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药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373601 阅读:184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3-01 03:3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发药机,其包括:转移组件,所述转移组件包括药品收容腔;提拉组件,所述提拉组件包括沿竖直方向延伸的滑轨、及分别位于所述滑轨顶端与底端的两个驱动轮,所述两个驱动轮设置有提拉皮带,所述提拉皮带连接所述转移组件,所述两个驱动轮通过所述提拉皮带带动所述转移组件在竖直方向移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提供的发药机通过设置于滑轨顶部、底部的两个驱动轮驱动提拉皮带移动,通过控制两个驱动轮的转动来带动转移组件移动完成加药工作以及移动,提高了转移组件的移动效率,保证了加药效率。(*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发药机
技术介绍
当前的自动化药房中,通过发药机实现药品的转移以及传送,现有的发药机中,多采用升降机来调整发药机在竖直方向的位置,以匹配发药机所对应加药槽的位置,然而现有的升降机都采用顶部的提拉部件来提拉发药机,然而在发药结束后,发药机多依靠重力 作用下降,并通过提拉部件向上提拉发药机控制其下移的速度,从而使得发药机下降的速度较慢,造成发药机的出药效率过低,无法适应当前大量、高速发药需求。因此,有必要提出一种新的发药机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加药效率高的发药机。为达到上述技术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发药机,其包括转移组件,所述转移组件包括药品收容腔;提拉组件,所述提拉组件包括沿竖直方向延伸的滑轨、及分别位于所述滑轨顶端与底端的两个驱动轮,所述两个驱动轮设置有提拉皮带,所述提拉皮带连接所述转移组件,所述两个驱动轮通过所述提拉皮带带动所述转移组件在竖直方向移动。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提拉组件包括位于所述滑轨上的滑块,所述滑块连接所述提拉皮带,所述转移组件固定于所述滑块,所述提拉皮带拉动所述滑块沿滑轨移动,所述转移组件跟随所述滑块移动。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两个驱动轮同步转动。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滑块包括夹持槽,所述滑轨包括凸部,所述滑块通过所述夹持槽夹持凸部设置于所述滑轨。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发药机还包括支撑所述转移组件、及提拉组件的支架组件,所述支架组件包括水平设置的两个第一支架、及设置于所述两个第一支架之间的第二支架,所述两个驱动轮分别位于两个第一支架上。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提拉组件还包括分别连接两个驱动轮的两个驱动电机,所述两个驱动电机分别位于两个第一支架上。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所提供的发药机通过设置于滑轨顶部、底部的两个驱动轮驱动提拉皮带移动,通过控制两个驱动轮的转动来带动转移组件移动完成加药工作以及移动,提高了转移组件的移动效率,保证了加药效率。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有关本技术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I为本技术一实施例中发药机的立体图;图2为图I所示的发药机中接药组件的立体图;图3为图2所示的接药组件另一角度的立体图;图4为图I所示的发药机中转移组件的立体图;图5为图4所示的转移组件另一角度的立体图;图6为图I所示的发药机中转移组件、提拉组件以及支架组件组合后立体图;图7为图6所示的转移组件、提拉组件以及支架组件组合后立体图在A区域的放·大图。其中,附图标记为发药机,100 ;接药组件,10 ;入药口,111 ;第一药品流出通道,112 ;第二药品流出通道,113 ;第一出药口,1121 ;第二出药口,1131 ;第一支撑底壁,1122 ;第二支撑底壁,1132 ;导引斜坡,121 ;固定部,122 ;转移组件,20 ;药品收容腔,21 ;传送带,22 ;第一部分,221 ;第二部分,222 ;支撑板,23 ;主感应器,24 ;提拉组件,30 ;滑轨,31 ;滑块,32 ;提拉皮带,33 ;驱动轮,34 ;第一感应器,35 ;第二感应器,36 ;第三感应器,37 ;支架组件,40 ;第一支架,41 ;第二支架,42。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将结合附图所示的各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详细描述。