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新型自锁手紧钻夹头。它包括钻体、夹爪、与夹爪螺纹连接的螺母、轴向被限位的操作螺母的旋转套,它还设有起自锁作用的弹簧片,弹簧片与螺母配合连接并一起转动,弹簧片具有锁端,钻体上设有与弹簧片的锁端单向齿锁配合的锯齿圈,旋转套内壁设有与弹簧片连接的结构,旋转套内壁还设有控制弹簧片与锯齿圈配合状态的结构,控制弹簧片与锯齿圈配合状态的结构中包括当处于自锁状态时在弹簧片锁端的那一侧顶住弹簧片的金属片。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既能应用于单套钻夹头也能应用于双套钻夹头,操作便利,手感非常好,自锁功能长久稳定。(*该技术在2015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钻夹头,尤其涉及一种安装在机械加工设备及电动工具例如钻床上的钻夹头。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中,手紧钻夹头中设有钻体、夹爪、螺母、操作螺母的旋转套,三只夹爪分别设置在均布于钻体上的三个斜孔内,螺母与夹爪之间采用螺纹连接,操作旋转套带动螺母旋转从而带动夹爪在斜孔内进出以夹紧或松脱钻具,旋转套操作螺母的方式可以是旋转套与螺母直接连接来带动螺母,也可以是通过一个或若干个中间元件与螺母间接连接,并通过中间元件将扭力传递给螺母以带动螺母。这种钻夹头的缺点在于受冲击载荷作用下,夹爪夹持的钻头容易松动打滑甚至脱落,很难保持加工的连续性。为此,目前有带自锁功能的手紧钻夹头,以克服上述缺陷,但结构比较复杂,自锁操作与夹紧操作连贯性不强,影响操作的便利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的新型自锁手紧钻夹头。为此,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它包括钻体、夹爪、与夹爪螺纹连接的螺母、轴向被限位的操作螺母的旋转套,它还设有起自锁作用的弹簧片,弹簧片与螺母配合连接并一起转动,弹簧片具有锁端,钻体上设有与弹簧片的锁端单向齿锁配合的锯齿圈,旋转套内壁设有与弹簧片连接的结构,旋转套内壁还设有控制弹簧片与锯齿圈配合状态的结构,控制弹簧片与锯齿圈配合状态的结构中包括当处于自锁状态时在弹簧片锁端的那一侧顶住弹簧片的金属片。由于采用以上技术方案,本技术通过使螺母与钻体锁定配合解决钻夹头的自锁问题,结构更为简单,既能应用于单套钻夹头也能应用于双套钻夹头。自锁操作动作与夹紧操作动作方向相同,成为夹紧操作动作的延续,更符合使用习惯,操作更便利,手感非常好。并且,具有突出效果的是,在自锁状态时,采用金属片顶住弹簧片,在使用时,能抵御弹簧片的反作用力,确保钻夹头的自锁功能长久稳定,延长钻夹头的使用寿命。本技术还可设有与螺母过盈配合的圈状元件,所述弹簧片设有安装部位,并通过圈状元件使安装部位被夹在圈状元件与螺母之间,使弹簧片与螺母配合连接。这样,更便于零件的加工和装配,同时锁紧力量更强。当然,弹簧片与螺母之间的连接方式不限于此,比如;螺母的上端面设有带弹簧片的元件的安装槽,带弹簧片的元件设有与安装槽配合连接的安装部位。比如螺母的后方设有滚珠,带弹簧片的元件设有呈圈状的安装部位,安装部位被夹在螺母和滚珠之间,安装部位与螺母之间还设有传递扭力的结构。所述旋转套可以是一个主体为塑料制成的零件,金属片插在旋转套内壁的相应部位。所述旋转套也可以是一个主体为金属制成的零件,这样,旋转套可以在内壁设置一个塑料内套,该内套可以看作是旋转套的一部分,金属片插在内套内壁的相应部位,这样,可以减少旋转套的金属用量,减轻旋转套的重量。锯齿圈设在钻体上的方式,可以是直接成型在钻体的表面,也可以先将锯齿圈做成一个圈状元件,然后再安装到钻体的表面,锯齿圈可以设在钻体的不同部位,既可处于螺母前方也可处于螺母后方。锯齿圈的设置方式,还可以采用其他方式。比如,先设置一个与钻体连接在一起的零件,比如一个套状件,然后将锯齿圈直接成型在套状件的表面,或者也可以先将锯齿圈做成一个圈状元件,然后再安装到套状件的表面,这种套状件可以是与钻体前端连接的内套,在双套钻夹头中,该套状件也可采用钻夹头中不能相对钻体运动的后套。再比如,钻体在螺母的后端设有台阶,锯齿圈被夹设在台阶和螺母之间,利用钻夹头在夹紧操作和钻孔工作时,螺母受到的向后的反作用力,使得锯齿圈在钻孔时被螺母和钻体上的台阶夹紧。旋转套内壁设有转位槽,螺母设有处于转位槽中的转位键。这样,便于锁紧和夹紧操作,利于提高钻夹头夹紧时的夹紧力。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1的半剖示意图。