的输水干管、连通管、连通阀和阀门;所述连通管导通设置在所述两并列布置的输水干管之间,所述连通阀设置在所述连通管上,所述阀门分别设置在所述连通管与所述输水干管连接处的两侧;所述井体为三层结构,由下往上依次为用于贯穿设置所述输水干管的负三层,用于设置所述连通阀和所述阀门控制端的负二层,用于通气及与地面连接的负一层;所述三层结构之间设置有便于工作人员出入的楼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尤其适用于长距离大管径输水干管系统,是一种实现并联连接输水干管及便于控制管路的连通与切换,同时检修方便的工作井。(*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涉水工程中的工作井
,尤其涉及一种用于长距离大管径地下输水干管系统的连通段工作井。技术背景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越来越多的城市开始兴建长距离大型输水工程。在长距离大管径输水工程中,通常需要在输水干管上设置放空阀、排气阀、人孔等部件及多个工作井,在目前的输水工程中,输水干管的各个部件的设置位置分散,在输水干管上设置了多个功能单一的工作井,不利于输水管道的统一管理、维护,同时也占用了更多的空间,提高了工程造价。此外,现有的输水系统大多为单管道输送,如果输水干管的任何一段发生故障势必将影响到整个供水系统的工作,这个为了保证输水系统的安全运行,需要对输水干管系统进行必要的分析,根据相关问题发生的实际特点,选择安全可靠、经济、有效的防护措施,同时需要对现有工作井进一步加以改进。因此,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致力于开发一种用于长距离大管径地下输水干管系统的连通段工作井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用于长距离大管径输水干管上,实现并联连接输水干管及便于控制管路的连通与切换,同时检修方便的工作井。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长距离大管径地下输水干管系统的连通段工作井,包括井体,以及设置在所述井体内的两并列布置的输水干管、连通管、连通阀和阀门;所述连通管导通设置在所述两并列布置的输水干管之间,所述连通阀设置在所述连通管上,所述阀门分别设置在所述连通管与所述输水干管连接处的两侧;所述井体为三层结构,由下往上依次为用于贯穿设置所述输水干管的负三层,用于设置所述连通阀和所述阀门控制端的负二层,用于通气及与地面连接的负一层;所述三层结构之间设置有便于工作人员出入的楼梯。较佳的,还包括设置在所述输水干管上的用于管道透气的透气管,所述透气管上设置有排气阀。较佳的,还包括设置在所述输水干管上的检修孔。较佳的,所述负三层的底板上设置有集水坑。较佳的,所述负一层设置有通气区,所述通气区与所述两并列布置的输水干管上分别导通设置有一透气管,两所述透气管的排气阀及排气口设置在所述通气区内,所述通气区设置有一与地面导通的人孔。较佳的,所述负一层还包括填埋区;所述填埋区设置在所述阀门和所述连通阀的上方,所述填埋区的底板上贯穿预设有带盖子的阀门检修吊装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本技术结构简单,十分适合用于长距离大管径输水干管上,能实现并联连接输水干管及灵活方便的控制管路的连通与切换,同时检修方便。本技术中加设了透气管、检修孔和集水坑等部件,进一步保证了输水过程的安全可靠、经济、有效,同时紧凑的将多个部件设置到连通段工作井内,可以减少整个供水系统的工作井布置数量,降低工程造价,且有利于统一管理、维护。在负一层设置为所述通气区,一方面有利于透气管排气和控制,一方面实现井内通风和人员进出工作井。在负一层设置填埋区预设所述阀门检修吊装孔,有利于对工作井的后期维护,特别是对各个阀门的检修更换。综上所述,本技术结构简单,管理及维护简便,可降低整个供水工程的造价,尤其适用于长距离大管径输水干管系统,实现在某一段输水干管出现故障时,可通过本技术的连通管转输故障干管的水流至另一干管,保证了事故水量仍可通过,不影响整个输水系统,同时还便于对故障管节进行排查和检修。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构思、具体结构及产生的技术效果作进一步说明,以充分地了解本技术的目的、特征和效果。附图说明图I为本技术一具体实施例的主视图。图2为本具体实施例的侧视图。图3为本具体实施例的负一层的平面布置示意图。图4为本具体实施例的负二层的平面布置示意图。图5为本具体实施例的负三层的平面布置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I和图5所示,本技术的一种用于长距离大管径地下输水干管系统的连通段工作井一具体实施例,包括井体2,以及设置在井体2内的两并列布置的输水干管I、连通管14和5个蝶阀11。