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自动收线墨斗,包括墨斗、线盘、卷簧轴、卷簧、墨线,卷簧轴与墨斗固定连接,卷簧通过其内端与卷簧轴固定并卷绕在卷簧轴外周,卷簧外端与线盘形成固定连接,所述卷簧由并列设置的第一卷簧和第二卷簧组成,第一卷簧内端与卷簧轴固定连接,第一卷簧外端与第二卷簧内端固定,第二卷簧外端与所述线盘形成固定连接。所述墨斗呈扁平型圆瓶状;所述线盘与墨斗的瓶体形成同心圆状态设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的有益效果是,可增加墨线长度近一倍,且重量轻、不漏墨、携带方便、使用寿命长。(*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墨斗,特别是一种自动收线的墨斗。
技术介绍
墨斗是房屋建筑或装修的石工或木工画线用ー种工具。传统墨斗包括墨线,用于收线的线盘,用于盛装墨汁或油墨的墨斗。使用时,将墨线拉出,墨线在拉出过程中通过墨斗中的墨汁或油墨浸溃并使其附着在墨线上,通过线头与线盘将墨线绷紧,然后拉拽墨线中段部分使其形成弓形,然后放开利用墨线回弹运动将墨汁或油墨附着在拟画线的物体上形成线状印迹,以用于加工或校准。当然,也可直接将墨线作为校准线使用,此时,也可不在墨线上附着油墨或墨汁。当将墨线作为铅垂方向校准线时,可在墨线线头设置铅坠即可。自动收线的墨斗是利用卷尺的结构原理,在线盘上设置卷簧以实现自动收线的目的。但现有自动收线墨斗通常都只设有单卷簧,其墨线长度受到卷簧长度限制,当需要较长的墨线时,只有通过增加卷簧长度实现,这样势必加大卷簧直径,造成墨斗截面尺寸増大,不便携帯。为此,需要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就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截面尺寸小、携帯方便的长墨线自动收线墨斗。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自动收线墨斗,包括墨斗、线盘、卷簧轴、卷簧、墨线,卷簧轴与墨斗固定连接,卷簧通过其内端与卷簧轴固定并卷绕在卷簧轴外周,卷簧外端与线盘形成固定连接,所述卷簧由并列设置的第一卷簧和第二卷簧组成,第一卷簧内端与卷簧轴固定连接,第一卷簧外端与第二卷簧内端固定,第二卷簧外端与所述线盘形成固定连接。采用前述技术方案的本技术,由于卷簧由并列设置的第一卷簧和第二卷簧组成,在采用现有技术中相同卷簧的情况下,可増加墨线长度近一倍,而并不増大墨斗截面尺寸,故其携帯仍然十分方便。进ー步优选的,所述墨斗呈扁平型圆瓶状;所述线盘与墨斗的瓶体形成同心圆状态设置。以便极大限度地利用墨斗瓶体内部的剰余空间盛装墨汁或油墨,可进ー步减小墨斗体积,方便携帯。更进ー步优选的,所述墨斗的瓶体的一扁平侧壁上设有螺合的侧盖;所述卷簧轴通过一端固定在墨斗的另ー扁平侧壁上,卷簧轴的另一端支撑在侧盖上;卷簧轴上套接有阶梯状支撑套,支撑套通过其小管段与卷簧轴配合,支撑套的台阶底部设有用于穿过第一卷簧与第二卷簧的连接段的过孔,第二卷簧卷绕在支撑套的小管段外周,支撑套的大管段与所述线盘的内壁配合连接,线盘设有腹板,线盘通过腹板中部的通孔配合在所述支撑套的小管段外圆周上,线盘与支撑套形成同步转动的固定连接;所述墨斗固定卷簧轴的侧壁上还固定连接有支撑环,支撑环线盘对应端的内壁面形成间隙配合。这样可减小线盘的壁厚,从而节省制造材料,减轻重量,以进ー步确保方便携帯和延长使用寿命。再进ー步优选的,所述侧盖中部由两处内凹坑之间形成有捏手,便于维修、加墨等装拆,同时可加强卷簧轴的牢固性。更进ー步优选的,所述墨斗的瓶ロ部设有螺合的瓶盖,瓶盖内设有防止多余油墨或墨汁被墨线带出的挡墨元件,挡墨元件与墨斗的瓶颈形成密封连接,瓶盖外端面上形成有圆锥台形的出线嘴;所述墨线从出线嘴的圆锥台中部孔中穿出,墨线的前端设有固定连接有线坠,线坠设有可与出线嘴的外圆锥面形成锥面密封的内锥面。这样既可防止多余油墨或墨汁被墨线带出,也可在不使用时使墨斗内的油墨或墨汁与外界隔离,防止油墨或墨汁流出或变干硬,利于减少油墨或墨汁消耗,同吋,从清洁的角度确保携帯的方便性。所述瓶盖外圆周上形成有直纹。便于瓶盖拧紧,确保瓶ロ密封。 再进ー步优选的,所述挡墨元件包括瓶塞、挡墨片、海绵垫,瓶塞与墨斗的瓶ロ形成螺合连接结构,瓶塞里端与墨斗的瓶颈形成锥面密封连接;所述瓶盖与瓶塞形成螺合连接;所述海绵垫与瓶盖连接;所述挡墨片连接在瓶塞与海绵垫之间。进ー步确保多余油墨或墨汁被墨线带出或流出、变干硬。本技术使用时,通过线坠向外拉出墨线,弹线线或校准完成后,松开线坠墨线自动收回。通常通过取下瓶盖、瓶塞、挡墨片和海绵垫后向墨斗内加墨,加墨量控制在墨斗容量的一半为宜,要求使用不具有腐蚀性墨汁或油墨。需要维护时,旋下侧盖,取出线盘、支撑套、第一卷簧和第二卷簧、卷簧轴等整体取出,便于换线、清洁等。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的有益效果是,可増加墨线长度近一倍,且重量轻、不漏墨、携帯方便、使用寿命长。附图说明图I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轴测图。图2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主视图。