但这些实施例并不限制本技术,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根据这些实施例所做出的结构、方法、或功能上的变换均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内。参图I至图7所示,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发药机100,其通过在竖直方向延伸排布的接药组件10来输出药品,取代了现有的水平排布的传输带,大大降低了发药机100在水平面所占空间的大小,从而在有限的空间中能够布局更多的发药机100,并通过转移组件20以及提拉构件30相配合对接药组件10进行药品补充,从而使得接药组件10能够持续出药,使得发药机100能够满足大量、高效的出药需求。请具体结合图I、图2以及图3所示,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发药机100中接药组件10作为发药机100对外输出药品的窗口,其具有沿竖直方向延伸的药品转移腔,所述药品转移腔用来临时存放药品以准备后续的药品输出。具体的,药品转移腔顶部具有入药口 111,药品通过所述入药口 111补充进药品转移腔,保证了药品转移腔能够持续出药;对应的,药品转移腔底部还设置有第一药品流出通道112,药品通过第一药品流出通道112脱离药品转移腔。本实施例中,药品转移腔还包括第二药品流出通道113,该第二药品流出通道113位于所述第一药品流出通道112上方,从而在第一药品流出通道112无法正常使用时,例如第一药品流出通道112阻塞时,能够自第二药品流出通道113出药,避免采用单一药品流出通道所造成药品流出效率低下。承上所述,第一药品流出通道112与第二药品流出通道113之间贯通连接,在不使用第二药品流出通道113时候,药品自入药口 111直接落到第一药品流出通道112,再通过第一药品流出通道112脱离发药机100。具体的,接药组件10包括围成所述药品转移腔的若干侧壁12,所述若干侧壁12的数量设定为4个,所述4个侧壁12构成一个横截面积为方形的药品转移腔。特别的,每个侧壁12均沿竖直方向延伸, 从而保证了药品转移腔形状。本实施例中,第一药品流出通道112与第二药品流出通道113分别包括第一出药口 1121与第二出药口 1131,其中,所述第一出药口 1121与第二出药口 1131设置于相同的一个侧壁12上,从而不需要调整发药机100的位置,就能够实现在相同的方向出药。接药组件10还包括位于所述第一出药口 1121下方的第一支撑底壁1122,所述第一支撑底壁1122垂直于侧壁12,第一支撑底壁1122配合第一出药口 1121形成第一药品流出通道112。承上所述,接药组件10还包括位于所述第二出药口 1131下方的第二支撑底壁1132,所述第二支撑底壁1132垂直于侧壁12,第二支撑底壁1132配合第二出药口 1131形成第二药品流出通道113。特别的,所述第二支撑底壁1132并未完全封闭所述药品转移腔,从而保证了第一药品流出通道112与第二药品流出通道113之间的贯通,使得药品能够顺畅的流入第一药品流出通道112或者第二药品流出通道113。本实施例中,接药组件10的侧壁12内侧还倾斜设置有导引斜坡121,该导引斜坡121向下延伸,从而使得药品自入药口 111流入药品转移腔后,受到导引斜坡121的导引,特别的,导引斜坡121与侧壁12共同定义药品转移腔,使得药品转移腔药品流通速度更快,避免出现药品阻塞的情况。其中,所述导引斜坡121延伸至第一支撑底壁1122,从而保证了药品在整个药品转移腔中的顺畅转移。承上所述,操作人员将相应尺寸的药品篮通过第二药品流出通道113放置于第二支撑底壁1132,通过药品篮隔断药品转移腔,从而使得药品均落入第二药品流出通道113中的药品篮,再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发药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发药机包括:转移组件,所述转移组件包括药品收容腔;提拉组件,所述提拉组件包括沿竖直方向延伸的滑轨、及分别位于所述滑轨顶端与底端的两个驱动轮,所述两个驱动轮设置有提拉皮带,所述提拉皮带连接所述转移组件,所述两个驱动轮通过所述提拉皮带带动所述转移组件在竖直方向移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发药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发药机包括 转移组件,所述转移组件包括药品收容腔; 提拉组件,所述提拉组件包括沿竖直方向延伸的滑轨、及分别位于所述滑轨顶端与底端的两个驱动轮,所述两个驱动轮设置有提拉皮带,所述提拉皮带连接所述转移组件,所述两个驱动轮通过所述提拉皮带带动所述转移组件在竖直方向移动。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药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提拉组件包括位于所述滑轨上的滑块,所述滑块连接所述提拉皮带,所述转移组件固定于所述滑块,所述提拉皮带拉动所述滑块沿滑轨移动,所述转移组件跟随所述滑块移动。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帅平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艾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