如图4和图5所不,连通管14导通设置在两并列布置的输水干管I之间,将两输水干管I并联起来,连通管上设置有一个蝶阀11,其余四个蝶阀11分别安装在连通管14与输水干管I连接处的两侧。参见图I和图2所示,井体2为三层结构,由下往上依次为用于贯穿设置输水干管I的负三层12,用于设置蝶阀11控制端的负二层9,用于通气及与地面连接的负一层6 ;所述三层结构之间设置有便于工作人员出入的楼梯(图中未标出)。本实施例尤其适用于长距离大管径输水干管上,能实现并联连接输水干管及灵活方便的控制管路的连通与切换,同时检修方便,有助于提高输水效率、能保证原水快速进入给水厂,确保供水安全。为进一步保证了输水过程的安全可靠、经济、有效,同时减少整个供水系统的工作井布置数量,降低工程造价,以及便于统一管理、维护。本实施还包括透气管3、检修孔10、集水坑13 ;具体为,设置在输水干管I上的用于管道透气的透气管3。如附图2所示,在每个输水干管I上分别设置一个透气管3,透气管3上设置有排气阀(图中未标出),可保证输水干管在运行工况下不会导致水锤、管道不会积气等。如图4所示,每个输水干管I上分别设置一个检修孔10,便于工作人员对管道进行检修;如图I和图5所示,在负三层12的底板上设置若干个有集水坑13,方便对井体内存在的积水进行汇集清理。具体的,结合附图I和附图3所示,本实施例的井体2内的负一层6设置有通气区4和填埋区7 ;通气区4设置有一与地面导通的人孔5,透气管3导通设置在通气区4与输水干管I之间,透气管3的排气阀及排气口设置在通气区4内,工作人员操作更加简便,同时有利于透气管排气;填埋区7设置在五个蝶阀11的上方,填埋区7的底板上贯穿预设对应的五个有带盖子的阀门检修吊装孔8,在井体施工完成初期,将阀门检修吊装孔8的盖子 盖上,然后在阀门检修吊装孔8上(即整个填埋区7)填埋沙土,如此预留阀门检修吊装孔8有利于工作井的后期维护,特别是当某个蝶阀的需要更换时,只需挖掘掉相应阀门吊装孔8的位置上方土,不会对地面造成过大的破坏,同时提高了其施工效率。示例性的,本实施例的应用如下在两并列输水干管上应用本实施例,根据实际情况设置多个连通段工作井,通过多个连通管将两并列输水干管并联起来,来实现输水干管任何一段发生故障时仍能通过事故水量,以及整个输水干管系统的运作更加安全可靠、经济、有效。在井体内集中设置有各个部件的工作井更是方便工作人员对输水干管进行统一的管理和维护,同时节约了空间、减少了工作的数量,降低了工程造价。以上详细描述了本技术的较佳具体实施例。应当理解,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无需创造性劳动就可以根据本技术的构思作出诸多修改和变化。因此,凡本
中技术人员依本技术的构思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通过逻辑分析、推理或者有限的实验可以得到的技术方案,皆应在由权利要求书所确定的保护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长距离大管径地下输水干管系统的连通段工作井,其特征在于:包括井体,以及设置在所述井体内的两并列布置的输水干管、连通管、连通阀和阀门;所述连通管导通设置在所述两并列布置的输水干管之间,所述连通阀设置在所述连通管上,所述阀门分别设置在所述连通管与所述输水干管连接处的两侧;所述井体为三层结构,由下往上依次为用于贯穿设置所述输水干管的负三层,用于设置所述连通阀和所述阀门控制端的负二层,用于通气及与地面连接的负一层;所述三层结构之间设置有便于工作人员出入的楼梯。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用于长距离大管径地下输水干管系统的连通段工作井,其特征在于包括井体,以及设置在所述井体内的两并列布置的输水干管、连通管、连通阀和阀门;所述连通管导通设置在所述两并列布置的输水干管之间,所述连通阀设置在所述连通管上,所述阀门分别设置在所述连通管与所述输水干管连接处的两侧;所述井体为三层结构,由下往上依次为用于贯穿设置所述输水干管的负三层,用于设置所述连通阀和所述阀门控制端的负ニ层,用于通气及与地面连接的负ー层;所述三层结构之间设置有便于工作人员出入的楼梯。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连通段工作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在所述输水干管上的用于管道透气的透气管,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显忠蒋玖璐徐平王家华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市城市建设设计研究总院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