图3是本技术图2中的A— A剖面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ー步说明,但并不因此将本技术限制在所述的实施例范围之中。參见图I、图2、图3,一种自动收线墨斗,包括墨斗I、线盘2、卷簧轴3、卷簧、墨线4,卷簧轴3与墨斗I固定连接,卷簧通过其内端与卷簧轴3固定并卷绕在卷簧轴3外周,卷簧外端与线盘2形成固定连接,所述卷簧由并列设置的第一卷簧5和第二卷簧6组成,第一卷簧5内端与卷簧轴3固定连接,第一卷簧5外端与第二卷簧6内端固定,第二卷簧6外端与所述线盘2形成固定连接。所述墨斗I呈扁平型圆瓶状;所述线盘2与墨斗I的瓶体形成同心圆设置状态。所述墨斗I的瓶体的一扁平侧壁上设有螺合的侧盖12 ;所述卷簧轴3通过一端固定在墨斗I的另ー扁平侧壁上,卷簧轴3的另一端支撑在侧盖12上;卷簧轴3上套接有阶梯状支撑套13,支撑套13通过其小管段131与卷簧轴3配合,支撑套13的台阶底部设有用于穿过第一卷簧5与第二卷簧6的连接段的过孔,第二卷簧6卷绕在支撑套13的小管段131外周,支撑套13的大管段与所述线盘2的内壁配合连接,线盘2设有腹板21,线盘2通过腹板21中部的通孔配合在所述支撑套13的小管段131外圆周上,线盘2与支撑套13形成同步转动的固定连接;所述墨斗I固定卷簧轴3的侧壁上还固定连接有支撑环14,支撑环14线盘2对应端的内壁面形成间隙配合。所述侧盖12中部由两处内凹坑之间形成有捏手121。所述星斗I的瓶ロ部设有螺合的瓶盖7,瓶盖7内设有防止多余油星或星汁被星线4带出的挡墨元件,挡墨元件与墨斗I的瓶颈形成密封连接,瓶盖7外端面上形成有圆锥台形的出线嘴71 ;所述墨线4从出线嘴71的圆锥台的中部孔中穿出,墨线4的前端设有固定连接有线坠8,线坠8设有可与出线嘴71的外圆锥面形成锥面密封的内锥面81。所述挡墨元件包括瓶塞9、挡墨片10、海绵垫11,瓶塞9与墨斗I的瓶ロ形成螺合连接结构,瓶塞9里端与墨斗I的瓶颈形成锥面密封连接;所述瓶盖7与瓶塞9形成螺合连接;所述海绵垫11与瓶盖7连接;所述挡墨片10连接在瓶塞9与海绵垫11之间。·所述瓶盖7外圆周上形成有直纹。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技术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技术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技术的原理,在不脱离本技术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技术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技术范围内。本技术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自动收线墨斗,包括墨斗(1)、线盘(2)、卷簧轴(3)、卷簧、墨线(4),卷簧轴(3)与墨斗(1)固定连接,卷簧通过其内端与卷簧轴(3)固定并卷绕在卷簧轴(3)外周,卷簧外端与线盘(2)形成固定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卷簧由并列设置的第一卷簧(5)和第二卷簧(6)组成,第一卷簧(5)内端与卷簧轴(3)固定连接,第一卷簧(5)外端与第二卷簧(6)内端固定,第二卷簧(6)外端与所述线盘(2)形成固定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动收线墨斗,包括墨斗(I)、线盘(2)、卷簧轴(3)、卷簧、墨线(4),卷簧轴(3)与墨斗(I)固定连接,卷簧通过其内端与卷簧轴(3)固定并卷绕在卷簧轴(3)外周,卷簧外端与线盘(2)形成固定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卷簧由并列设置的第一卷簧(5)和第二卷簧(6)组成,第一卷簧(5)内端与卷簧轴(3)固定连接,第一卷簧(5)外端与第二卷簧(6)内端固定,第二卷簧(6)外端与所述线盘(2)形成固定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自动收线墨斗,其特征在于所述墨斗(I)呈扁平型圆瓶状;所述线盘(2)与墨斗(I)的瓶体形成同心圆设置状态。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动收线墨斗,其特征在于所述墨斗(I)的瓶体的一扁平侧壁上设有螺合的侧盖(12);所述卷簧轴(3)通过一端固定在墨斗(I)的另一扁平侧壁上,卷簧轴(3)的另一端支撑在侧盖(12)上;卷簧轴(3)上套接有阶梯状支撑套(13),支撑套(13)通过其小管段(131)与卷簧轴(3)配合,支撑套(13)的台阶底部设有用于穿过第一卷簧(5)与第二卷簧(6)的连接段的过孔,第二卷簧(6)卷绕在支撑套(13)的小管段(131)外周,支撑套(13)的大管段与所述线盘(2)的内壁配合连接,线盘(2)设有腹板(21),线盘(2)通过腹板(21)中部的通孔配合在所述支撑套(13)的小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可文,
申请(专利权)人:张可文,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