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预应力混凝土桩,该预应力混凝土桩的一端外壁上设置有凹环槽或凸环槽。通过在桩端外壁设置环槽结构,增强桩侧表面的摩擦力,与承台混凝土连接时粘结力大,有利于承台与桩连接的安全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新型预应力混凝土桩与承台的连接结构,改变了内填芯抗拔的传统方式,桩顶通过桩帽与基础承台连接,这种新型连接结构保证了预应力混凝土桩与承台的连接,更加安全可靠,将大大提高承台与桩顶的连接强度,加工工艺简单,节省工程造价,效率高,适用范围广。(*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建筑
,尤其涉及一种预应力混凝土桩。技术背景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步伐加快,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得到迅猛发展,具有抗拔要求的建筑物日益增多,深度亦越来越深,地下空间的抗浮问题日益突出,工程中经常会遇到由于未考虑结构的抗浮措施或采取的措施不当而引起的工程事故。预应力混凝土桩能有效地控制桩身开裂,其在桩基工程中作为抗压桩得到广泛的推广应用,近年来应用范围已经逐步扩大到抗拔桩基础。目前预应力混凝土桩与承台连接主要是通过混凝土填芯方法来增加桩与承台的粘结力。预应力混凝土桩,无论是管桩还是方桩,由于桩内壁光滑,与填芯混凝土之间的摩擦力不足,上拔荷载作用时,有时会出现桩内灌注的部分混凝土被拔出等情况,桩与承台锚固失效直接危及建筑物的安全,从而造成安全事故。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针对现有预应力混凝土桩与承台连接方法中存在的上拔荷载作用时,有时会出现桩内灌注的部分混凝土被拔出等情况,从而造成安全事故等缺点,提出一种新型预应力混凝土桩与承台的连接结构。本技术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预应力混凝土桩,该预应力混凝土桩的一端外壁上设置有凹环槽或凸环槽。进一步,凹环槽的横截面形状为方案一凹环槽的横截面形状为矩形,在桩体一端的外壁上设置了若干矩形凹槽;方案二 凹环槽的横截面形状为梯形,在桩体一端的外壁上设置了若干梯形凹槽,梯形凹槽的两侧边之间的夹角P选择为30°,夹角P的另一个选择为60°,夹角P的再一个选择为100° ;梯形凹槽13的上底边与下底边之间的长度比为0. 2 ;梯形凹槽的上底边与下底边之间的长度比另一个选择为0. 6 ;梯形凹槽的上底边与下底边之间的长度比再一个选择为0. 9 ;方案三凹环槽的横截面形状为三角形,在桩体一端的外壁上设置了若干三角形凹槽A或者三角形凹槽B ;方案四凹环槽的横截面形状为圆弧形,在桩体一端的外壁上设置了若干圆弧形凹槽;方案五凹环槽的横截面形状为锯齿形,在桩体一端的外壁上设置了若干锯齿形凹槽;方案六凹环槽的横截面形状为由若干直线、弧线线段构成凹槽的槽边,在桩体一端的外壁上设置了若干折线构成槽边的凹槽;在桩体一端的外壁上设置了若干直线与圆弧线构成槽边的凹槽;进一步,桩体的一端外壁上设置有螺旋凹环槽或螺旋凸环槽。进一步,桩体的一端外壁上设置有交叉螺旋凹环槽或交叉螺旋凸环槽。本技术提供的新型预应力混凝土桩与承台的连接结构,改变了内填芯抗拔的传统方式,桩顶通过桩帽与基础承台连接,这种新型连接结构保证了预应力混凝土桩与承台的连接,更加安全可靠,将大大提高承台与桩顶的连接强度,是解决预应力混凝土桩抗拔薄弱环节的有效方式。本结构加工工艺简单,节省工程造价,效率高,适用范围广,有广泛的市场应用前景。 附图说明图I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新型预应力混凝土桩与承台连接的结构示意图;图2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预应力混凝土桩与承台连接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3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加固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4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凹环槽的横截面形状选择方案的结构示意图;图5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土桩外壁凹槽选择方案的结构示意图;图6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土桩外壁凹槽选择方案的结构示意图;图7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土桩外壁凹槽选择方案的结构示意图;图8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预应力混凝土桩与承台连接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9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土桩外壁凹槽选择方案的结构示意图;图10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土桩外壁凹槽选择方案的结构示意图;图11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土桩外壁凹槽选择方案的结构示意图;图12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土桩外壁凹槽选择方案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粧体;2、粧帽;3、基础承台;4、端板;5、螺纹;6、钢筋笼;7、填芯混凝土 ;8、圆钢托板;9、混凝土垫层;10、加固钢筋;11、环凹槽;12、矩形凹槽;13、梯形凹槽;14、三角形凹槽A ;15、三角形凹槽B ;16、圆弧形凹槽;17、锯齿形凹槽;18、折线构成槽边的凹槽;19、直线和圆弧线构成槽边的凹槽;20、螺旋凹环槽;21、交叉螺旋凹环槽;22、凹坑;23、凸螺纹;24、凸环槽;25、螺旋凸环槽;26、交叉螺旋凸环槽;27、凸块。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图1、2、8示出了本技术提供的预应力混凝土桩与承台的连接结构。为了便于说明仅仅示出了与本技术相关的部分。该连接结构的主要包括桩帽2设置在桩体I周围;基础承台3通过桩帽2与桩体I相连;端板4设置在桩体I顶部;端板4上设置加固钢筋10 ;桩体I外壁的一端上设有螺纹5 ;桩体I由钢筋笼6和填芯混凝土 7组成;钢筋笼6设置在桩体I的空腔内;圆钢托板8设置在纵筋61的底端,圆钢托板8上方的混凝土桩的空腔内浇注有填芯混凝土 7 ;混凝土垫层9位于基础承台3下方。以下对该连接结构的三种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图I中,一种新型预应力混凝土桩与承台连接结构(一),包括预应力混凝桩体1,桩帽2,基础承台3,端板4,混凝土垫层9,桩体I含有钢筋笼6和填芯混凝土 7,所述钢筋笼6设置在桩体I的空腔内,钢筋笼6由内插纵筋61,箍筋62和圆钢托板8组成,圆钢托板8设置在纵筋61的底端,圆钢托板8上方的混凝土桩的空腔内浇注有填芯混凝土 7,桩芯纵筋61不伸入基础承台3,桩体I外壁的一端上设有螺纹5,螺纹5的轴向长度为1000mm,螺纹5的螺纹齿的深度为15mm,齿深另一个选择方案为20mm,再一个选择方案为25mm。桩芯纵筋61伸入基础承台3时,应在端板4上设置加固钢筋10,纵筋61满足钢筋的锚固要求。图2中,一种新型预应力混凝土桩与承台连接结构(二),包括预应力混凝桩体I,桩帽2,基础承台3,端板4和混凝土垫层9,桩体I含有钢筋笼6和填芯混凝土 7,所述钢筋笼6设置在桩体I的空腔内,钢筋笼6由内插纵筋61,箍筋62和圆钢托板8组成,圆钢托板8设置在纵筋61的底端,圆钢托板8上方的混凝土桩的空腔内浇注有填芯混凝土 7,桩芯纵筋61不伸入承台3,桩体I外壁的一端上设有凹环槽11,凹环槽11的轴向长度为2000mm,凹环槽11的槽深为20mm,槽深的另一个选择方案为15mm,再一个选择方案为30mm。桩芯纵筋61伸入基础承台3时,应在端板4上设置加固钢筋10,纵筋61满足钢筋的锚固要求。图3中,所述加固钢筋10与内插纵筋61应沿桩体外边均匀布置,且两钢筋需焊牢。图4中,根据不同的需要,凹环槽11的横截面形状有几种不同的选择。方案一凹环槽11的横截面形状为矩形,在桩体I 一端的外壁上设置了若干矩形凹槽12。方案二 凹环槽11的横截面形状为梯形,在桩体I 一端的外壁上设置了若干梯形凹槽13,梯形凹槽13的两侧边之间的夹角β选择为30°,夹角β的另一个选择为60°,夹角β的再一个选择为 100° ;梯形凹槽13的上底边与下底边之间的长度比为O. 2 ;梯形凹槽13的上底边与下底边之间的长度比另一个选择为O. 6 ;梯形凹槽13的上底边与下底边之间的长度比再一个选择为O. 9。方案三凹环槽11的横截面形状为三角形,在桩体I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预应力混凝土桩,其特征在于,该预应力混凝土桩的一端外壁上设置有凹环槽或凸环槽。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预应力混凝土桩,其特征在于,该预应力混凝土桩的一端外壁上设置有凹环槽或凸环槽。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预应力混凝土桩,其特征在于凹环槽的横截面形状为 方案一凹环槽的横截面形状为矩形,在桩体一端的外壁上设置了若干矩形凹槽; 方案二 凹环槽的横截面形状为梯形,在桩体一端的外壁土设置了若干梯形凹槽,梯形凹槽的两侧边之间的夹角β选择为30°,夹角β的另一个选择为60°,夹角β的再一个选择为100° ;梯形凹槽13的上底边与下底边之间的长度比为O. 2 ;梯形凹槽的上底边与下底边之间的长度比另一个选择为O. 6 ;梯形凹槽的上底边与下底边之间的长度比再一个选择为O. 9 ; 方案三凹环槽的横截...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广龙,缪海林,范钦建,黄建锋,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工业大学,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