图2为图1的A-A剖视图。图3为实施例1中内套的剖视图。图4为图3的B-B剖视图。图5为内套的另一种结构图。图6为图5的俯视图。图7为技术实施例2的半剖示意图。图8为图7的C-C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参照附图1、2。本技术包括钻体1、夹爪4、与夹爪螺纹连接的螺母3、轴向被限位的操作螺母的旋转套2,它还设有起自锁作用的弹簧片7,弹簧片与螺母配合连接并一起转动,弹簧片具有锁端72,钻体上设有与弹簧片的锁端单向齿锁配合的锯齿圈11,旋转套内壁设有与弹簧片连接的结构,旋转套内壁还设有控制弹簧片与锯齿圈配合状态的结构,控制弹簧片与锯齿圈配合状态的结构中包括当处于自锁状态时在弹簧片锁端的那一侧顶住弹簧片的金属片61。本实施例以双套钻夹头结构为例,附图标号9是后套,附图标号5是钻夹头的前盖。锯齿圈可以直接加工在钻体的外圆上,也可采用在钻体上配上一个具有锯齿的零件的方式。本实施例锯齿圈直接加工在螺母前端的钻体上。单向齿锁配合可以理解为当弹簧片锁端落入锯齿圈的锯齿中时,如果螺母按照夹紧钻头的方向旋转,弹簧片锁端与锯齿处于不锁状态,但在相反方向,弹簧片锁端与锯齿因互相顶住而齿锁,螺母无法按照相反方向旋转。它还设有与螺母过盈配合的圈状元件8,所述弹簧片设有安装部位73,安装部位被夹在圈状元件与螺母之间。弹簧片在锁端的那一侧设有向外的锁紧凸起71,所述旋转套内壁控制弹簧片与锯齿圈配合状态的结构还包括与锁紧凸起配合的凹槽63。作为弹簧片在锁端那一端的另一种结构设置方式,所述弹簧片在锁端的那一端具有分叉,锁紧凸起和锁端处于不同的分叉上。弹簧片还设有向外的定位凸起74,旋转套内壁与弹簧片连接的结构包括与定位凸起配合的凹槽。该凹槽包括锁紧状态时相配合的凹槽64和解锁状态时相配合的凹槽65。旋转套的主体由金属制成,旋转套还包括嵌于内壁的塑料内套6,如图3和图4所示所述与弹簧片连接的结构以及控制弹簧片与锯齿圈配合状态的结构设于内套的内壁。所述金属片61嵌于内套6内壁。图5和图6显示了另一种内套和金属片的连接实施方式。它还设有与所述金属片连接的金属片定位圈62,在所述金属片的下端设有定位钩66,这样,金属片61被牢牢地设在内套的内表面。旋转套内壁设有转位槽21,螺母设有处于转位槽中的转位键31。旋转套被设在钻体前端的挡圈12和设在后套前端的装饰圈91轴向限位。当处于非自锁状态时,弹簧片锁端72和锯齿圈11处于脱开状态,定位凸起74处于定位凹槽65中,弹簧片与旋转套相连接,当在夹爪中放入钻具后,从钻夹头下端看,顺时针转动旋转套,扭力自弹簧片传给螺母,带动螺母转动,使夹爪逐渐收拢夹住钻具。继续转动旋转套,这时,螺母和弹簧片暂时停止转动,旋转套转过一定角度后,转位槽的后靠壁与螺母的转位键紧靠,同时,弹簧片被旋转套内壁顶起,所顶的部位就是金属片,锁紧端进入锯齿槽内,凸起74处于凹槽64中。继续转动旋转套,带动螺母和弹性锁定元件转动,弹簧片的锁端在锯齿槽表面滑过,一齿又一齿,夹紧力越来越大,直至完全夹紧工具。此时,除非结束工作时,操作旋转套反向旋转,按与上述步骤相反的步骤松脱钻具,由于弹簧片的锁端被锯齿顶住,在不操纵旋转套的情况下,螺母无法反向转动,从而实现自锁,使得钻夹头在工作中即使受到冲击载荷,螺母也不会松动,保持钻夹头对钻具的夹紧,而且,在工作时,由金属片承受弹簧片的反作用力,其耐受力更强,不会形变,锁紧力更大,确保钻夹头的自锁功能长久稳定,延长钻夹头的使用寿命。实施例2。参照附图7和8。本实施例的旋转套是一个主体为塑料制成的零件,金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新型自锁手紧钻夹头,包括钻体、夹爪、与夹爪螺纹连接的螺母、轴向被限位的操作螺母的旋转套,其特征在于它还设有起自锁作用的弹簧片,弹簧片与螺母配合连接并一起转动,弹簧片具有锁端,钻体上设有与弹簧片的锁端单向齿锁配合的锯齿圈,旋转套内壁设有与弹簧片连接的结构,旋转套内壁还设有控制弹簧片与锯齿圈配合状态的结构,控制弹簧片与锯齿圈配合状态的结构中包括当处于自锁状态时在弹簧片锁端的那一侧顶住弹簧片的金属片。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文华,赵强,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三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3[中国|浙江]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